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16 20:32 原文链接: 《柳叶刀》:不应排除猴痘病毒“气溶胶”传播可能

6月16日,全球猴痘确诊病例突破2000, 达到了2027例。猴痘病毒在欧洲社区中间广泛的人际传播已经被证实, 但其传播途径却一直令人困惑, “体液”、“飞沫”、“病变体”、乃至“性行为”似乎都不足以解释病毒蔓延如此之快的原因。6月16日, 来自英国莱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Leicester)呼吸医学系的一队学者在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www.thelancet.com)上发表了一篇通讯, 表示不能排猴痘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同时, 文章呼吁英国卫生和安全局(UKHSA)应该重新评估猴痘病例的定义范围, 以便更好地调查和发现可能的猴痘患者。

在英国,猴痘病例正在迅速增加。从5月6日发现首例猴痘病例以来, 截至6月16日,英国的猴痘确诊病例达到了524例。

目前, 英国卫生和安全局(UKHSA)将可能的猴痘病例定义为, “自2022年3月15日以来,身体任何部位出现无法解释的皮疹,加上猴痘感染的一种或多种典型症状,并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在症状出现之前的21天内与确诊或可能的猴痘病例存在流行病学联系; 在症状出现前21天有西非或中非旅行史; 是同性恋、双性恋或其他与男性发生性关系的男性。

“然而,确诊病例中很多即没有旅行史,也没有接触过与旅行相关的病例,也没有接触过西非或中非病例,因此我们强烈要求英国卫生与安全局重新评估猴痘的病例定义。”文章说。

文章指出, 猴痘的社区内传播已经开始。对未经相关猴痘知识培训的人而言,猴痘很容易被误认为性健康诊所或初级保健中常见的其它皮肤病( 如水痘、带状疱疹、单纯疱疹、梅毒硬下疳、淋病或传染性软疣)。此前美国的一次医学演习曾显示,13名模拟天花患者中有6人出院时被误诊断为西尼罗病毒和上呼吸道感染。而在2020年2月,新冠肺炎的病例定义中也包括了限定条件,即此前接触过新冠确诊病例、或近期去过中国武汉或意大利伦巴第的人。

按照目前对猴痘的病例定义, 或将遗漏掉一名异性恋患者的病例——该患者有典型的囊泡-脓疱皮疹,但没有旅行史或与确诊的感染者发生接触。

此外, 文章进一步强调, 必须采取预防性的控制办法,以控制病毒的传播, 同时做出紧急研究, 以便更好地了解猴痘病毒确切的人际传播途径。

目前全球关于猴痘病毒传播的文献严重缺乏。研究者们在PubMed(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资源网站)上搜索关键词“猴痘和传播”,只找到了224份在1962年至2022年发表的论文手稿,“发表在该主题上的评论比原始的人类研究更多。”作者说。

在这些论文中, 有15份涉及人类猴痘的研究调查了猴痘病毒的传播途径,其中规模最大的是1980年至1984年在刚果的扎伊尔, 对214名猴痘患者的2510名接触者进行的研究。在这项研究中,调查者报告了没有皮疹的猴痘感染病例。

2005年的一份报道显示, 接种过天花疫苗的猴痘突破感染个体中, 很少甚至没有出现皮肤损伤。2018年至2021年间,在专门的高后果传染病中心接受治疗的猴痘患者皮肤病变消退后,也出现了长时间的上呼吸道病毒DNA脱落。在新冠肺炎大流行的早期,人们认为新冠病毒通过有症状患者的飞沫传播,而现在有充分证据表明病毒能够通过气溶胶(远程)传播, 无症状或症状发生前的患者占传播链的主要地位。

研究者们说, 虽然对于猴痘病毒而言, 无症状和通过气溶胶传播的假设可能还为时过早,但鉴于又一场疫情在世界各地迅速蔓延,必须考虑这种传播方式的可能性。

“虽然目前疫情中的大多数病例发生在男男性行为者(MSM)中,但猴痘在历史上并不是一种性传播疾病。鉴于病毒目前传播的环境(高密切接触率),每个病例的进一步传播数量可能被人为地提高。”研究者说。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其他脆弱群体也可能面临同样的感染风险。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发现天花病毒在尿液、咽喉和结膜分泌物中会随时间迅速减少,但结痂(干燥脓疱)中的病毒数量却不会。

