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17 13:45 原文链接: 免疫联合治疗能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

  最新一期的《柳叶刀·肿瘤学》刊发了一项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牵头的研究。研究显示,免疫联合治疗能延长肝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据悉,这是全球首个PD-1单克隆抗体和抗VEGF单克隆抗体联合用于晚期肝癌治疗的三期临床研究。此项研究采用的两款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成果——信迪利单抗注射液与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进行联合治疗,在晚期肝癌患者开展一线治疗的随机、对照、开放多中心II/III期关键临床研究(ORIENT-32)。

  研究获国际肿瘤学界认可

  研究显示,截至2020年8月15日,两组中位随访时间均为10个月。相比传统标准靶向药物治疗,该联合治疗方案的中位总生存期(OS)尚未达到(传统标准靶向药物治疗10.4个月),死亡风险降低4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6个月(传统标准靶向药物治疗为2.8个月),疾病进展风险降低44%。其中,信迪利单抗的中位治疗持续时间是7.0个月,贝伐珠单抗是6.6个月,而靶向治疗仅为3.5个月。这表明免疫联合组患者的依从性更好,更能够耐受持续治疗。

  樊嘉表示,该联合治疗方案提供了全球最大规模的、乙肝相关肝癌患者接受免疫联合治疗和传统靶向治疗的对比数据,给全世界乙肝相关肝癌患者治疗带来新的希望。这不仅为中国乃至全球肝癌患者提供了又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改善肝癌的疗效和预后具有重大意义,也体现了国际肿瘤学界对中国原创研究的认可。

  肝癌是全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中国的肝癌患者占全球数量的一半左右,肝癌严重地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中国新发肝癌占全球55%,其中85%~90%为肝细胞癌,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

  免疫细胞重新活化实现抗癌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信迪利单抗是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备受关注的PD-1抑制剂。从治疗机制上来说,癌细胞的表面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PD-L1,它和免疫细胞表面的PD-1相结合后,会让免疫细胞产生“错觉”,失去杀伤癌细胞的能力。PD-1抑制剂的作用就是在这两者之间“插一刀”,使PD-1和PD-L1不能结合,让免疫细胞重新活化识别并杀死癌细胞的作用。

  而贝伐珠单抗则属于血管生成抑制剂,其抗肿瘤的原理机制是通过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肿瘤的血管新生,切断肿瘤区域的供血,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通过“饿死”肿瘤的机制达到治疗目的。贝伐珠单抗除了具有既定的抗血管生成作用,还可以通过抑制VEGF相关的免疫抑制、促进免疫细胞对肿瘤抗原的反应,进一步增强信迪利单抗恢复机体抗癌免疫的能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新药创制专项技术副总师陈凯先表示,信迪利单抗注射液与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均由信达生物制药开发,为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成果。该联合疗法的研究成果意味着我国创新药研发水平达到了国际高水准。

  据悉,上述两款药物均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目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受理了该联合治疗方案用于一线肝癌患者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并且,信达生物还联合中国癌症基金会设立了卫生公益扶贫项目,符合条件的贫困患者可以免费使用信迪利单抗进行治疗。


相关文章

国内首例!医生把“独肾”取出,切除肿瘤再植回体内

失去了一侧肾脏,再次遭遇肾肿瘤,传统保肾手术行不通,怎么办?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以下简称“仁济医院”)采用的方法是:把肾取出来,“工作台”上切除肿瘤及静脉瘤栓,再把肾脏植回体内。11月15日,......

揭秘癌细胞,10%的癌症竟能自然消退?

一、肿瘤发生要经历三个阶段才能成为癌症:1、激发阶段指肿瘤发生的第一阶段,即不可逆地将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的起始步骤,是细胞增殖分裂过程中,基因受致癌因素作用发生突变,而这种突变又经细胞分裂增殖被固定......

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41种药品采购成功

近日,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在上海产生拟中选结果。此次集采有41种药品采购成功,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8%,预计每年可节约药费182亿元。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医药企业积极参与本次集采,26......

微流控磁学检测肿瘤外泌体研究取得进展

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Tumor-DerivedExosomes,TDEs)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检测TDEs,对肿瘤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分析,以及对TDEs进行高灵敏的定量检测具有重要意义。近......

进博会风采奇迹实验室科学创新不断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赛诺菲这家创新医药健康企业连续第六年参展。今年,他们以“奇迹实验室”为主题,精彩亮相进博会的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这里展示了他们在免疫......

学者同聚北师大,Urimarker2023共讨新发展

——第三届尿液生物标志物学术研讨会(Urimarker2023)顺利召开11月4日-11月5日,第三届尿液生物标志物学术研讨会(Urimarker2023)于北京师范大学圆满落幕。本次研讨会采用线上线......

我国学者在抗肿瘤免疫调控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研究成果以“BCL6通过拮抗BLIMP1促进癌症中干细胞样CD8+T细胞抗肿瘤程序(BCL6PromotesaStem-likeCD8+TCellPrograminCancerviaAntagoniz......

“即插即用”纳米颗粒,靶向多种生物目标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工程师开发出一种模块化纳米颗粒,其表面经精心设计,可容纳任何选择的生物分子,从而可定制纳米颗粒以靶向肿瘤、病毒或毒素等不同的生物实体。研究论文30日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上。与......

激活癌细胞自毁的“开关”发现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综合癌症中心的一个研究小组确定了CD95受体上一个可导致细胞死亡的关键表位。这种触发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新能力可能会为改进癌症治疗打开大门。这一发现发表在近期《自然》杂志旗下的《细胞......

院士汤钊猷:搞科研不能只为SCI

“今天要讲我的一生做成的两件半事,其实这些都是我和团队一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肝癌的早诊早治,大幅度提高疗效;第二件事,就是不能切除的肝癌,过去一般没有活过5年,通过综合治疗,缩小后切除;另外半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