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03 13:26 原文链接: 科学家认为基因组测序仪或可用于识别外星生命

  如果外星人不像人类怎么办?一直以来,在寻找地外生命过程中这都是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如果外星生命看起来与地球生命完全不同,如果它们没有生命的构建单元DNA和RNA,那么机器人探索者如何才能知道它们发现了外星生命?

  随着科学家把目光聚焦到木卫二和土卫二的潜在宜居水域,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紧迫。人们或许可以想象火星上的任何生命可能与地球拥有共同的祖先,因为这两颗行星距离非常近,它们在过去数十亿年里可能拥有很多共同的标志,但土星上出现以DNA为基础的生命?那将是一种延伸。

  尽管如此,科学家近日在月球和行星科学会议上做的报告以及在《天体生物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均表示,寻找非人类的生命依然能够通过任何生物学试验室的熟悉工具完成。他们说,如果想要在太空中以最广泛的可能性搜索生命,包括人类和非人类的生命,都需要带上基因组检测仪。“你可能会碰到完全不同的生物化学。”美国华盛顿特区乔治城大学天体生物学家、该研究的带头人Sarah Stewart Johnson说,“但你仍会看到信号。”

  正如所提议的那样,这种技术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是因为像DNA这样的核酸是混杂的。取一条含有30~80个核苷酸的链条,它会自然形成二级和三级结构,这些结构将与大量物质和形状结合在一起:有像多肽和蛋白质这样的生物制剂,还有有机分子、矿物质,甚至是金属。

  Johnson团队借用癌症生物学的一项技术,即通过配体指数富集的系统进化技术(SELEX),形成一个巨大的随机核苷酸短链库,即核酸适配体,然后用一个特定的目标如专门的乳腺癌细胞培养它们。SELEX通常会被复制多次,科学家会过滤掉那些与目标不相关的核酸适配体。

  “我们的想法是将其翻转过来。”Johnson说。他们的传感器会让样本接触所有随机的核酸适配体,从每次攻击中获取信息。“分析整个绑定模式、任何绑定的东西。”她说。这些模板可被放大和测序,揭示出一种化学复杂性模式,Johnson称之为“指纹”。

  这样的指纹并不像在测序仪中捕捉DNA那样清晰。但如果一个样本被暴露在这样的核酸适配体库中,一个复杂的分子将会结合更多的序列,而不仅仅是一个。复杂性,特别是在很小的样本中捕获的复杂性,很可能是生命的标志。“它可能不像你的DNA测序仪那么确定,但它可能是生命特征。如果不是生物特征,那么也是非常强的生物印记。”Johnson说。

  这并非是检测不可知生命的唯一方法,正如这个所谓的新兴领域一样,其中大多数需要对包容性做出交换性的定义。Johnson曾与其他科学家合作过,他们证明了质谱仪(美国宇航局机器人任务中常见的一种工具)可以与评估分子复杂性(而非仅是重量)的算法相结合。

  近年来,基因组测序仪的体积显著缩小;例如,牛津纳米孔技术公司的MinION重量仅有85克,可以放在掌心里。尽管美国宇航局目前尚未计划携带测序仪进入太空,但该机构正在支持若干计划让该技术做好准备进行探索。

  并未参与此项研究的麻省理工学院天体生物学家Christopher Carr说,Johnson的提议看起来很有新意,可以与其他生命探测方面的研究互为补充。Carr正在领衔研究美国宇航局的一项测序工作,而Johnson的技术可以增加类似工具的效用。他说:“无论是否存在生命,它都极有可能为任何一个样本提供数据。”但该方法也能提供令人困惑的信息,特别是来自未知材料的信息。Carr补充说,可为样本提供背景信息的精心准备和工具有助于克服这些障碍。

  Johnson非常渴望探索系外生命。她想要把测序仪带到所有地方,不仅仅是系外行星,还有火星表面或包裹在冰冻甲烷中的土卫六的样本。“我想去土卫六,那里的一切都是不同的,这让人疯狂。”她说,“我想去探索,探索所有地方。”

相关文章

“泛转录组”首次用于RNA测序分析

近日发表在《自然·方法》杂志上的一篇新论文中,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斯分校(UCSC)的研究人员介绍了有史以来第一种使用“泛转录组”分析全基因组RNA测序数据的方法。分析一个人的基因表达需要将他的R......

研究揭示对环境高度敏感的鼠兔类群的进化响应

在当今保护生物学领域,如何保育栖息地片段化不断加剧的濒危物种和地理小种群受到了学者的高度关注。人为辅助为地理隔离的种群提供与同种异域种群甚至是姐妹种杂交的机会,能够促进基因流动,即遗传拯救(genet......

NationalScienceReview:揭示同域物种形成的成种模式

物种形成是演化生物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同域物种形成(sympatricspeciation)是指新物种从同一地域祖先物种中演化而来,在没有地理隔离的情况下产生了生殖隔离的过程。然而,在同域物种形成的......

遗传发育所在黍子的基因组研究中取得进展

多倍化在植物进化过程中反复发生,呈现出多倍体化-二倍体化的循环模式,所有被子植物至少经历了一次多倍化事件。多倍体形成之后,通常会迅速进入二倍体化的过程,最终演变成二倍体。多倍化后的基因组休克和二倍化可......

马铃薯基因组完成图揭示复杂区域存在重要农艺性状相关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马铃薯遗传育种与栽培创新团队和蔬菜分子设计育种创新团队,对马铃薯单倍型DM的基因组进行了全序列组装,获得了包含24个端粒和12个着丝粒完整序列的马铃薯单倍型DM的端粒到端粒......

药典委|微生物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指导原则标准草案公示

近日,国家药典委员会拟定微生物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指导原则标准草案并公示。其中提到实验室需具备高通量核酸测序仪、核酸扩增仪、片段分析仪、核酸定量仪、生物安全柜、混匀器、高速离心机、水浴或加热模块、冰箱、微......

榕属叶绿体基因组比较研究获进展

近年来,叶绿体基因组因基因组小、突变率和重组率低的特点,被广泛用于植物系统发育、分子进化、谱系地理学的研究。榕属(Ficus)作为桑科的最大属,且是热带雨林的关键物种,而其系统发育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浙江省农科院获取小黄鱼全基因组

    17日,记者从浙江省农科院获悉,该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小黄鱼科研团队与美国奥本大学、厦门大学合作,首次完成小黄鱼全基因组组装注释与精细图谱绘制,为建立小黄鱼......

科研人员首绘小黄鱼全基因组精细图谱

17日,记者从浙江省农科院获悉,该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小黄鱼科研团队与美国奥本大学、厦门大学合作,首次完成小黄鱼全基因组组装注释与精细图谱绘制,为建立小黄鱼基因组选择育种、培育高产抗病优质良种提供了基因资......

中国科研团队开发新技术可快速检测癌症患者感染病原体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科研团队合作开发纳米孔测序技术,可用于癌症患者感染病原体的快速检测。该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FrontiersinCellularandInfectionMicrobi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