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02 10:40 原文链接: 联合国发布《上海手册》,上海4个案例有何特别?

  坐着小区里新装的电梯下楼,到苏州河畔漫步,打卡一座老建筑,顺便绕去老字号买一份刚刚上市的新式点心,这或许是很多上海人的闲暇一天。如今,这些融入上海市民生活的点点滴滴,已经得到联合国认可,将向全世界推广。

  10月31日,《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在2022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正式发布。这是一份联合国可更新文件,遴选全球城市在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案例并进行推广。今年,上海有4个案例入选,其中有2个为正式案例,还有2个为专栏案例,它们分别是“黄浦老字号的传承与创新”“建筑可阅读”“旧房改造的治理智慧”和“苏州河华政校园景观提升工程”。

  纵览全球,有的城市在几十年前已经开始探索城市更新;很多全球一流城市会有一处世界级滨水区,如伦敦、巴黎、纽约。来自上海的4个案例又有哪些特别之处?

  软与硬的融合

  这几年,上海城市面貌变化最显著的莫过于黄浦江和苏州河岸线。170多年前,“一江一河”已经成为商船云集、工厂林立的“大码头”,此后一直作为城市的重要生产板块来使用,直到黄浦江核心段45公里岸线、苏州河中心城区42公里岸线贯通,上海总商会旧址等老建筑陆续修缮一新,长宁华东政法大学校园、M50创意园区打开界面,才逐步蜕变为今天水清、岸美、宜游的“生活秀带”。

  “上海城市面貌之变,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这几年推进的‘民心工程’,其中就有入选《上海手册》的‘一江一河’‘加装电梯’。实际上它们展现出来的厚度和意义,远远超过工程本身,这正是《上海手册》所关注的。”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主任成键说,《上海手册》不仅仅关注城市建设成就“硬”的一面,也很强调“硬”成就背后的多元文化、社会参与,也就是“软”的一面。

  “软硬相融”是国际社会衡量一座城市建设成就的重要指标。“《上海手册》虽然名为‘上海’,但这是为了纪念它作为上海世博会的精神遗产,实际上是一个国际合作平台,编制单位包括了联合国人居署、国际展览局。这就是为什么《上海手册》十分强调用国际化视角去遴选案例,并提出普适性建议。”成键说。

  许多上海市民对“一江一河”的蝶变,加装电梯的速度,老建筑的更新,还有老字号的创新已经十分熟悉,不过,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恰恰是这些有“人”参与的故事,才是决定工程速度和品质的关键。

  黄浦是很多老字号的发源地,上海有50%的老字号品牌选址在这个辖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商业格局变化,老字号的生存遭遇挑战,纷纷谋求新出路。在政府牵头下,一项名为“老字号·新活力”的创新创业专项行动在黄浦首创首发,吸引企业、高校、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不仅解决了一部分青年人就业,而且给老字号带来了新思路、新技术。“这种多方共治共赢的思路,是联合国很看重并鼓励的,契合了国际社会对社会人文的关切,以及对弱势群体包括再就业人群的关注保护。”业内专家说。

  发展理念之变

  “一江一河”“加装电梯”和“建筑可阅读”都是基于上海城市更新的大背景而进行的一种城市治理行动。不过,全球很多城市有过城市更新经验,为什么今年的上海案例具有推广价值?

  “这是因为上海在城市开发观念上的转变,以及循序渐进的做法被国际社会所认可。”成键告诉记者。自2010年上海世博会到现在,《上海手册》已经历8轮修编,见证了一座城市发展理念的变化,不断向“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迈进。

  成键还记得,在举办上海世博会前,上海的城市更新理念主要是“拆改留”,不少国际机构组织来上海考察时,也基于此提了不少建议意见。2010年世博会之后,上海城市发展理念开始发生变化,包括“留改拆”探索和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新的案例不断涌现。

  “建筑可阅读”就是理念之变的浓缩。研究人员告诉记者,“建筑可阅读”是以富于文化色彩的表述,激发人们的共鸣,其内核是经历过大规模快速建筑的超大型城市,理性思考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并形成了本地化保护模式。特别是让许多本地居民意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让他们自觉自愿地参与其中、延续历史街区的生命活力。

  在“建筑可阅读”背后,上海关于文脉保护的脉络清晰可见。到现在,全市有444处、1566幢优秀历史建筑都完成了“一幢一册”测绘建档和保护工作,陆续以各种形式向市民开放。

