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2-20 17:23 原文链接: 基因突变竟能阻止细胞氧化!延长寿命!

  大多数老年疾病的发生与一些特定蛋白的激活密切相关,近日,英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可以停止这类蛋白激活,进而预防老年疾病发生的新方法。

  英国萨里大学,雷丁大学,科隆大学以及皇家伯克希尔医院的化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对于老年疾病预防至关重要的多态性单核苷酸。这种特定变异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们的携带者避免了老年人常患上的心脏病。

  这一新的发现在理论上为包括老年心脏病,糖尿病,关节炎和痴呆症等老年疾病的预防和药物开发铺平了道路。

  研究人员发现p22C242T天然基因突变产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能够阻止NADPH氧化酶的激活。NADPH氧化酶是一种蛋白质复合物,当其受到代谢应激激活时则会攻击血管,心脏衬里,关节和大脑,从而导致这些器官发生病变。

  然而,正常情况下的NADPH氧化酶也是帮助细胞彼此实现“交谈”的必要帮手,是为人们生活所必需的重要角色。

  目前,英国的科学家们已经想出了一种停止NADPH氧化酶激活的具体方法,当然,这种方法是以不破坏NADPH氧化酶维持人类细胞正常交互的前提下实施的。

  通过鉴定特殊的SNP,研究人员可以设计能够在NADPH氧化酶应激激活期间阻止其活化而不影响细胞正常功能的药物。

  萨里大学实验室主任Brendan Howlin博士说:“这一突破可以通过解决当今医疗保健中的两个关键挑战:人口老龄化和个性化医疗日益增长所带来的需求,对医疗保健行业整体和个人寿命的延长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基于最初的研究,我们开发了一系列新的药物来预防NADPH氧化酶的活化过程。同时,我们也正在努力将这些药物推向市场。” Howlin博士在新闻稿中说。

相关文章

NEJM:罕见瘦素基因突变导致的贪吃与肥胖及其治疗

身体调控体重的一种方法是使用由脂肪组织产生的瘦素(Leptin)。身体中脂肪组织越多,产生的瘦素就越多。瘦素到达大脑并将体内储存的脂肪量“告知”特定神经元,大量瘦素意味着有大量的脂肪储存。作为回应,大......

DNA柔性成就合格“抗体士兵”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中“潜伏”着无数病原体,而抗体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抗外界病原体入侵的“分子士兵”。这些“分子士兵”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构成,当病原体入侵我们的免疫系统时,淋巴细胞通过基因突变等方......

吃太空蔬菜、穿航天员“同款”……航天科技走入寻常百姓家

4月24日,我们将迎来第8个中国航天日。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飞速发展和进步,从“嫦娥”奔月到“天问”探火、从“北斗”造福人类到“天宫”开门纳客,中国航天用一项项科学技术创新突破着人类探索宇宙的边界......

当爹要趁早!Nature子刊:父亲年龄越大,基因突变越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晚婚晚育的现象也日渐普遍。提到“生育年龄”,人们第一反应总联想到女性,“高龄产妇”、“女性最佳生育年龄”是热点话题。男性在生殖过程中担任的角色总会在一定程度上被......

基因新技术可在48小时内制造测试千种基因突变

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基因编辑技术TARDIS,可一举测试数千种基因突变的影响,将以往需要耗时多年的工作压缩到几天内。生物学家可借此在动物身上开展新实验,比较一种基因的多种突变,找出导致特定特征的突变......

探寻年轻乳腺癌诊治的“中国化之路”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及其团队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的《我国年轻乳腺癌诊治的若干问题与思考》一文指出,我国年轻乳腺癌尚存在个性化治疗方案选择、患者寻求生育力保存、治疗......

64%中国癌症患者有可用药的潜在临床基因突变

论文截图研究人员在分析数据(受访者供图)近日,《自然-通讯》刊发了一项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王铭辉教授团队联合多家医院及至本医疗针对亚洲癌症人群基因组特征的研究成果。该成果从基因层面将中国人群与西方......

新研究揭示神经元脂褐质沉积症基因突变致病机制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教授王红艳团队和生命科学学院副研究员王陈继团队合作,发现神经元脂褐质沉积症中KCTD7(一个染色体基因)失活,干扰溶酶体水解酶类的分选和转运,进而导致溶酶体功能缺陷和疾病发......

《Science》:40岁后大脑开始衰老的指示灯

早期发育的基因突变与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等几种精神疾病有关,这些疾病的症状通常在儿童和成年早期表现出来。然而,突变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遗传的,另一种是自发发生的,在受精后由环境诱发的,可以持续一生的突变。......

有些人为何会产生攻击行为?或与基因突变有关

科技日报记者金凤人群中,有人温文尔雅,有人暴虐无常。最新研究发现,那些有攻击行为的人,体内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记者16日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医学院石云教授团队联合中外学者研究发现,编码大脑内谷氨酸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