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英国《自然》杂志2018年1月报道,中国已成为世界发表科学论文数量最多的国家,在数量最多后,中国科学界更加提倡提高论文质量;其次值得反思的是:这些论文大都发表在国外的SCI期刊上。为何我国每年要投入近20亿给国外的出版机构和论文产业链?最终的答案无疑是:我国要发展自己的学术期刊,尤其是高水平的英文期刊。2017年创办的“Journal of Analysis and Testing(简称JOAT)”正是这样一本中国学者创办的英文期刊,近日,我们采访了JOAT的副主编、北京大学化学系的刘虎威教授,他的讲述将为我们展示JOAT的特点,也为中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启示。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 刘虎威

Journal of Analysis and Testing期刊

创办JOAT期刊的初衷

  “在JOAT期刊创立之前,中国大陆还没有一本完全由中国人办的并聚焦于分析化学的纯英文刊物,因此,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联合德国出版商Springer出版了这本期刊,”刘虎威介绍说,“目前JOAT已经出版了3期,2018年将要出版第四期。现在是季刊,如果收到的稿件变多,可能会变成月刊。主办方希望将来这份期刊能被SCI收录,这样能进一步扩大JOAT的影响力。”

  谈到为何要办英文期刊,刘虎威表示,目前国内分析化学领域期刊以中文为主,偶尔刊登英文文章。理论上讲中英文期刊没有差别,但事实上英语在国际科技界的影响力大于中文,懂的人也多。目前要求国外同行学习中文也不现实;也许50年后中文会成为国际科技语言,但二战后科学的中心一直在美国,英文是科学传播的国际语言;就像上世纪早期科学的中心在德国,大家都用德文发文章一样。

  谈到国际期刊的作用,刘虎威说,任何一个科学家的研究成果都需要更多的人了解。如何让更多人了解,总不能每天坐飞机全世界巡讲,国际期刊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科研成果最简单的表达形式就是论文。国际期刊各有各的读者群,尤其是很专业化的期刊,业内同行很快就能通过论文得到最新的信息,投稿人的研究成果也能被世界所了解。“就像评诺贝尔奖,我们每年收到评奖委员会的邀请,让我们推荐获奖名单,最后全世界投票;而目前中国人占的提名份额较少,主要是外国人在投票,投票依据的是成果,成果不发表就得不到推荐。”刘虎威说到,“而今日中国尚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因此中国学者要把研究成果投到英文期刊。近年来,中国学者已经成功创办了几本生命科学和化学类的英文期刊,我们期望通过创办一个水平较高的分析化学领域的英文学术杂志,让国内的学者能够拥有更大展示研究成果的舞台。”

  据悉,在化学学科领域,此前有中国化学会主办发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承办的《Chinese Chemical Letters》(中国化学快报)。2013年,中国化学会与北京大学,中科院有机所等单位和英国皇家化学会(RSC)合作出版《Frontier in Chemistry》,包括《无机化学前沿》、《有机化学前沿》、《分析化学前沿》等。

JOAT期刊收录领域、标准以及对国内科研人员的利好

  JOAT期刊发表的文章包含整个分析化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创新是论文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我们这个期刊收录文章的底线”,刘虎威说,“创新是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衡量,进行国际化审稿,最终结果由主编和副主编依据审稿人的意见决定。我们相信,期刊的创立可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多发表成果的空间。”刘虎威介绍到,“目前我们整个投稿和审稿系统完全走国际化路线,使用Springer的平台,我们将期刊的内容放到Springer网站上,以提高我们期刊的影响力。”

年轻的JOAT:不收版面费

  目前,有一些国外较高水平的期刊要收取版面费,尤其是对中国作者。“一般一篇发表在国外期刊的文章版面费在数百到上千美元不等,有些杂志封面文章收费更高,我见过有的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中发表论文的费用高达10万元,重大项目甚至有几十万的发表论文费用预算,这是我们国家科研领域面临的一个问题。”刘虎威说到。据悉,国外出版机构非常清楚中国的科研评价方式,典型的如Scientific Report,一篇文章要收取6000-9500人民币的版面费,此期刊发表的文章有一半以上来自中国。有人保守估算中国科研人员一年要花超过十亿人民币的论文版面费,这是非常不正常的。“我们把这么多纳税人的钱花在发表论文上,而且论文版权还要给出版机构,我们图书馆还要花钱买刊物(包括网络资源)。”谈及此,刘虎威非常痛心,“我到现在发表在国外的英文论文基本没花过版面费,我投稿一般只选不收版面费的期刊”。