  不只是城市更新理念,侧重社会人文的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也得到更大层面的普及。“‘四叶草堂’案例被《上海手册》连续跟踪了3年,这是上海基层社区共建共治的典型,很多联合国专家觉得很有意思,也很有价值。”一名《上海手册》研究人员说。上海市民对此不会陌生,“四叶草堂”团队已在上海参与建造了200多个社区花园,将原来堆满垃圾或长期没有维护的空地改造成居民家门口的“桃花源”,在疫情之后还发起SEEDING(种子接力站)社区花园邻里互助计划。

  2014年首届世界城市日—上海论坛上,上海提出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基本概念,即以家为原点,建设能满足日常生活所需、15分钟步行可达的生活圈。此后,上海发布全国首个《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并将其列入城市总体规划。在这一理念倡导下,上海通过城市微更新、微改造打造了一批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现代社区,如今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认可和推广。

  “接续”的力量

  如果仔细剖析四个上海案例可以发现,它们无一不是经历了长达数年乃至数十年的探索,并都在近十年里得到了快速深入的实践。

  “建筑可阅读”是上海经过了30年探索积累形成的案例;加装电梯背后有长达30年的旧改经验支持;“一江一河”可追溯至2002年上海启动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提出“人民之江”的发展目标;黄浦江综合老字号更新则是从2017年发起。

  “上海一直在按照规划目标有序推进,并由一届届市委市政府接续奋斗,广泛带动企业、组织、高校和居民共同参与,这种可持续的力量是联合国鼓励的,也完美契合今年世界城市日‘行动,从地方走向全球’的主题。”成键说。

  受国际关系和疫情等各方面因素影响,世界上有很多城市暂停和推迟了支持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项目投资,导致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遭遇阻力。

  “世界城市日主题也体现了联合国的深层考虑,即如何调动和鼓励城市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支持全球层面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在全球化过程中,城市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无论实现经济复苏、疫情防控还是其他目标,城市才是主要的战场。”成键认为,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上海努力探索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努力向全球分享具有普适性价值的治理样板,才广受国际社会的认可。


相关文章

上海整治科研失信行为:伪造、篡改等7种情形从重处理

9月16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印发《上海市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办法》的通知”称,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会同上海市相关部门和单位联合制定了《上海市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办法》(简称“办......

565万!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采购荧光基因测序仪等DNA专业设备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SHXM-00-20230720-1119项目名称:DNA专业设备预算编号:1523-10406预算金额(元):5650000元(国库资金:5650000元;自筹资金:0元)......

930万!上海海关口岸门诊部拟采购基因测序仪等多种仪器

为防止境外疫情输入,上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上海海关口岸门诊部)拟采购基因测序仪等多种临床检验设备,预计采购时间为2023年10月。防止境外疫情输入专项检测设备项目所在采购意向:上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

官宣!北大、上交、中国科大等多所高校获超亿元国自然基金资助

最新信息显示,在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中,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获超亿元经费资助。8月28日,上海交......

7.22亿!上海交通大学获批项目连续第七年突破千项

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公布了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据上海交通大学8月28日发布的官方消息,按照目前公布的项目统计,上海交通大学获批连续第七年突......

二十年风雨探索路皖仪科技周正健步走出“进口替代”大道

——访皖仪科技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张鑫和分析仪器事业部总经理程小卫近日,第十一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China)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盛大举行。本届analyticaChina,以临......

东西融合高端仪器质谱引领精准医疗

——东西分析亮相2023上海慕尼黑展会  2023年7月11日,第十一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以下简称:analyticaChina)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正式拉开帷幕,各大仪器厂......

怀瑾握瑜,传承创新——安东帕亮相2023第十一届慕尼黑展会

     2023年7月11日,第十一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以下简称:analyticaChina)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正式拉开帷幕,各大仪器厂商......

第十一届慕尼黑展会德国耶拿发布新品小动物活体成像仪

    2023年7月11日,第十一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以下简称:analyticaChina)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正式拉开帷幕,各大仪器厂商纷纷携重磅产......

邀请函|国仪量子邀您参加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

国仪量子,诚邀参会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China)将于7月11日-13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国仪量子将携量子传感、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气体吸附分析仪、量子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