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基础研究的重要战略部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拟资助“海洋声学基础研究—噪声与振动控制”专项项目。本项目针对水下航行器机械系统振动及其声辐射控制问题,通过材料、机械、物理、信息等多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开展设备和管路系统中经机械、流体、声场等复杂路径的振动能量产生、传递和耗散特性研究,特别是低频线谱的振动及其声辐射的控制基础理论和新技术研究,服务国家海洋强国发展战略。

  一、科学目标

  聚焦于水下航行器复杂路径振动能量的产生、传递和耗散特性,特别是低频线谱的振动及其声辐射的控制基础理论和新技术研究;发展海洋声学的新理论、新方法,揭示振动能量、低频线谱传递机理与特性,建立减隔振调控的精确表征,推动减隔振变革性高效控制新技术在水下航行器中的应用。

  二、核心科学问题

  海洋声学减隔振传递机理、调控机制及精确表征。

  三、资助方向

  (一)水下航行器声振耦合传递机理。

  研究复杂结构介质低频振动线谱传递机理与演化规律、结构-流体耦合界面低频线谱声振耦合机理、多介质多激励耦合低频线谱振动源与传递路径分离识别方法。

  (二)声振能量的有源控制机理及方法研究。

  研究多介质复杂路径中的声振能量有源反射、吸收、存储与转化机理,声振目标函数测量和等效表征方法,建立多介质中有源控制元器件设计方法、多路径耦合全局优化有源控制方法。

  (三)高压充液管路流-固耦合振动传递机理及控制方法。

  研究高压充液管路流-固声耦合机理、传递路径、高精度建模方法,建立声振隔离与辐射控制创新方法。

  (四)减隔振新原理、新方法前沿交叉研究。

  鼓励基于数理和信息等学科融合而衍生的共性、交叉技术研究。

  四、资助期限和资助强度

  本专项项目资助期限3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3年1月1日-2025年12月31日”,平均资助强度约300万元/项,拟资助5项左右。

  五、申请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申请资格。

  1. 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进行申请。

  (二)限项规定。

  1. 本专项项目从申请开始直到自然科学基金委做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获资助后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

  2. 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只能申请或参与申请1项本专项项目。

  3. 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1项专项项目中的研究项目。

  (三)申请注意事项。

  1. 申请人在填报申请书前,应当认真阅读本“专项项目指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管理办法》《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项目指南、管理办法和相关要求的申请项目不予受理。

  2. 项目实行无纸化申请,提交时间为2022年10月28日-10月31日16时,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提交时间为准,在提交时间之外提交的申请将不予受理。

  3. 申请人请登录信息系统https://isisn.nsfc.gov.cn撰写申请,没有信息系统账号的申请人请向依托单位基金管理联系人申请开户。在信息系统中选择“在线申请”-“新增项目申请”-“申请普通科学部项目”-“专项项目”-“研究项目”进行项目申报。根据申请的具体研究内容选择相应的申请代码(以E开头的申请代码),附注说明选择“科学部综合研究项目”。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进行选择的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

  4. 本专项项目实行无纸化申请,申请人完成申请书撰写后,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依托单位只需在线确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无须报送纸质申请书,但应对本单位申请人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认真审核。在项目接收工作截止时间前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并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在截止时间后24小时内在线提交本单位项目申请清单。项目获批准后,依托单位将申请书的纸质签字盖章页装订在《资助项目计划书》最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一并提交。签字盖章的信息应与信息系统中的电子申请书保持一致。

  六、咨询联系方式

  1. 申请人应了解项目的需求背景和要求,咨询电话:010-62326887,邮箱:doeminfo@nsfc.gov.cn。

  2. 填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可联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中心协助解决,联系电话:010-62317474。

相关文章

基因编辑技术揭开海洋硅藻密度感知的谜底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藻类生理过程与精准分子育种团队与合作者利用精准基因编辑技术揭示了海洋硅藻对种群密度信号的感知和传递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微生物生态学学会杂志》上。陆地和海洋中的动物会通过......

海洋牧场巨无霸“恒燚一号”平安出运

4月3日,在海巡船的护航下,巨型驳船“黄船030”轮装载深海养殖平台“恒燚一号”在广东惠来前詹港区安全出港,驶往湛江东海岛海洋牧场规划海域进行安装使用,这标志粤东地区先进海工制造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海......

痕量铝影响海洋碳循环与气候变化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团队联合多家单位在痕量铝影响海洋碳循环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湖沼与海洋》。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普遍存在于各种环境与生物体中。然而,目前......

2023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增长6%

3月21日,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2023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99097亿元,比上年增长6.0%,增速比国内生产总值高0.8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9%,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国家海洋信......

热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郑小童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热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提出,风驱动的海洋环流变化对热带太平洋变暖空间结构具有重要贡献。这项新观点发表于《自然-通讯》。......

南海海洋所揭示全球海洋板块多幕式进水率分布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林间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朱日祥等,在海洋岩石圈水化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定量计算了全球海洋板块水化率的分布,揭示了俯冲带是海洋板块,尤其是地......

研究表明2023年海洋多个气候变化指标创下新高

1月11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法国墨卡托海洋国际机构等全球16个研究......

透过“海洋之眼”看向“海底幽蓝”

海洋的平均深度是3700多米,深于1000米的深海面积超过90%。深海热液系统发现之前,人们普遍认为海底深处没有生命。“最近十几年,我们做的工作就是‘把实验室搬到海底’。我们做了一根探针,叫‘拉曼光谱......

河口区氮的迁移转化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黄小平团队,在河口咸淡水混合过程中氮的迁移转化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分别以Thedistinctphasesoffresh-......

“海洋移动信息网络理论与关键技术”专项项目评审会召开

2023年12月11日,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在北京召开“海洋移动信息网络理论与关键技术”专项项目评审会。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陆建华出席会议并致辞。信息科学部常务副主任刘克主持开幕式。陆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