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7-26 15:08 原文链接: 科研人员重建藏东南2300年季风降雨变化历史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谭亮成联合国内外同行,以四川南部神奇洞的两根石笋为研究对象,重建了青藏高原东南部2300年以来分辨率约5年的季风降雨变化历史。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第四纪科学评论》。

  藏东南是亚洲许多大型河流的发源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处于“南方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气候变化对理解该丝路的形成、发展和我国西南及东南亚、南亚地区历史时期文明交流有重要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2300年以来,该地区季风降雨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两个最显著的湿润期是在公元60~280年和370~510年,而最干旱时期则是最近200年。研究发现,都江堰修建的前半个世纪该区相对较湿润且降雨变化频繁。

  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太阳活动对藏东南的季风降雨变化有显著影响。在过去千年中,藏东南季风降雨的增加均发生于太阳活动极小期,这和高原东北部地区在太阳活动极小期时降雨的减少不同。他们集成了有精确年代的神奇洞石笋以及贵州七星洞石笋记录,建立了代表我国西南地区过去2300年的季风降雨变化序列,证实了过去2000年暖期时“南旱北涝”、冷期时“南涝北旱”的结论。

  相关论文信息: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2018, 195: 122-132

相关文章

我国科学家在全球季风系统演变方面取得最新研究进展

季风由海陆温差驱动。夏季到来时,由于陆地升温较海洋快,洋面湿空气吹向陆地,在大陆形成降水。随着夏季结束,海陆温差反转,风向也随之反转,雨季结束。这一季节性的降水和风向反转现象称为季风。我国具有典型的季......

西非季风/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对沙尘气溶胶不同响应机制

大气气溶胶重要组成部分的沙尘气溶胶在传输过程中通过多种物理过程对下游的季风气候产生显著影响。沙尘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通过吸收和散射太阳短波辐射改变局地能量平衡,从而通过“快过程”影响局地热状况及大气环流......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东亚夏季风准两年振荡显著增强

近年来,我国气候灾害频发,由东亚夏季风异常引发的旱涝灾害比重较大,造成国民经济的损失。东亚夏季风变异是气候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流层准两年振荡(TroposphericBiennialOsc......

研究揭示海温对20世纪全球季风年代际变化的影响

全球陆地季风区降水充沛,全球约三分之二的人口生活在该区域,是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全球季风区通常被划分为六个子季风区,包括北半球的北美季风区、北非季风区和亚洲季风区,以及南半球的南美季风区、南非季......

科研人员重建藏东南2300年季风降雨变化历史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谭亮成联合国内外同行,以四川南部神奇洞的两根石笋为研究对象,重建了青藏高原东南部2300年以来分辨率约5年的季风降雨变化历史。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第四纪科学评论》。藏东南是亚洲许多......

科研人员重建藏东南2300年季风降雨变化历史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谭亮成联合国内外同行,以四川南部神奇洞的两根石笋为研究对象,重建了青藏高原东南部2300年以来分辨率约5年的季风降雨变化历史。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第四纪科学评论》。藏东南是亚洲许多......

科研人员重建藏东南2300年季风降雨变化历史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谭亮成联合国内外同行,以四川南部神奇洞的两根石笋为研究对象,重建了青藏高原东南部2300年以来分辨率约5年的季风降雨变化历史。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第四纪科学评论》。藏东南是亚洲许多......

具有两面性的南亚季风可同时播散及净化空气污染

一项探索大气“自洁能力”的空中研究揭示,南亚的夏季季风既能净化空气中的某些污染物,也能播散它们。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声称,这种新型的净化机制或能防止该区域内污染造成更大的影响。尽管东亚、北美和欧洲的二氧......

黄土10Be定量重建亚洲季风降水变化研究取得突破

5月25日,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以研究论文形式(ResearchArticle)刊登了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教授WarrenBeck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卫健共同领......

科学家揭示喜马拉雅山的隆升历史及其对南亚季风的影响

喜马拉雅山是印度和亚洲大陆于65Ma碰撞以来的直接产物,它的高度变化是重建青藏高原隆升历史的关键;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南亚季风演化与喜马拉雅山密切相关。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利用希夏邦马峰地区高山栎植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