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4-23 17:13 原文链接: 科学家发现中国大气氮沉降的转型变化的新趋势

  大气氮沉降增加是全球变化最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反映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变化的重要指标,它对全球尺度的粮食生产、碳氮循环及环境质量均具有重要影响。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被确认为全球氮沉降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人们预测中国的氮沉降可能会在较长时间内持续而且快速地增长,并且人们也基于这种预测来开展氮沉降生态环境效应试验研究、环境质量状态评估及环境治理政策研究。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氮沉降动态变化和空间格局已开展了较多研究,但是因为缺乏涵盖全国范围的长时间序列全组分氮沉降科学数据,一直难以给出中国区域大气氮沉降总量及各组分相对贡献的时间和空间格局整体性科学认知,限制了人们对氮沉降时空变异影响因子及驱动机制的理解。针对该科学难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于贵瑞研究团队与国内外同行合作,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大气湿沉降观测平台观测研究数据为基础,整合了中国农业大学氮沉降观测网络(NNDMN)、中国气象局国家酸监测网的观测数据及文献检索数据,进而研制开发了以GOME、SCIAMACHY、OMI卫星观测的NO2柱浓度数据和IASI卫星观测的NH3柱浓度数据为基础的大气干沉降遥感反演模型,首次构建了1980–2015年期间的“中国区域大气干沉降和湿沉降全组分动态变化数据集”,分析了大气总氮沉降及各组分(干沉降、湿沉降、干湿比和铵销比)的动态变化和空间格局,定量揭示了农业施肥、畜牧养殖及能源消耗对大气氮沉降总量及各组分时空变异的影响和驱动机制。

  相关成果近期在线发表于国际刊物《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该研究发现了中国氮沉降总量及沉降模式变化的新趋势,诠释了经济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措施对大气氮沉降时空变异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了中国大气氮沉降转型变化的三个重要特征:其一是近年来虽然中国区域的NO3–氮沉降还在持续增加,但是NH4+湿沉降显著降低,致使全国氮沉降总量已由以往的快速增长转型为趋稳状态;其二是大气干沉降增加导致了干湿沉降比的变化,由以往的以湿沉降为主逐步转型为湿沉降与干沉降并重;其三是大气沉降中的NH4+/NO3–比减小,NO3–氮沉降贡献在持续增加,NH4+氮沉降的贡献则降低,逐渐由以往的以NH4+沉降为主的氮沉降模式转换为NH4+和NO3–氮沉降贡献并重的新模式。

  通过深入分析证明,中国大气氮沉降过去35年间的转型变化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多种环境控制措施的共同作用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实证我国过去十多年的系列环境控制措施对大气环境治理已见成效,这不仅为中国环境治理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也将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参考。此外,该研究结果还将成为今后的氮沉降生态环境效应试验和环境质量状态评估研究必须考虑的观测事实,迫切需要人们重新思考或重新评估大气氮沉降对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及碳氮循环的潜在影响,更需要人们基于这种大气氮沉降转型变化新趋势,更加科学地调整中国的大气环境治理措施和政策、优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该论文是研究团队近十余年来关于大气氮沉降通量观测研究的集成性成果。


相关文章

南极洲变成粉红色汤加火山成了“艺术家”

近日,科学家们在南极洲观看到了一种罕见的现象。本应在隆冬时节一片黑暗的南极洲上空,却被耀眼的粉红色霞光笼罩。造成这种现象的,居然与发生在今年一月份、距离南极洲7000公里的汤加火山喷发有关。为何与汤加......

大气环流异常是怎么回事呢?

今年的雨水似乎格外多。7月5日,在中国气象局例行发布会上,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王亚伟通报,6月全国平均降水量112.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9.1%;吉林、辽宁、山东降水量为历史同期最多......

“大气与土壤、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专项年度指南正式申报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29日 来源:科学技术部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和相关工作要求,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已完成了“大气与土壤、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

近10年大气污染效果如何?

近年来,国家大力整治空气污染问题,通过十余年的努力,大气污染物实现了协同控制,大气污染治理取得里程碑式突破。以北京为例,这几年空气质量的提升有目共睹。2021年,北京市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PM2.5)......

七部门|推进移动源大气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协同治理

6月17日电,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指出,优化治理技术路线,加大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以及温室气体协同减排力度。一体推进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与节能降碳行动,......

8个大气本底站将在这8处建成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在现有7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和即将建成的广东新丰国家大气本底站基础上,在胶东半岛、黄淮、四川盆地等区域选址新建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16个气候系统关键观测区国家大气本底站全覆盖。此......

渤海地区大气硝酸根长期演变特征研究中取得进展

随着我国空气污染治理深入,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组分正发生着明显变化。硝酸根(NO3-)在PM2.5中的占比越来越大,特别是在环渤海地区,NO3-已成为冬季灰霾发生的关键诱导因子。因此,客观认识......

421ppm!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5月攀新高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和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科学家近日宣布,NOAA莫纳罗亚大气基线观测站今年5月测得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达到421ppm(ppm为百万分之一)的历史峰值,比工......

生态环境部等14家单位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

近日,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生态环境部联合最高法、最高检和科技部、公安部等11个相关部门共14家单位印发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海洋大气响应机制与正、负IOD关系获揭示

海洋罗斯贝波引起的两种海洋-大气反馈及正、负IOD事件的示意图。(a)正IOD事件当年春末夏初,即4-6月(AMJ),(b)秋季,9-11月(SON)正IOD,(c)负IOD事件当年春季,即3-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