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31 14:44 原文链接: microRNA生成过程中的重要分子机制

1.jpg

  生命活动的中心法则是由遗传物质DNA转录生成信使RNA,再由信使RNA翻译成蛋白质,从而完成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各项生理功能。然而,细胞(尤其是高等生物细胞)内还存在着大量不翻译成蛋白质的RNA,被称为非编码RNA。它们在基因表达调控等关键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以及疾病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其中一类功能重要的小非编码RNA是microRNA(miRNA),它们长约21~24个碱基,普遍存在于从线虫到人类等高等生物中,而且很多miRNA的生物学功能在进化过程中保守。自1993年首次发现以来,已有数以万计的miRNA被鉴定,其中一些被作为癌症等疾病的诊断标志物和药物研发靶点。因此,miRNA的功能及其自身的生成与调控机制一直都是生物医学研究热点。

  具有功能的miRNA是由一条包含一个颈环结构的更长转录本(又称pri-miRNA)经过两步切割反应而产生。第一步切割反应在细胞核内进行,由Drosha/DGCR8复合物催化完成,其中Drosha为III型RNA切割酶,是核心催化组分,DGCR8为双链RNA结合蛋白,负责招募pri-miRNA底物。核内切割产生长度约60-70个碱基左右的前体miRNA,然后前体miRNA出核,在细胞质由Dicer RNA酶完成第二步切割。第一步在核内的切割反应尤为重要,一方面去除冗长的无关序列,从上千碱基长度的pri-miRNA产生仅60-70个碱基的前体miRNA;另一方面,切割产生的3’端就是最终成熟miRNA的末端,对于miRNA的功能至关重要,因此要求切割位点非常精确。

  Drosha/DGCR8复合物作为细胞核内唯一pri-miRNA切割酶是2003-2004年发现的,尽管过去十余年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pri-miRNA上关键序列的鉴定和蛋白质重要功能结构域的分析等,但是pri-miRNA如何被准确识别以及Drosha/DGCR8如何界定切割位点这些重要科学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清晰的回答。3月27日,Molecular Cell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许瑞明课题组与清华大学王宏伟课题组合作完成的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pri-miRNA Recognition by Drosha 的研究论文,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方法解析了Drosha/DGCR8与pri-miRNA的复合物结构,揭示了pri-miRNA核内加工的分子机制。他们的研究结果证实了Drosha在切割位点界定中的决定性作用,发现Drosha的PAZ、MB helix和dsRBD结构域在pri-miRNA识别和协同完成切割位点定位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PAZ结构域在RNA结合前后出现了明显的构象变化,它与MB helix一起,结合在pri-miRNA的单、双链交界区两侧,形成了pri-miRNA关键特性识别的独特模式。其中PAZ结构域与RNA的结合方式完全不同于之前发现的其他蛋白PAZ结构域仅仅识别RNA的3’末端的方式。概括而言,该项研究首先揭示了Drosha特异性识别pri-miRNA的关键序列和结构特性的分子机制,发现了新颖的PAZ结构域构象及其结合RNA的新模式,阐明了困扰研究领域多年的关键分子机制。

  此外,这项研究还提出了Drosha/DGCR8复合物存在不同的活性状态。当没有底物RNA时,Drosha的PAZ发卡状双螺旋占据了切割活性中心区域,阻碍Drosha与RNA的结合;而当识别pri-miRNA底物时,该螺旋发生构象变化,促进并稳定了底物的结合。研究人员认为,这是一种从自抑制状态到活化状态的转变,表明Drosha存在活性自调控机制,有益于在体内环境中识别正确底物进行切割。


相关文章

新研究阐明真菌感染重要分子机制

真菌感染会对人类、动物和植物构成威胁,甚至带来严重后果。来自德国杜塞尔多夫海因里希-海涅大学(HHU)等机构的科学家,在一项最新研究中,阐明了真菌感染的一个重要分子机制。这一研究有望促进新型抗真菌药物......

研究揭示压力应激加剧肠道炎症的分子机制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与消化系统相关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分为两种主要疾病类型: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由于病因不清,目前IBD只能以缓解症状作为长期治疗手段。前期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心理压力可诱......

高压加工调控蜂王浆主蛋白聚集的分子机制揭示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资源昆虫产品加工与功能评价团队研究探讨静态高压(HPP)对蜂王浆主蛋白(MRJPs)聚集行为的影响,并在分子水平上揭示其调控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食品胶体(FoodH......

亚洲莲花色差异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获进展

莲来自莲科莲属,是最古老的双子叶植物种属之一。目前现存的莲属植物仅有两个种——亚洲莲和美洲黄莲,且花色差异明显。亚洲莲野生种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而美洲黄莲的花色仅有黄色。先前研究表明,红色亚洲莲和美洲......

小核酸药物:MicroRNA216a在心脏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血管生成,即从原有血管形成新的血管,是心肌对缺血损伤或持续增加的血流动力学需求条件的重要适应机制。虽然病理性心脏重塑的特征是血管形成功能障碍、供氧不足、随后的心肌细胞(CM)丢失和退化、萎缩和间质纤维......

科学家首次阐明黄芩素抑癌抗癌的分子机制

中医药在肺癌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经验,也记载了不少具有抑癌、抗癌作用的中药材,其中曝光率最高的要数“黄芩”。中医理论认为其长于“清上焦之热”,故多用于呼吸系统“实症”。但它究竟如何发挥“扶正祛邪”的作用?......

新研究揭示过冬蜂群死亡的分子机制

通常认为过冬蜂群死亡的重要因素是病原体的大量增殖或低温。近日,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与美国农业部(USDA)农业科研局(ARS)马里兰贝茨维尔蜜蜂研究中心合作,研究揭示了过冬蜂群死亡的分子机制。相关研......

植物所等阐明水稻胚乳中清蛋白积累的分子机制

禾本科植物胚乳累积的淀粉和贮藏蛋白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根据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水稻胚乳贮藏蛋白可分为谷蛋白、醇溶蛋白、清蛋白和球蛋白。其中清蛋白是水稻胚乳中丰富的水溶性蛋白,也是主要的致敏蛋白......

研究揭示驱动放射性脑损伤的细胞类型和分子机制

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唐亚梅教授团队阐明了放射后小胶质细胞通过分泌趋化因子CCL2及CCL8,吸引CD8+T细胞浸润脑组织并引发脑损伤的机制,为放射性脑损伤的治疗提出新的干预策略。相关研究......

JACS:一对发夹DNA与癌细胞中的microRNA结合……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使用人工DNA来靶向和杀死癌细胞。该方法在实验室测试中对人类宫颈癌衍生细胞和乳腺癌衍生细胞以及小鼠的恶性黑色素瘤细胞有效。相关研究结果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