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27 16:15 原文链接: 力学所在二氧化碳动力循环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年来,以CO2为工质的动力循环发电技术具有进一步提升热能利用效率和机组紧凑化水平的潜力,而引起关注,该技术在太阳热能与核能利用领域具有优势,可满足小空间供电的紧凑化设计。自2008年起,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效洁净燃烧课题组对该技术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

  依据实际应用领域和条件,相关研究可采用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和CO2跨临界动力循环两种基本循环形式,但均面临不足。对于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由于近临界区物性对运行参数的强敏感性,其近临界大压比增压过程成为该循环技术的难点,主要体现为增压部件研发难、高效稳定运行难;对于CO2跨临界动力循环,由于CO2的临界温度仅为31℃,工程中常用的30℃左右的冷却水难以冷凝CO2并促成循环。针对CO2动力循环的特点和两种基本循环形式面临的实际问题,研究人员提出自冷凝CO2跨临界动力循环和CO2混合工质跨临界动力循环,为避免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的近临界大压比增压过程、解决CO2跨临界动力循环中亚临界CO2冷凝问题提供新思路。

  研究人员采用理论方法,探究自冷凝CO2跨临界动力循环的运行规律和优化方法;建立实验平台和采用实验方法,验证自冷凝CO2跨临界动力循环的可行性(2020,198:117335),实现CO2跨临界动力循环的30℃常规冷却水运行,也利于解决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近临界压缩问题。针对烷烃/CO2混合工质的可燃性问题,通过实验获得丁烷/CO2、异丁烷/CO2和丙烷/CO2等二元混合工质的燃烧特性,获得其可燃临界摩尔比分别为0.04/0.96、0.09/0.91和0.08/0.92。

  相关研究已产生5项相关技术,并获得国家发明ZL授权。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仪器设备功能开发技术创新项目、力学所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本科研业务课题的资助。

图1.自冷凝CO2跨临界动力循环系统

图2.自冷凝CO2跨临界动力循环实验验证结果

图3.丁烷/CO2混合工质跨临界动力循环

图4.丁烷/CO2燃烧特性实验研究(火焰形态)

相关文章

科普华东理工在线质谱仪在工业发酵过程优化与放大中的应用

1、引言生物药物、食品等工业发酵过程中,尾气氧及尾气二氧化碳的测定对了解发酵过程的宏观生理代谢特性非常重要。通过对尾气氧和二氧化碳的测定,可在线计算出细胞重要生理代谢特征参数氧消耗速率(OUR)二氧化......

升温1.5℃窗口期或将在2030年前结束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不迅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到2030年,全球气温上升1.5℃的可能性有50%。这项30日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上的研究,是对全球碳预算的最新、最全面的分......

挑战低重力,德国科学家竟然要在月球铺路

德国科学家研究表明,使用激光融化月壤造出更坚硬的层状物质,有可能在月球上创造铺面道路和着陆坪。尽管这些实验是在地球上使用月尘替代物进行的,但这些发现展示了技术的可行性,表明其可在月球上复现。相关研究1......

聚焦“双碳”战略,引领绿色变革

日前,我国迎来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三周年。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3年来,我......

木卫二表面二氧化碳来自其海洋

美国两个科研团队分别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撰文指出,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提供的数据显示,在木卫二(欧罗巴)上检测到的二氧化碳来自其冰冷外壳下的海洋,这让人们对其海洋中可能潜伏着生命更添期待。科学家......

事关二氧化碳排放量!清华大学最新Nature

2019年,高能耗的钢铁工业贡献了全球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约25%,其对减缓气候变化至关重要。尽管在国家和全球两级讨论了脱碳潜力,但特定于工厂的缓解潜力和技术驱动的途径仍不清楚,这累积起来决定了全球钢......

兰州化物所多相热催化二氧化碳加氢转化获进展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也是廉价易得的C1资源。利用清洁能源产生的绿氢将二氧化碳加氢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是二氧化碳可持续化学转化和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近日,......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可提高光合作用固碳效率

在自然光合作用中,植物利用太阳光、水、二氧化碳合成生物质。但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主要受到光照质量和二氧化碳捕集与传输方面因素的限制,制约了光合作用合成生物质的效率。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硫化氢二氧化碳高选择性制合成气和硫磺新技术通过成果评价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和国能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开发的硫化氢-二氧化碳混合酸气高选择性制合成气和硫磺新技术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经质询和讨论,评价委员......

我国科学家实现二氧化碳到糖精准全合成

糖是人类生命活动及日常生活中重要物质,也是当今工业生物制造的关键原材料。迄今为止,人类对糖的获取主要依赖于植物类生物质资源。然而,这种传统的“二氧化碳-生物质资源-糖”的加工过程,受到植物光合作用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