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07 05:28 原文链接: 科技部召开中青年科学家发展座谈会

      近日,科技部召开中青年科学家发展座谈会,科技部副部长李萌主持会议,听取了科研人员对优化中青年科学家发展环境的看法和建议,研究破解支持中青年科学家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科技部副秘书长贺德方参加座谈。

聚焦稳定支持、科学评价、强化基础研究、改进科研项目管理等热点话题,10位中青年科学家畅谈问题并献计献策。针对深入推进的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三评”改革,以及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七项行动特别是破除“唯论文”行动,与会者表示这些改革举措的落地,减轻了科研人员的负担,优化了科研环境,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土壤。

减少过度竞争 稳定支持才有稳定产出

做科研,经费从哪里来是科研人员最关心的问题,特别是青年科研人员,对于科研启动经费的需求显得更为急切。

“要给青年科学家减压,让他们有更多精力投入实际工作中,要形成稳定支持机制,鼓励长期目标的科学探究。”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胡俊杰直言,现在的科研资助体系中稳定性支持不够,竞争性项目资助仍是科研经费最主要的来源。

胡俊杰建议,通过调整经费渠道,把部分竞争性经费改为稳定支持,如将项目经费转为基地和人才经费或科研机构的基本科研业务费,来增加稳定支持的比例;对重点领域研究内容实行“择优滚动支持”,减少过度和重复性竞争,从而让研究人员能在基础研究领域潜心钻研。

中国科学院大学副研究员黄小茹则提出,可给予不同年龄段的中青年科研人员不同的支持方式,比如30至35岁的优秀人才可以争取外部资源,但还是应该以大学和学科的稳定支持为主,“可以把经费一定程度上下沉到大学和研究机构,让他们有稳定的积累”。

破“四唯”之后 评价标准如何定向

“2018年以来,国家在各个层面提出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的评价体制。在破除‘四唯’、‘五唯’之后,应该以什么为标准来评价?谁来评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宫勇吉开门见山地抛出问题。在强调评价队伍多元化的同时,他还提出“能否让年轻人、没有‘帽子’的科研人员更多地参与到评审当中?”,保证科技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座谈会上,大家不约而同地谈到评价问题,并为建设科学的评价体系建言献策。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曹志军表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和特色,要分阶段缓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他以所在的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为例,今年毕业生已经不要求一定发SCI文章,有8名没有SCI论文的毕业生如期毕业,“有论文,有成果,有产品,有产业”都可以是评价指标,在他看来,这就是打破“四唯”、立新标准的导向。

北京化工大学讲师朱绍洲提出,细分科研方向的评价,同时划分前沿创新和应用转化创新评价。胡俊杰同样指出,采取符合实验技术人才工作特点的评价和激励机制,稳定实验技术人才队伍。

关于破除唯论文,与会者不约而同地持赞同观点。不过,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医师宋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直言担心矫枉过正,“ 论文是中青年科学家检验和证明自己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在更加客观、全面、公平的评估方法出台之前,就像高考一样,高质量论文的发表还是一种机会,是重要的评判标准”。

创新科技项目管理 淡化“唯项目”倾向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陆发隆认为原始创新不是计划出来的,基础研究前沿创新重要的应该是支持人,而不是特定的项目,给有能力的中青年科学家相对稳定的支持,事后评价其产出的原创性。

“国家也在提倡科技工作者能够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为了重大问题十年磨一剑。”陆发隆坦言,但在目前的管理和运行体制中基本实现不了,现行评价体制是5-6年考核,科研人员必须在短时间里做出一些东西来满足考核要求,使得研究目标趋向于短平快。“一定时间内没有产出,板凳就被抽走了。”

针对国家科技项目管理,与会者各抒己见。北京大学研究员高培建议,交叉学科、前沿研究领域实施科研项目“共同负责人制度”。天津大学教授刘琨则表示,要扩大包干制试点范围,进一步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的综合绩效评价管理。为了进一步促进创新型科学研究,复旦大学教授梅永丰呼吁,科研项目应回归创新本质,在各类科技评价中淡化“唯项目”倾向,全方位营造中青年科学家创新环境,发挥中青年科学家的能动性。

相关文章

黑龙江建成95家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工作室

近日,黑龙江省中国科学院王选生物菌肥开发工作室在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科学研究院揭牌。据黑龙江省科技厅最新统计,截至11月20日,黑龙江省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工作室已发展到95家,为推动全省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和产......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等重点专项2024年申报指南发布

2023年10月31日,科学技术部发布了《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等重点专项2024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该通知明确了项目组织申报工作流程、组织申报的推荐单位......

46位拿到“新基石”连续5年2500万不看项目只看人

2023年10月30日,腾讯公司“10年100亿元资助基础研究”的“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第二期名单发布,来自数学与物质科学、生物与医学科学领域的46位科学家上榜,成为第二批“新基石研究员”。2023年第......

科技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视频答辩评审会通知

近日,科学技术部发布了《关于召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2023年度申报项目(部市联动)视频答辩评审会的通知》,公布了该项目的评审工作安排和要求。该项目于今年6月29日公布申报指南,求组......

“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审查完成,申报书填报开始

近日,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发布了《关于“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2023年度指南4个项目填报正式申报书的通知》,详细内容如下: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

科技部发布1个重点专项答辩评审有关事项通知

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四五”“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专项2023年度申报项目答辩评审有关事项的通知各相关单位: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年度工作安排,“十四五”“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专项2023年度......

60岁中科院副院长阴和俊履新科技部部长,66岁王志刚卸任

据央视《新闻联播》消息,阴和俊出任科学技术部(简称“科技部”)部长。官方简历显示,阴和俊,男,汉族,1963年1月生,山西古交人。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9年9月,阴和俊进入太......

阴和俊,履新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

据科技部官网消息,10月7日下午,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出席科学技术部领导干部会议,宣布中央决定:阴和俊同志任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免去王志刚同志的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职务。官方简历显示,阴和俊,男,汉族......

辽宁省认定首批20个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让更多人有机会走进科学家世界

不久前,辽宁省认定了首批20个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自获得认定以来,不少教育基地相继开展了公开课、主题展览等特色活动,积极讲好科学家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现实中,一些教育基地的开放受到各种条件限制,难以......

科技部将建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监测评价机制?

11日,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浦江创新论坛——绿色低碳创新论坛在上海举办。记者从论坛获悉,科技部将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监测评价机制,促进各方形成合力。此次论坛以“聚焦绿色转型,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