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23 10:37 原文链接: 科研经费管理更细更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落实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的理念。要改革科研项目管理,优化整合人才计划,让人才静心做学问、搞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一系列优化科研经费管理的改革措施,有力激发了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促进了科技事业发展。随着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在实践过程中,一些政策还需进一步落细落实。科研经费如何用得更合理?记者采访了科研人员和相关专家。

    去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很多科研人员感叹“力度前所未有”。如何打通这些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科研经费如何用得更合理?      

优化政策衔接

为过渡期科研项目提供政策依据

《若干意见》覆盖科研经费管理的全过程,从预算编制、经费申请、分配使用到拨付进度、监督审计都做出了具体细致的规定。

 一位科研人员表示,以往的预算编制过细过碎。“有的预算书内容较多,调整起来有难度。在政策过渡期,需要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政策,为正在开展的科研项目评价提供依据。”

《若干意见》出台后,财政部发布的政策解读中,明确要求《若干意见》发布时,尚在执行期内的科研项目,由项目承担单位统筹考虑本单位实际情况,并与科研人员充分协商后,确定是否执行新规定;《若干意见》发布后,新立项的科研项目按照新规定执行。

“本土化是科研经费管理改革落地的重要环节。要让新政策真正造福于科研人员,还需要进一步落实落细。”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郇彦表示,特别是政策出台之前的科研项目,怎么执行、如何衔接,科研单位都需要做好细则制定。

再比如,《若干意见》要求,项目承担单位要确保每个项目配有相对固定的科研财务助理。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反映,目前这类人才缺口比较大,“既懂科研、又懂财务的专业人士,人力成本可能也比较高,在科研项目经费中解决有一定困难。”

还有科研人员提出,目前无纸化报销需要继续强化信息系统支撑,特别是数据接口、协议、流程等要更加适应科研经费报销数字化、无纸化需要,切实减轻科研人员报销负担。

有科研院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经启动了相关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包括调整直接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调整间接经费分配比例与用途、制定结余经费统筹使用新办法等。一些地方财政部门还召开专题座谈会,摸清新旧制度衔接、科研经费管理改革面临的问题,并听取科研单位的意见建议。

善用“负面清单”

既“松绑放权”,又“守住底线”

“一个不到10万元的项目,结项时要交9份不同类别的材料”“要求不许重复填表,审计时还需要原始凭证”……近年来,一些高校院所在科研经费管理上没有根本性转变,审计过程中采取“问题式”审计,缺乏与科研人员的有效沟通,出现“政策放松,执行反而越来越紧”的现象。

 此次出台的《若干意见》从监督检查方式、责任、检查结果运用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了监督检查机制,包括创新监督检查方式,实行随机抽查、检查,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监督检查效率;将科研经费管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失信情况,纳入信用记录管理,提出探索制定相关负面清单等。

“管理上要给予科研人员更多的信任,同时加强科研诚信制度体系的建设,培养科研人员的自律意识。”大连理工大学一位基层科研管理人员表示,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开展“无感式”的监督检查,能够提高监督检查效率,减少科研人员在这方面的精力消耗。

另一方面,《若干意见》提出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实行“预算+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将科研经费与信用体系挂钩,划出‘禁区’,明确‘红线’,让科研人员对项目经费使用过程中的禁止性行为‘心中有数’,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降低管理成本。”这位基层科研管理人员说,“对科研不端、违规、违纪和违法行为进行追责和惩戒,对尽职无过错的科研人员免予问责,也利于科研人员放开手脚做科研,使管理更加人性化。”

有科研人员建议,可考虑进一步扩大“负面清单”范围,并将科研经费与信用体系挂钩。

完善配套举措

把经费给到真正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

“出差事由:赴甘肃兰州参加第二次青藏科考任务六项目进展与成果交流会;交通工具:飞机、出租车、火车;备注:自西藏拉萨出发前往兰州,会议结束后返回北京。”以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张强弓打开手机APP,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出差审批,但报销还是要走线下。后来,他所在的研究所进行了改革,报销审批流程也能在线上完成了。

科学家不再当“会计”了,这让张强弓有了更多新期待。“不仅是经费报销更加便捷,更重要的是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更加以人为本、遵循规律,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把经费给到真正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

 一位从事化学工程研究的科研人员向记者表示,目前科研经费管理方面还面临一些挑战,比如,经费来源还是以项目制为主,长期稳定支持不够,青年科研人员经费保障不足,评价机制不够健全,对中试阶段经费重视不够,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仍然面临“两张皮”的问题等。

这位科研人员举例说,为了支付房屋、水电等费用,有的科研人员要维持项目经费的持续增长,不得不“跑项目”;一些基础研究周期长、见效慢,如果拿不到项目,科研人员的待遇就会受影响。

“科研人员中仍然存在重申请、轻结果的现象。评价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增强成果转化阶段的激励力度,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一位从事地理学研究的科研人员看来,“科研经费管理改革需要与其他的改革措施联动,由点到面,完善支持创新的体制机制。”


相关文章

雄安十六条人才新政:亿元补贴、上不封顶!

今天(11月7日)上午,雄安新区在打造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聚集新人才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上推出了顶尖人才、技能人才、青年人才等各类人才引进及重大平台落地奖励等16条政策措施,简称“雄才十六条”。“雄才十六......

雄安十六条人才新政:亿元补贴、上不封顶!

今天(11月7日)上午,雄安新区在打造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聚集新人才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上推出了顶尖人才、技能人才、青年人才等各类人才引进及重大平台落地奖励等16条政策措施,简称“雄才十六条”。“雄才十六......

天津大学启动本科生培养“领航计划”

从2023年秋季学期起,天津大学全面启用202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并启动“领航计划”。该计划聚焦学生发展的五个维度,即:思想引领、全人培养、强基固本、能力提升、卓越发展,以期自主培养一大批领航青年,领......

安徽省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使用力度打造战略人才生力军

一是强化青年科技人才政策引领。出台《安徽省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从政治引领、激励机制、科研支持、交流合作等11个方面提出26条具体措施。实施博士后“天柱”培养行动,提高博士后人才科研......

广西一高校1.31亿科研经费成果转化率为0,其中原因何在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审计厅厅长罗海山在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作了《关于2022年度自治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上述报告披露了广西在科教振兴资金审计方面的相关情况。审计......

重新定义“优秀”:更善出题而非解题

这个暑假,沪上各高校最热闹的是针对拔尖人才培养的暑期国际学术夏令营!与之相关,多所高校正制定全新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从最初的人才培养试点班,到今年部分高校即将启动全新的书院制——全面升级的高校拔尖......

6日直播|新型医学研究人才培养论坛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095.shtm直播时间:2023年8月6日(周日)16:00-17:30直播平台:科学网APP(科......

肯尼亚在华留学生梦想回国成为最好的工程师之一

“在中国学有所成后,我的梦想是回到非洲,成为我们国家最好的工程师之一。”刚来中国一个半月的肯尼亚留学生肯尼斯在接受采访时,表露出在中国接受深造的期望。一个多月前,肯尼斯因在中国航空工业下属中航国际发起......

宁夏科协启动青年托举人才培养项目申报工作

各市、县(区)党委组织部(人才局、人才办)、宣传部、科协,区直各有关部门,各人民团体、直属事业单位,中央驻宁单位,各大中型企业,全区学会(协会、研究会),企业(园区)、高校科协: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

为什么中国的基础研究难获诺贝尔奖?

为什么中国的诺贝尔奖这么少?对这个问题,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没有正面回答,他反问:“为什么中国年轻的科学家总处于‘饥饿’之中?”庄辞是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科研处处长,负责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