  刘虎威这样介绍JOAT当前优势:JOAT期刊于2017年创刊,是一本非常年轻的、由中国人创办的国际性英文期刊。目前JOAT期刊处于发展阶段,不收版面费,并且还给优秀论文作者一定的稿酬,鼓励大家将高质量的文章发表在JOAT上。目前国际上很多大的发行机构,例如Elsevier、Springer等是靠发行量(包括销售数据库)挣钱的,但基本不给稿费(个别邀请综述有象征性的稿酬)。JOAT目前挂靠在Springer网上,可凭借Springer的高访问量提升杂志的知名度,提高订阅量。JOAT创刊伊始就得到国内外专家的大力支持,屠海令院士担任期刊主编,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南京大学鞠熀先教授和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Oliver J. Schmitz教授担任副主编。“现在编辑部的同仁都热情饱满,大家工作都非常努力,希望把JOAT做好、做大,为中国的科学家做点贡献”。

国际规范:副主编和编委的工作

  刘虎威担任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Wiley-Blackwell 出版)的副主编多年,有一定的经验。JOAT也是采用国际惯例。谈到此,刘虎威表示,这一点要向国际通行的规范学习。作为科学期刊的副主编,要负责处理稿件,送审和约稿,要向主编提供稿件处理建议。而期刊的编委有义务审稿,没有正当理由不能拒绝审稿,这也是科研人员的社会责任。主编和副主编要处理很多稿件,对期刊的质量负有较大的责任,大部分出版机构会按处理稿件的数量给予一定的报酬。

如何看待学术道德?JOAT期刊如何避免学术造假?

  学术造假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任何一个学术期刊都可能碰到。期刊一般会邀请多位同行专家进行审稿,目的就是要保证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学术道德。现在还有很多查重软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防止论文抄袭等问题的发生”刘虎威说,“其实科学研究很多是做探索工作的,对于探索的内容,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看,结论可能是不同的,甚至可能产生不同的理论、不同的学派,所以,有些学术问题还不能简单地说成是学术造假。”

  “学者应该遵守国际上通行的科学道德,比如严禁数据造假和论文抄袭等。”刘虎威说。“我们的期刊和国内外同行一样,都可能面临学术道德的问题,所以必须依靠审稿专家。我们选的专家都是小同行,小同行很熟悉这个领域的情况,能够凭他/她的科学素养判断论文是否造假。我们同其他期刊一样,也建有作者和审稿人数据库,对于有违科研道德的作者和审稿人,都会记录在案。如果确认发表的论文涉及学术造假,就会撤稿,并对作者有惩罚措施。另外,如果说抄袭可通过查重、比对发现;那么对于数据造假,你如果没做过这个实验,就比较难以判断。所以,审稿人的责任也很大。我们很感谢审稿人,到目前为止,JOAT发表的论文还没有发现有学术道德问题。”

脂质组学的研究工作和进展

  采访当日,刘虎威教授谈到马上要去医院谈一个脂质组学的合作,我们也请他谈谈脂质组学的工作。2003年有关学者提出了脂质组学(lipidomics)的概念,目前,脂质组学已成为代谢组学最重要的分支之一,且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尤其在疾病研究方面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论文发表数量逐年增加。刘虎威表示,“我们进入脂质组学分析领域近十五年了,脂质分子结构复杂,种类繁多,我们的工作是研究如何尽可能多地分离这些分子、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定量准确度。”据悉,刘虎威课题组发展的正相/反相二维液相色谱-质谱在线联用脂质组学分析方法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该方法自动化程度高,分离效果好,一次进样可以分离8000种以上的脂类分子,而且定量精度高”。

通过筛选和验证建立血浆脂质生物标志物模型,其中分析方法就采用正相/反相二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NP/RP 2D LC-QTof MS)分析方法

  “目前的研究成果有望用于医院的临床诊断,称为临床脂质组学。”据刘虎威介绍,该方法可以用于证明脂类分子与所得疾病之间的关系。课题组希望从分析化学的角度为临床疾病研究提供更好的分离分析方法。“我们和医生都希望将这种方法用于临床检测,但是想要通过一个临床检测标准需要经过大量样本的验证和很多的评审。”刘虎威说到,“比如,通过200个病例可以证明生物分子A与疾病相关,我可以发表分析方法的文章,但是在临床方面需要更多的病例如20,000个才能证明方法的有效性,所以要成为诊断标准需要很长时间”。课题组希望通过使用分析化学的方法更好地分离脂质分子,让医生做出更精准的诊断。