研究者称, 在新冠大流行的早期,少数种族人群受到新冠病毒的影响超乎寻常, 不是因为在他们身上, 新冠病毒感染发展为严重疾病的固有风险更高,而是因为他们与脆弱群体的患者接触更多,因此,如果猴痘病例数量继续增加,这些免疫脆弱的群体可能也会有更高的感染猴痘的风险。

“除了确保猴痘病例定义不会忽视高危群体外,同样至关重要的是,这些定义不会进一步使这些特定群体污名化或边缘化。在2019新冠肺炎大流行中,由于对其感染风险的错误假设, 来自英国以外的社群和少数族裔社群经受了污名化和歧视,我们对猴痘的公共卫生应对必须从这些错误中吸取教训,以便快速识别主要风险群体,而不将责任归咎于这些社群。”研究者说。

最后, 研究者再次强调, 虽然猴痘不太可能像新冠那样对公众造成那么大的伤害,但从最近的新冠疫情中吸取的教训必须得到应用。如果最初的病例定义不那么严格,并尽早实施广泛的社区检测,新冠病毒的早期传播可能会得到缓解。

相关文章

NatureCommunications:解析猴痘病毒免疫逃逸蛋白作用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邓增钦团队与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赵海艳团队合作,在《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and......

青藏高原生物源气溶胶差异及与棕碳光吸收关联获揭示

生物圈释放的大气一次生物气溶胶(PBAPs)在地球系统中广泛存在,阿拉伯糖醇、甘露醇、葡萄糖和海藻糖是主要的生物源组分,并作为示踪物应用于PBAPs的表征和解析。有研究指出PBAPs对大气棕碳有重要贡......

青藏高原生物源气溶胶差异及与棕碳光吸收关联获揭示

生物圈释放的大气一次生物气溶胶(PBAPs)在地球系统中广泛存在,阿拉伯糖醇、甘露醇、葡萄糖和海藻糖是主要的生物源组分,并作为示踪物应用于PBAPs的表征和解析。有研究指出PBAPs对大气棕碳有重要贡......

地球环境所揭示青藏高原生物源气溶胶区域差异及其与棕碳光吸收关联

生物圈释放的大气一次生物气溶胶(PBAPs)在地球系统中广泛存在。阿拉伯糖醇、甘露醇、葡萄糖和海藻糖是主要的生物源组分,并作为示踪物应用于PBAPs的表征和解析。有研究提出PBAPs对大气棕碳有重要贡......

科学家发现北半球气溶胶光学厚度近20年呈下降趋势

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东团队和安徽理工大学教授唐超礼,利用近20年卫星数据,合作开展气溶胶光学厚度时空分布研究。研究发现,北半球气溶胶光学厚度近20年的长期变化趋势是呈小幅下降趋势,这......

南开张新星团队JACS:揭示异戊二烯气液界面氧化化学

人类活动或自然释放到大气中的有机物经过复杂的氧化后,进一步和大气其他物种(如无机盐)结合并聚集,生成大气颗粒物,如雾霾的重要成分PM2.5。因此,有机物在大气中氧化反应过程的研究对理解大气气溶胶的生成......

我国在大气气溶胶成核机制模拟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在全球尺度上,大气气溶胶成核对云凝结核的贡献将近一半,因此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在特定条件下,成核后的气溶胶粒子会生长至霾。尽管大气气溶胶成核对气候变化,空气质量以及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

气溶胶表面化学反应机制研究获重要进展

近日,华南师范大学生物光子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殷实团队与山东大学教授杜林团队、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葛茂发团队合作,在大气气溶胶表面生成有机硫酸盐非均相化学反应机制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在......

祝贺!中科院大气所曹军骥当选国际气溶胶学会副主席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曹军骥研究员近日在希腊雅典市召开的第十一届国际气溶胶会议(IAC2022)上当选国际气溶胶学会副主席,这是我国大陆学者首次出任该职位。国际气溶胶学会(International......

港科大发现:天花疫苗能产生对猴痘病毒强烈免疫反应

香港6日报告首例猴痘输入病例,引发多方关注。香港科技大学9日消息,该校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共同研究发现,早前获世界卫生组织等卫生机关推荐使用、由牛痘病毒所研发的天花疫苗,能诱导人体对猴痘病毒产生强烈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