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9-30 17:28 原文链接: 近红外二区磷光成像新进展

  当前,近红外二区(NIR-II,1000-1700nm)荧光成像在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肿瘤术中精准切除等临床转化方面展现出应用前景。相较于近红外一区(NIR-I,700-1000 nm),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具备的在生物体内散射低、组织穿透深且成像分辨率高的优势,使其被视为颇具发展潜力的影像技术。

  然而,受限于荧光成像的固有缺点,如较小的斯托克斯(Stokes)位移和较短的光学寿命,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在动物活体内高分辨、高质量的实时成像效果尚不理想,仍有较大的提高空间。如何进一步从成像探针和成像方法方面,重新思考与设计近红外二区成像,是突破现有近红外二区成像生物应用瓶颈的关键。

  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胡振华、武汉理工大学副研究员常柏松、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教授程震、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孙涛垒合作,创新性地开发出近红外二区磷光成像(NIR-II phosphorescent imaging)探针及技术,首次将磷光拓展到近红外二区区域,为探索面向重大疾病的特异性成像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策略,为疾病的在体早期诊断、术中导航治疗提供了新的强有力的工具。相关成果(A phosphorescent probe for in vivo imaging in the near-infrared II window)发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

  本研究通过金属离子交换机理,制备出具有空心结构的CuISe纳米管,利用氢键诱导的受限自组装原理,改变了纳米探针的受激态衰减过程,将近红外二区(最大发射峰在1130nm左右)磷光探针CuISe纳米管的荧光寿命从73ns延长到336μs。基于CISe纳米探针的荧光-磷光转变机理,本研究还开展了小动物活体实时近红外二区磷光成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正常组织的背景噪声得到明显抑制,近红外二区磷光成像具有显著的肿瘤特异性。尾静脉注射CISe纳米探针24h后,肿瘤的信噪比可达190,血管分辨率可达7.6μm,显示出近红外二区磷光成像具有在动物活体内高分辨、高质量实时成像的能力。

  近红外二区成像技术具有颇高的临床转化潜力。此前,中科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及合作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的临床转化。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成像技术相比,使用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能够发现更多的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而此次研究进一步把磷光拓展到近红外二区区域,可以实现肿瘤及血管更高分辨率、更高对比度、更大穿透深度的成像,在肿瘤更高特异性的早期精准诊断与术中荧光引导肿瘤精准切除等临床应用中看得更深、看得更清,对于继续推动近红外二区成像技术的临床转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

W020210918370013727276.jpg

  CISe纳米管作为NIR-II磷光探针能够实现对肿瘤的高灵敏高特异性成像

相关文章

北京理工大学团队在近红外二区荧光染料理论设计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郑小燕副教授和材料学院石建兵副教授,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Francisco教授合作,在近红外二区(NIR-II)荧光染料理论设计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Twoke......

有机室温磷光研究获系列进展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马骧团队在寿命可调型室温磷光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为开发超宽范围可调谐寿命和高效持久的深蓝色室温磷光材料提供了一种简便的策略。相关成果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

有机室温磷光研究获系列进展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马骧团队在寿命可调型室温磷光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为开发超宽范围可调谐寿命和高效持久的深蓝色室温磷光材料提供了一种简便的策略。相关成果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

关于提名和推荐第五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候选人的通知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发布关于提名和推荐第五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候选人的通知。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及相关单位:按照“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评奖办法,计划在2024年7月底前完成第五届奖励的申请、提名和评选工......

近红外光驱动的分子凿岩锤:治疗癌症的突破

以下是对您提供的文本的中文翻译:使用于医学成像的荧光合成染料类别,嵌入在癌细胞的膜中并快速振动,诱发坏死。由于整个分子的振动持续时间不到一皮秒,这些振动的氨基青黄素可以在低光水平或浓度下干扰事物的运作......

近红外光谱在化工行业应用的新进展”线上技术讲座通知

为响应科技部、中国科协等各部委“科技服务团”的各项工作安排,提高广大科学技术人员近红外光谱分析应用技术水平,掌握前沿行业信息、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近红外光谱技术服务平台拟定于2023年11月9日举......

我所实现低毒性量子点近红外上转换与太阳光合成

近日,我所光电材料动力学研究组(1121组)吴凯丰研究员团队在量子点光化学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现了低毒性量子点敏化的近红外光至可见光的上转换,并将该体系与有机光催化融合,实现了高效快速的太阳光合成。红......

德国看好磷光材料新进展,究竟好在哪

近日,分子探针与荧光成像研究组(1818组)徐兆超研究员团队与新加坡科学设计大学刘晓刚教授合作,发现了电子从高能激发态实现系间穿越(Sn→Tn→T1)的机理(ISCHES),并据此构建出计算轨道能级差......

新型空穴型透明导电薄膜问世

科技日报讯(记者吴长锋)记者1月25日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功能材料物理与器件研究部和本院等离子所等单位科研人员合作,在空穴型近红外透明导电薄膜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他......

合肥研究院开发出新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作物品质智能感知团队开发出新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研究发现,通过近红外漫反射和漫透射光谱融合,可有效提高作物品质光谱定量分析的精度。相关研究结果已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