2003-2017年脂质组学研究的论文增长情况图

浅谈色谱、质谱在多组学检测中的发展趋势

  目前色谱、质谱技术发展势头良好,各种色谱仪器的性能不断提高。“尤其是液相色谱中的UHPLC(或UPLC)系统,在分离度、分析通量和检测灵敏度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应用越来越广泛。”刘虎威介绍到。对于色谱而言,质谱也是一种检测方法,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定性定量分析,“目前质谱仍在持续创新,近年来出现了各种新技术,尤其是在离子源上。比如我们也正在开展的敞开式离子化质谱新技术研究。”刘虎威说到,“技术的发展包括很多因素,比如说兴趣驱动、创新需求、国家需求等。”从生命组学分析细分到脂质组学分析,色谱、质谱是实现分离与检测方法的主流仪器。“现在,人们已经发现了4万多种脂类分子,最好的方法一次可以分离出10,000多种,尚不能实现全部分离。当前脂质组学分析面临的两大挑战是:(1)一个生物样品中到底包含多少种脂类分子;(2)分离方法的灵敏度、分离效率是否达到检测要求”。所以,课题组的目标是提高色谱的分离能力,并提高质谱的检测灵敏度。

New Strategy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Detection Sensitivity of Direct Analysis in Real Time-Mass Spectrometry 进一步提高实时直接分析检测灵敏度的新策略,刘虎威课题组,JOAT,2017第1期,图示为文中采用的在DART和MS之间的外部离子漏斗

  代谢组学的检测同脂质组学检测相似,瓶颈也在于色谱、质谱的发展以及检测方法的改进。“就早期诊断来说,比如人身体里有一个癌细胞,它代谢产生的分子可能只有两三个,以目前的技术无法检测到这两三个分子,故不能早期诊断。目前除乳腺癌等少数几类可早期筛查外,临床上检测出的癌症大都已处于中晚期;而若能早期检测并做出诊断,患者的术后存活率将大幅提高。”刘虎威说,“随着色谱、质谱技术的发展,原来5个分子叠加成1个峰,现在分离度提高可以分出5个峰,检测到5种物质;而如果质谱灵敏度进一步提高后,原来需要30,000个分子才能检测到,现在只需要10个分子,未来还可能仅需3个分子,甚至一个分子,那么癌症的早期诊断就可梦想成真。”当前技术中,仅可通过荧光标记检测到单个大分子,但仍无法实现定性,小分子目前还做不到单分子检测。“再如确定蛋白质结构离不开质谱、离不开核磁。”刘虎威说到,“而质谱、核磁技术的灵敏度目前仍达不到低丰度分子检测的要求,所以科研人员都在努力发展新的高灵敏度检测技术”。

  现在所有的色谱、质谱厂家和相关的研究人员都在不断地满足分析需求,然而目前在分析化学界的大部分分析仪器由物理学家发明制造,刘虎威说,“所以我们不仅需要化学家来改进仪器,物理学家甚至数学家也要参与进来。很多分析仪器的原理是物理原理,需靠物理学家想办法;在数据处理上,数学家可以通过改进软件算法等提高工作效率。所以说提高仪器性能不仅仅是化学家的事情,而需要跨学科的合作研究”。

刘虎威课题组近期发表的几篇论文

对从事分析化学研究的青年工作者的建议

  习近平主席讲过要做中国梦,“所以年轻人要多做梦,多做中国梦,努力做”,刘虎威对年轻一代提出期望,“如果年轻人想要进入科研领域,首先要找一个好的研究领域,特别是热点领域,这样才能多发好文章,才能最快得到认可”。不过,刘虎威也建议青年研究人员不要把精力浪费到多次的重复投稿当中,“如果说你的研究成果不能被高影响因子的期刊接收,那就不要浪费过多精力反复从20、降到10、5,最后再改投2.0,不如投到本领域内高影响力期刊,尽快发表,让自己的成果被同行了解。比如欧美一些著名的做色谱的教授就不是特别追求影响因子,他们认为发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已经很好,自己的成果可以被全球的色谱界同行了解;如果项目更好、创新性更好,就可投Analytical Chemistry或者影响力更高的期刊。但国内过分追求一区、二区,反而延误了科学成果的发表和同行认知。刘虎威最后建议:“对于年轻人,首先要注重创新,多发文章,发好的文章,这样才有可能评上‘优青’、‘杰青’,成为被人关注的人才,这样才有更广阔的发展前途。当然,研究工作的系统性非常重要。当取得成就后,仍然要保持自己的平常心,保持科学的纯真,踏踏实实做学问,养成好的科学素养。”

  【记者观察】在各种场合见刘虎威教授,都有亲近之感;因为他乐观豁达,平等待人,善于沟通。衷心祝愿JOAT能够约到更多的好稿件,快速地成为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分析化学期刊。

