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5-17 10:39 原文链接: 科学家在量子气体中观察到“第二声”

  证实了70年前朗道提出的温度波理论

  “第二声”也叫温度波或熵波,是一种量子力学现象,目前只在超流液氦中才能观察到。据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16日(北京时间)报道,最近,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和意大利特兰托大学物理学家合作实验,在量子气体中也观察到了这种温度波的传播,证实了列夫·朗道70年前假设的理论。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在低于临界温度时,一些液体会变成超流体而失去摩擦力。此外,超流状态下液体的导热性能极高,会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温度波的形式来传输能量。由于这种波很像声波,因此也被称为“第二声”。为了解释超流体的性质,物理学家列夫·朗道1941年发展了双流体力学理论,他假设低温下的液体包含超流液和普通液体两部分,后者随着温度下降而逐渐消失。

  迄今为止,人们只能在液氦和超冷量子气体中观察到超流动性。另一种超流系统是中子星,在原子核中也发现有超流现象的证据。超流性与超导性密切相关,后者是在低温下表现的零电阻现象。

  超冷量子气体是把几十万个原子在真空容器中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零下273.15摄氏度)获得的,利用激光能够对此状态下的粒子进行高精度地控制和操纵,因此是观察量子力学现象,如超流动性的理想模型系统。“十多年来,虽然这一领域已有大量研究,但要在量子气体中探测到第二声现象还很困难。”因斯布鲁克大学实验物理学院、奥地利科学院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研究所的鲁道夫·格里姆说,“然而到最后,证明它却容易得让人惊讶。”

  在实验室中,格里姆的量子物理学家小组准备了由30万个锂原子构成的量子气体,用调制激光束给雪茄烟形的粒子云加热,然后观察到了温度波的传播。“虽然在超流氦里只产生了一个熵波,但我们的费米子气体也显出了一些热膨胀,由此形成了可检测的密度波。”格里姆解释说,这也是研究人员第一次在量子气体中检测到超流体的不同部分。“在我们之前还无人做到这一点,这填补了费米子气体研究中的一个基本缺口。”

  该研究是因斯布鲁克物理学家与意大利科学家长期合作的成果。特兰托大学玻瑟—爱因斯坦凝聚中心小组领导之一是列夫·皮塔伊夫斯基,他也是列夫·朗道的学生。他们修改了朗道关于第二声理论的描述,使之与实验中近乎一维的几何波形更加适应。鲁道夫·格里姆说: “利用这一模型,解释实验的检测结果变得更加容易。这一成果代表了我们合作的顶峰。”

相关文章

国外研发新型量子气体显微镜

美国和奥地利科研团队联合研发了一种针对磁性原子的新型量子气体显微镜,并使用该设备成功在量子气体中观察到传统实验无法看到的粒子间相互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自然》杂志上。科研团队分别在美国和奥地利开展......

偶极量子气体涡旋观测新法获验证

柏林11月1日电(记者李山)近日,欧洲科研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观察偶极量子气体中涡旋的新方法,并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首次进行了实验验证。相关成果发表在近日的《自然·物理学》杂志上。量子化涡旋是超流体的......

二维超固态量子气体首度问世

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中产生二维超固态量子气体。量子气体非常适合研究物质相互作用的微观结果。奥地利科学院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研究所和因斯布鲁克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了二维超固态量子气体。8月1......

科学家在量子气体中观察到“第二声”

证实了70年前朗道提出的温度波理论“第二声”也叫温度波或熵波,是一种量子力学现象,目前只在超流液氦中才能观察到。据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16日(北京时间)报道,最近,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和意大利特兰托大学......

科学家造出低于绝对零度的量子气体

据《自然》杂志网站1月3日报道,德国物理学家用钾原子首次造出一种低于绝对零度的量子气体。科学家称这一成果为“实验的绝技”,为将来造出负温度物质、新型量子设备打开了大门,有助于揭开宇宙中的许多奥密。18......

物理所具有强相互作用的低维量子气体理论研究取得新进展

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陈澍研究员和博士生关黎明,在费米超TG气体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近年来,由于冷原子物理领域中实验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低维量子气体的实验研究方面已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