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30 17:04 原文链接: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肝内原位病毒学分析

  乙肝病毒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病原体,也是引发慢性乙肝的元凶。根据国际卫生组织2015年估计,全球约有2.4亿慢性乙肝患者,大多分布在低收入及中等收入国家,每年约有78万患者死于慢性乙肝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癌。在中国,约有9300万慢性乙肝感染者,其中,由乙肝病毒引发的肝硬化和肝癌患者比例分别高达60%和80%。随着乙肝疫苗接种的推行,我国婴幼儿的乙肝阳性率有了大幅度的降低。但是,对于其他感染者,依然缺乏彻底治愈的疗法,并且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健康威胁。

  大量临床与基础研究表明,慢性乙肝长期迁延不愈的根本原因在于乙肝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 (cccDNA)在肝脏内的长期存在及其造成的病毒表面抗原血症。由于cccDNA在慢性乙肝患者肝脏中的水平极低,传统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如Southern印记、cccDNA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不仅检测困难,而且无法显示其在组织内的分布特点。

  鉴于目前对乙肝cccDNA研究存在的问题,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的Zhangxiaonan等研究者在bDNA信号扩增技术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成功建立了一种能够在组织水平显示cccDNA分布的原位杂交技术。该技术还能显示乙肝病毒的其他复制中间体,如前基因组RNA (pgRNA)、松弛环状DNA(rcDNA)在单细胞水平的分布情况。研究者将该原位杂交技术与乙肝病毒主要抗原的免疫组化染色相结合,获得了病毒核酸与蛋白同时存在的图像。令人意外的是,乙肝病毒抗原与核酸在单细胞水平呈现惊人的"马赛克状"分布,即病毒的ccc DNA、RNA与表面抗原均显示显着的负相关关系。本研究还进一步证实,经过一年以上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的肝细胞内仍存在乙肝病毒的ccc DNA。综合前期研究,本研究基于大量患者样本的观察结果,提出在单细胞水平乙肝病毒存在"抗原富集期"、"DNA富集期"和"潜伏期"的"三阶段"假说,推测患者体内肝细胞生理水平和病毒复制活跃度的变化可以导致这三个阶段的相互转换。该假说从单细胞水平描述了病毒生活周期的复杂变化模式,丰富了学术界对乙肝病毒在肝内存活的认识,为进一步针对不同病情患者清除乙肝病毒ccc DNA的新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关文章

国内首个乙肝病毒前基因组RNA检测试剂盒上市

专项启动会合影。(北医供图)近日,国内首个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RNA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意味着这一可作为慢性乙肝患者安全停药指导依据的新靶标将正式进入临床应用,可在各级......

DNA“纳米转运蛋白”或能高效治癌

据2日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一项新研究,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研究人员设计并验证了一种由DNA制成的新型药物转运蛋白,这种分子转运蛋白大小仅为人头发宽度的两万分之一,可通过化学编程更有效地输送最佳浓度的......

DNA移动与其损伤反应和自我修复能力有关

DNA损伤是复制过程中发生的DNA核苷酸序列永久性改变,从而导致遗传特征改变。这种现象会在人体内自然发生,但大部分损伤可由细胞自身修复,一旦修复失败,就可能会导致疾病,甚至癌症。近日,发表在《PNAS......

付巧妹:热爱让我停不下来

付巧妹(中)和学生在研讨。受访者供图每天早晨五六点起床,开始安排全天的工作,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会议室,且一定要“今日事今日毕”……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就是这样......

南极发现迄今最古老海洋DNA

科技日报北京10月11日电(实习记者张佳欣)由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南极大陆北部斯科舍海的深海沉积物中发现了最古老的海洋DNA。这些有机物质碎片为研究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长......

基因科学揭秘海南黎族1万年前“古老DNA”

科技日报记者王祝华我国少数民族黎族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因其悠久独特的民俗文化备受国内外人类学研究学者关注,然而关于黎族的遗传起源一直是个未解之谜。10月9日,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海南医学院基础医学与生命......

3D地图揭示了人类视网膜细胞内的DNA组织

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NEI)的科学家绘制了人类视网膜细胞染色质的组织。这些纤维将30亿个长如核苷酸的DNA分子打包成紧密的结构,并与每个细胞核内的染色体相匹配。由此产生的全面的基因调控网络为基因表达的......

进化新方式?线粒体DNA会插入我们的基因组

剑桥大学和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研究人员表明,线粒体DNA也会出现在一些癌症DNA中,这表明它就像一块创可贴,试图修复我们遗传密码的损伤。这项研究成果于10月5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线粒体是细胞......

重磅!科学家发现“长寿开关”端粒的新结构

在物理学和微型磁铁的帮助下,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端粒DNA的新结构。端粒被视为长寿的关键,它们保护基因免受损害,但每次细胞分裂时都会变短一些。如果它们变得太短,细胞就会死亡。而今的新发现将有助于了解衰老......

中国DNA存储算法新突破,让敦煌壁画再“活”两万年

前几天我们报道过硬盘巨头希捷开始进军DNA存储,其容量可达SSD硬盘的100万倍,现中国科研人员也同样在研究DNA存储,天津大学的团队已经成功将10幅敦煌壁画保存在DNA中,保存时间长达2万年。据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