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2-13 10:07 原文链接: 科研人员在高远干燥南极天空下观测太赫兹辐射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史生才与同事发现,位于南极洲的冰穹A 天文台具有在地球上测量宇宙特高频辐射的最佳条件。该研究表明,冰穹A站点提供了一个绝无仅有的在地球上开展太赫兹天文学观测的机会。与空间望远镜及基于航天器的望远镜相比,冰穹A站点可以支持更大规模的观测设备,且成本较低和灵活性更高。相关成果12月13日凌晨在线发表于《自然—天文学》。

  在天文学领域,太赫兹(1万亿赫兹)辐射被用于研究存在于宇宙中的冷尘埃和气体,它们包含恒星和星系起源信息。但由于地球大气中的水蒸气会吸收这种辐射,地球上很少有地方适合观测太赫兹频段辐射。

  研究人员连续19个月(2010年1月到2011年8月)在由中国开发的位于南极冰盖最高点的冰穹A科考基地进行大气观测,他们采用了远程控制的专用傅立叶变换光谱仪,该光谱仪对太赫兹辐射尤其敏感。他们发现冰穹A地区的天空保持极端干燥状态的时间比其它太赫兹天文学观测点长,使之成为全年观测太赫兹频段辐射的最佳地点。

  此外,由于研究者在新的极端低温下测量水蒸气吸收,因此对大气热辐射模型提供了重要的约束,而大气热辐射是地球气候调节的关键组成部分。

相关文章

中国自主研制的太赫兹探测设备在南极成功运行

13日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在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由该台牵头完成了南极内陆太赫兹天文试观测和通信收发等实验。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太赫兹探测设备首次在南极内陆极端环境下成功运行。据科研人......

太赫兹技术助力空间技术仰望“芯”空

  他们,研制了我国第一台毫米波天文超导接收机;他们,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高能隙氮化铌超导隧道结的天文观测;他们,研制了目前世界上最前沿的超导热电子混频器;他们,实现了我国首例千像元太......

太赫兹超导空间探测技术研究团队:精“芯”求索射电问天

太赫兹团队(左四为李婧)部分成员在高海拔地区工作合影。他们,研制了我国第一台毫米波天文超导接收机;他们,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高能隙氮化铌超导隧道结的天文观测;他们,研制了目前世界上最前沿的超导热电子混频器......

织物与太赫兹,一次传统与科技的结合

人工超构材料是一种由亚波长结构阵列组成的周期性人工电磁材料,由于其高效、灵活的特性迅速成为调控电磁波的优秀媒质。近日,武汉纺织大学教授汪胜祥团队利用传统纺织工艺,结合人工微纳结构制备出新型光电子设备。......

91.8分高分通过,太赫兹重大专项完成最终评定

1月6日,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办组织召开了“太赫兹显微成像检测仪(2017YFF0106300)”项目综合绩效评价视频会议。本项目由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彭滟教授担任首席,由江苏......

基于声子的新型单频磁控太赫兹源研发成功

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盛志高课题组瞄准太赫兹核心元器件这一前沿研究方向,与该院固体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组成联合攻关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太赫兹源。相关研究成果日......

新型太赫兹微流器件研发取得进展

微生物污染已成为国内外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而由此引发的食源性疾病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我国每年的官方通报中,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报告数和波及人数最多。因此,开展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准确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荧光碳量子点的太赫兹光电特性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徐文课题组与西南大学合作,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技术,探究荧光碳量子点(CQDs)的光电特性,发现在80-280K温度范围内,红光荧光......

单个生物大分子的太赫兹超分辨光谱成像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共同攻关,在单个生物大分子的太赫兹超分辨光谱成像研究中取得进展。单个生物大分子的太赫兹探测有望揭示传......

科学家成功研制出小如米粒便携式太赫兹激光器

最近,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米粒大小的便携式太赫兹激光器,其工作温度为250K(-23℃),可用于饼干大小的插入式冷却器。这项研究将推动太赫兹激光器在医学成像、通信、质量控制、安全和生物化学等诸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