  我国目前存在世界原创性成果不多,科学仪器研发落后等现状。笔者认为,这同我国目前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期刊少也有关系。

  试想,如果中国的科技成果都投到国外的期刊,由以美国为核心的学者群、编辑群来评判,那么就会像小说《三体》一样,从评价体系的上层限制了中国科学家原创性的科技成果。

  同时,由于成果都要投到国外去评价,中国本土的科学家们也不会努力和本土的仪器研发企业合作,因为有文章可能不被国际认可的风险。众所周知,我国目前的仪器研发企业更愿意投资同国家标准有关的仪器制造,在原创科研类的仪器制造方面投入有限,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中国的科学家缺乏与中国的仪器公司合作制造科研类仪器的机制与环境。科学仪器的创制最初是从科研开始的,应用的人多了,才用到了标准化的行业。所以,中国的科学仪器之所以落后,也是从最初的研发创新乏力开始的,这同中国缺少有世界影响力的期刊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对于奉献于办英文科技期刊的学者们,我们也借本文一并向他们致敬。办世界影响力的期刊,是中国走向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刘虎威教授简介

  刘虎威,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色谱与质谱方面的科研及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生物分离与检测,主要包括色谱(毛细管电泳)-质谱分析、脂质组学分析、药物分析、生物与临床分析等。迄今发表有关论文240余篇,著作3部。目前是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色谱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学会副理事长,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北京色谱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

  此外还兼任《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副主编,《色谱》执行副主编;《Analytical Chemistry》(2013-2015)、《Molecules  -Section Analytical Chemistry》和《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编委,以及《化学通报 》、《中国药学. 英文版》、《分析试验室》、《分析科学学报》、《分析仪器》、《分析测试学报》、《现代科学仪器》、《科学仪器》、《岩矿测试》和《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编委。


相关文章

2023年北京色谱年会:聚焦高层次,分享色谱技术新进展

2023年12月15日,由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22届北京色谱年会(BCAC2023)”在北京成功举办。本届大会以“色谱与发展”为主题,旨在推动色谱学向高层次发展,推动色谱技......

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

会议时间:2023年11月2日-5日会议地点:广东省深圳市主办方: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学科委员会共同主办:深圳大学承办方:深圳大学会议主题:新时期下的分析化学-使命、融合与创新大会主席:杨秀荣预计规模:......

吴海龙:默默耕耘在分析化学一线的探索者

要把握分析化学研究的国内外发展趋势,瞄准学科前沿、整合优势资源、强化攻关力度、引进高端人才、开展合作研究。在继续加强基础研究、学科前沿探索的同时,还将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结合国家、地方的经济和科技的发......

杭州质谱大会系列专访——刘虎威教授

——刘虎威教授:坐热“冷板凳”,做中国人自己的质谱导读:2020-2023年中国质谱学术大会将于2023年6月9-13日在杭州举办,本次大会是中国质谱界的一次盛会,旨在促进学界团结进步、和谐发展、共赢......

CASMS分研讨会:质谱技术在脂质组学的应用现状和进展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美国东部时间2021年8月11日,首届美国华人质谱学会(CASMS)学术研讨会在线上讨论了“Noveladvancesandcurrentstatusofmassspectrometr......

单细胞脂质组学技术的机制及意义

5月17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质谱研究团队发文报道基于质谱的单细胞脂质组精细结构表征技术,实现了哺乳动物单细胞内脂质的大规模精细结构分析,解决了单细胞质谱领域长期面临的关键技术挑战。基于单细胞内多种类......

清华教授NatCommun发表论文:质谱的单细胞脂质组学分析

单细胞分析是研究细胞异质性的关键技术,对生物学过程研究及新药研发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单细胞基因组学技术较为成熟,单细胞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分析技术近年来获得较多关注和投入。与其他组学相比,单细胞脂质组学......

2020北京色谱年会:色谱在环境和精准医疗的发展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精彩继续,在2020北京色谱年会下半场,来自北京协和医学研究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彭俊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蔡亚歧研究员、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等国内知名色谱界学者带来精彩报告。......

分析化学领域全新期刊Analysis&Sensing上线并开放投稿!

Analysis&Sensing是欧洲化学出版协会(ChemistryEurope)最新创办的一本期刊,这本崭新的期刊是针对(生物)分析化学整个研究范围发表高质量研究工作的全球化平台。作为《欧......

刘虎威、白玉发文:脂质组学分析中样品前处理研究进展

近日,《色谱》期刊责任副主编刘虎威、青年编委白玉等人发文:脂质组学分析中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脂质组学分析中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为代谢物的一大类重要组成部分,脂质在生命体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