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0-10 13:15 原文链接: 看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如意算盘

   10月8日,刚刚出炉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D.Nordhaus)在美国耶鲁大学召开记者会时批评特朗普政府,直言其怀疑气候变化学说是“愚蠢”的。

  纵观诺德豪斯的学术生涯,他有多次“怒怼”他人的经历。40余年前,一次质疑让已经享誉经济学界的诺德豪斯首次同气候变化问题结缘,并开创了气候变化经济学这一学科。如今,他的研究为全世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标志性成果,并为政策制定提供了依据。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教授廖华认为,在气候变化经济学还是一个“冷门”“偏门”,甚至“不太入流”的研究领域时,诺德豪斯能从自己擅长的“主流”宏观经济领域转行,充分反映了他的远见卓识和勇气定力。

  应对气候变化很“划算”

  气候变化应该如何应对?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很多人认为不需要投入资金和人力去应对。但是诺德豪斯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大,采取措施很“划算”。

  早在上世纪70年代,诺德豪斯就开创了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IAM)研究,他本人也因此被誉为“气候变化经济学之父”。随后他又创立了动态综合气候经济模型(DICE模型),并和他的中国学生杨自力进一步发展了多区域综合的气候经济模型(RICE模型)。

  廖华表示,他们1996年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上的RICE模型论文,在部分程度上构筑了2015年《巴黎协定》中关于自主贡献机制的科学基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诺德豪斯用经济学方法评价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开发了第一代综合评估模型,其后被许多学者引用借鉴并不断拓展其模型。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其研究成果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和应对气候变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气候变化经济学的目的就是支持政策制定。”姜克隽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张莹表示,用经济视角考虑气候变化问题,本质上就是对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权衡,如果收益大,就应该立刻行动。

  “诺德豪斯的开创性工作对《巴黎协定》中设定的两摄氏度温升目标、IPCC报告,乃至全球气候治理都起到了基础性支撑作用。”廖华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争议”中前行

  在转向气候变化问题之前,诺德豪斯已经凭借其在宏观经济学中的诸多开创性贡献享誉经济学界。例如,他在1972年最早提出国民生产净值(NNP)概念,纳入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损失,颠覆了人们衡量福利和财富的视角。

  转折点出现在1972年。当时,罗马俱乐部发布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增长的极限》研究报告,认为人类不可抑制的增长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毁灭性灾难。

  这份报告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爆炸性的反响,但在逻辑思路、数据处理、经验证据等方面存在诸多不严谨之处。为此,诺德豪斯写了一篇措辞严厉、有理有据的质疑文章。正是从那时起,诺德豪斯将其研究重心转移到了能源与气候变化问题上。

  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师、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发布了著名的《斯特恩报告》,指出不断加剧的温室效应将会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其程度不亚于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

  这份报告中多次引用诺德豪斯的研究。但是,诺德豪斯认为其中存在诸多争议,因此再次提笔质疑。这在当时被称为诺斯之争。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高宇宁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这一争论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经济学从一个正在发展的学科逐渐走向成熟学科的标志性事件。

  实际上,诺德豪斯本人的许多观点也有争议,例如征收碳税、对化石能源燃烧的对象数量进行控制等观点不被很多自由派学者所认可;另一方面,他不主张不惜一切代价减排,这也不被一些激进的环境研究学者认可。高宇宁认为,诺德豪斯秉持了科学客观公正的态度,其专业学者的风骨得到大家的尊敬。

  中国研究独树一帜

  对于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同气候变化有关,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既高兴又激动”。秦大河长期参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评估报告的编写。他表示,虽然气候变化经济学兴起时间不长,但是在国内有一批中青年科学家做得非常好,且独树一帜,形成了一支优秀的队伍。

  气候变化经济学为什么重要?在秦大河看来,气候变化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其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乃至政治决策,因此各国政府与联合国都非常重视。

  “必须把自然科学与经济社会紧密联系到一起,才能够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的17个目标,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欣慰的是,我们的方向及路径是正确的。”秦大河呼吁,应该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让科学家全神贯注在交叉学科方面出成绩。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庄贵阳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为起点,气候问题正式进入国际讨论的中心,因此国际气候变化经济学还是处于萌芽和完善构建阶段。

  姜克隽则表示,国内很多学者都在用经济学的方法对气候变化进行评估,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国内相关研究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可以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制定。

  高宇宁则告诉记者,气候变化经济学在经济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是一门多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国际上有大量顶级经济学家在从事气候变化的研究工作;在我国也促成了资源、环境、能源、金融、公共政策等不同领域间的专家合作研究。“中国专家在气候变化谈判、碳减排行动等场合越来越积极,可以说是核心力量之一。”高宇宁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则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我们与诺德豪斯的研究‘道不同’。”他表示,同西方的研究不同,中国社科院的气候变化经济学团队围绕尊重和保障每个人的公平权益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更强调公平发展。


相关文章

日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去世

据日本媒体13日报道,日本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本月3日去世,享年88岁。大江健三郎1935年出生于日本爱媛县,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国文学系,著有《饲养》《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的足球》等多部作......

涉嫌图片问题,诺奖得主数十篇论文遭调查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格雷格·塞门扎参与合著的几篇研究论文如今正在接受出版商的调查。此前,互联网上已对其论文图像的完整性产生了质疑。据《自然》报道,塞门扎任职于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看2022诺贝尔文学奖《悠悠岁月》,顿悟了这一生最好的活法

10月6日,82岁的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获得了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给出的获奖理由是:“以勇气和临床医生般的敏锐,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约束。”她的代表作《悠悠岁月》,也因此走......

为啥今年这么多人猜中诺贝尔物理学奖?

“众望所归,他们终于获得了诺贝尔奖!”10月4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2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科学家AlainAspect、美国科学家JohnF.Clauser和奥地利科学家AntonZ......

饶毅:今年诺贝尔奖的不公平之处

Svante Pääbo被同事扔水里,以庆祝他10月3日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我也试试扔他到水里----冷静分析他获奖是否最公平。至少从1990年代我已经注意Pääbo的研究,而《知识分......

对人类健康产生直接影响的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

早在2000年,巴里·夏普莱斯(BarrySharpless)就首次创造了“点击化学”(clickchemistry)这一术语,即分子构建块快速、高效地相互“点击”。MortenMeldal独立发现了......

这届诺奖得主不一般

“众望所归”“实至名归”,这是不少业内人士对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点评。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5点47分许,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2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CarolynR.Bertozzi、丹......

81岁再获诺奖,夏普利斯与中国的不解缘

时隔21年,81岁的巴里·夏普利斯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昨晚,听闻这位令人尊敬的前辈挚友二度获奖,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丁奎岭非常兴奋,很多年前他就预言夏普利斯会第二次得诺奖,“他的......

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点击”获奖

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该奖授予卡罗琳•露丝•贝尔托西(CarolynR.Bertozzi)、摩顿•梅尔达尔(MortenMeldal)和卡尔•巴里•夏普莱......

诺贝尔物理学奖背后也有中国科学家的贡献

科技日报记者陆成宽刚刚,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科学家阿兰·阿斯佩、美国科学家约翰·克劳泽和奥地利科学家安东·塞林格,以表彰他们在“纠缠光子实验、验证贝尔不等式违背和开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