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在英国爆发的一次李斯特菌疫情感染了9人,同时引起了其中5人死亡,这种致病菌是患者通过在英格兰的7家医院摄入三明治和沙拉进行传播的,研究人员在肉类供应商的样品中检出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单增李斯特氏菌)。感染李斯特菌的患者会发生李斯特菌病,这对于孕妇、免疫功能低下及老年人都有危险,最危险的食物包括软奶酪、未经巴氏杀菌的牛奶、沙拉和某些加工过的肉类和鱼类等。

图片来源:biocote.com

  这是过去几年里全球发生的第三次重大疫情,2017-2018年,南非经历了有史以来的一次最大的发病率,当时有超过200人摄入了被污染的即食香肠而发生死亡,此次疫情导致了该区域约15个国家的产品被召回;2015-2018年间,欧洲爆发的一次疫情造成了10人死亡以及50多人感染,起因是匈牙利的一家蔬菜加工厂将冷冻的产品运往包括英国、芬兰和奥地利在内的众多国家所致,尽管食品制造商遵守了相关的卫生规定,但细菌仍然存在。

  李斯特菌如何扩散?

  单增李斯特菌以腐生植物的形式存在于土壤、河道和植物中,其以死亡和腐烂的物质为食,同时其也存在于动物的肠道中(包括人类等),通常并不会引起任何症状,而且会被机体排出体外,新鲜蔬菜生长在狭小的空间里,由于土壤飞溅及野外动物活动等原因,很难防止蔬菜受到细菌的污染。

  李斯特菌非常擅长在食品供应链中生存的一个原因是其会形成生物被膜,在生物被膜中,微生物会聚集在其体内分泌的聚合物基质中,这些生物被膜具有足够的弹性,即使在不锈钢或聚苯乙烯等人造表面上,其也能承受相当程度的抗菌效应。

  测试机制

  根据法律规定,英国和许多国家的食品生产商必须对其食品和环境样本进行微生物分析,如果其向大型超市或商业连锁餐厅供货的话,就必须超过最低的要求且送检更多样品从而满足较为严格的食品安全政策。这些检测将会指示微生物的污染状况,但其与李斯特菌相比却价值有限,因为李斯特菌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存活,所以你可以期待找到一定水平的单增李斯特氏菌,当细菌的水平在短时间内增加时就会引起大家的关注。

图片来源:webmd.com

  然而,标准的微生物检测手段是发现污染物的一种偶然性手段,问题在于,如果不能检测到这些细菌的基因,往往很难看出存在的问题,在安全的食品样品中,李斯特菌往往是遗传多样性的,而在发生的疫情中,它们则主要是相同的亚型,标准的检测手段只能告诉你是否存在单增李斯特氏菌,如果要获得遗传信息的话,则需要进行基因组测序。

  标准的实验室检测手段不能给出关于细菌来源的任何信息,基于这个原因,研究人员就会在疫情爆发过程中使用基因组测序手段,然而很不幸的是,基因组测序的成本大约是目前标准检测手段的5倍,这就严重限制了其的使用范围。

  因此,李斯特菌对食品制造业危险巨大,未来食品制造商和零售商或许就会面临一种抉择,要么为基因组测序买单,要么节省成本冒着疫情爆发的风险,而其结果将会对公众健康造成灾难性的影响,并且可能导致公司的破产。


相关文章

开发出非标记液滴单细胞微生物生长表型筛选技术

微生物生长表型筛选是工业育种、酶定向进化和合成生物学等领域面临的限速步骤。精准的单细胞精度生长表型测量是突破上述瓶颈的关键。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中心开发了低成本、非标记的微型......

科学家揭示奶牛瘤胃微生物降解柑橘提取物规律

北京农学院动物营养与畜产品开发创新团队揭示了奶牛瘤胃微生物对柑橘提取物的短期定植规律,探索了柑橘提取物在瘤胃内的降解机制。近日,相关研究以《柑橘皮在瘤胃发酵过程中定植菌群的动态变化特征》为题,发表在微......

微生物代谢的原位拉曼可视化定量分析成功实现

记者21日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张鑫课题组和孙超岷课题组共同合作,基于共聚焦显微拉曼技术,通过三维定量成像实现了长期、近实时、非破坏性的微生物监测,对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情况进行可视化及定量分......

微生物代谢的原位拉曼可视化定量分析成功实现

记者21日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张鑫课题组和孙超岷课题组共同合作,基于共聚焦显微拉曼技术,通过三维定量成像实现了长期、近实时、非破坏性的微生物监测,对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情况进行可视化及定量分......

揭示糖浆在微生物修复Cr(VI)污染地下水中的电子传递机制

地下水中的铬(Cr(VI))污染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巨大危害。微生物修复技术广泛应用于Cr(VI)污染地下水修复工程。糖浆作为制糖业的副产品,因其成本低和生效快,目前成为了主流生物修复碳源之一。但糖浆成分......

剖腹产不会让婴儿错过来自母亲的必要微生物

英国和荷兰的科学家研究表明,即便是剖腹产婴儿也不会错过必要的微生物,虽然剖腹产婴儿在出生时吸收的母亲肠道微生物确实较少,但母亲能够通过母乳喂养等补偿途径将微生物转移给婴儿。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细胞宿主......

长期施肥驱动黑土微生物介导土壤磷循环方面取得进展

在集约化耕作的农田生态系统中,施肥是快速补充土壤养分的重要途径。不同培肥管理形成各自土壤特定功能的微生物种群。在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继续推进化肥减量化、化肥利用率进一步提升,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构建......

新技术让微生物与化肥不再“水火不容”

化肥盐度指数高,对农作物有益的微生物难以在高盐环境中生存,这是常识。如今,一种新技术正破解“化肥与微生物难以兼容”这一难题。2月11日,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卫为组长,由山西农业大学校长张强研究员、北京农......

未来我们吃的“肉”可能是微生物造的

发酵蛋白中的蛋白含量高达40%—80%,含有多种维生素、纤维素、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以及丰富的酶类和生物活性物质等,且不含胆固醇,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加友好。李德茂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

植物微生物互作对森林磷限制的缓解机制揭晓

近日,《新植物学家》发表了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刘玲莉团队的最新研究,他们发现热带森林中植物受到的磷限制通常高于温带森林,但物种之间和站点内差异很大。分布于不同纬度的森林生态系统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磷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