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7-24 10:39 原文链接: 科学家首次在太空中发现巴基球踪迹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7月23日报道,加拿大科学家在茫茫太空中首次探查到了巴基球(buckyball)C60及C70的踪迹。新发现发表在7月23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自从25年前C60偶然在实验室被发现后,科学家就认为,巴基球可能漂浮在宇宙中,但是,直到今天才真正捕捉到它。

  天然的碳能够以多种形式存在,众所周知的是石墨和钻石,但还存在一种被称作“富勒烯”的第三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两种富勒烯是C60和C70。作为富勒烯家族成员之一的巴基球C60包含有60个碳原子,这些碳原子采用六边形和五边形的形式交替地链接在一起,整个分子看起来非常像一个球体。富勒烯分子因其独特的硬度和化学以及物理特性而成为科学研究的“香饽饽”。

  巴基球具有用不同方式振颤的特性,这些振颤可同特定波长的红外线相互作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简·卡米(Jan Cami)领导的研究小组运用美国宇航局“斯皮策”(Spitzer)红外线太空望远镜,在天坛星座一颗星体(距离地球6500光年)周围的宇宙尘埃中,捕捉到了疑似巴基球引发的红外光谱扰动,接下来,他们将这些数据同实验室中对巴基球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数据完全吻合。

  卡米表示,由于巴基球是最稳定的物质之一,因而,它们可以在星际间强大的太空辐射场中保存下来,这些发现是富勒烯确实可在太空中形成的证据。C60和C70因其所具有的独特特性,在太空发生的各种物理和化学反应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新发现甚至可能帮助科学家解释在宇宙尘埃中已经探测到还无法解释的化学信号。研究人员接下来想要搞清的是,这些巴基球究竟“锁住了”宇宙中的多少碳。

  1996年,英国科学家哈利·克罗托因发现富勒烯与其他两位科学家共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奖化学奖。克罗托表示:“这个最令人兴奋的突破给我们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正如我们一直期盼的那样,巴基球已经在宇宙深处隐藏了很久。”

相关文章

星际富勒烯红外谱数据库的构建与可靠预测取得进展

富勒烯C60的发现起源于人们对星际碳物质的探索,获得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的Kroto教授曾于1980年代末期提出猜想:星际空间中,富勒烯可与其他星际分子/离子通过离子-分子或分子-分子反应形成富勒烯......

星际富勒烯红外谱数据库的构建与可靠预测取得进展

富勒烯C60的发现起源于人们对星际碳物质的探索,获得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的Kroto教授曾于1980年代末期提出猜想:星际空间中,富勒烯可与其他星际分子/离子通过离子-分子或分子-分子反应形成富勒烯......

“纳米王子”新功能

富勒烯,一种拥有完美对称结构的分子,因其在纳米尺度范围内具有特殊稳定性,被誉为“纳米王子”。今年3月,一项名为“温和压力条件下实现乙二醇合成”的成果,入选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业界认为,该成果......

中国科大等在新型碳基晶体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1月1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朱彦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报道了在常压条件下通过化学电荷注入技术,将富勒烯C60分子晶体转变......

我国科学家构建出新型人工碳晶体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朱彦武教授研究团队通过对富勒烯C60分子晶体进行电荷注入,在常压条件下构建了C60聚合物晶体以及长程有序多孔碳晶体,并实现了其克量级制备。1月12日,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

中国科大提出全新内嵌金属富勒烯形成机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杨上峰课题组合成了两种新型的基于过渡金属钒的内嵌金属富勒烯,结合这两种分子结构上的关联性,提出一种全新的内嵌金属富勒烯形成机制——自驱动单原子碳注入机制,在内嵌金属富勒烯领域取得新......

科学家发现碳家族单晶新材料

碳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重要的元素之一,碳原子具有极轻的原子质量和极强的共价键。碳是元素周期表中最多样化的元素之一,它可以与自身或者几乎所有的元素以多种杂化方式成键,获得结构丰富的碳网络,很多碳分子具有独......

科学家发现碳家族单晶新材料

碳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重要的元素之一,碳原子具有极轻的原子质量和极强的共价键。碳是元素周期表中最多样化的元素之一,它可以与自身或者几乎所有的元素以多种杂化方式成键,获得结构丰富的碳网络,很多碳分子具有独......

AS:高效稳定非富勒烯太阳能电池制备新途径

当前,高效率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多基于非富勒烯受体。随着研究深入,新的非富勒烯受体分子被不断设计合成,相应的器件效率也在提升。而器件的稳定性尚未达到商业化要求。已有研究报道了非富勒烯受体分子结构与器件效率......

美容界“抗衰之王”富勒烯让钻石不再易碎

科技日报北京11月29日电(实习记者张佳欣)据近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论文,来自中国、德国和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制造不易碎钻石的方法,造出了新形态的钻石——次晶金刚石。先前研究表明,钻石是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