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0-21 08:53 原文链接: 中国海洋大学海泥发电获阶段进展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教授付玉彬和他的研究小组在国内首次利用海底生物燃料电池作为电源,在海底的海泥中插上两根电极,就可以发出电来。

  据介绍,海底生物燃料电池主要是利用海泥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作为燃料来源,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产生电子。在海泥中放置负极,在海水中放置正极,电子经过微生物传递到电极表面,接通电路,形成“海泥电池”。这种电池符合当前国际和国内低碳、环保和新型能源材料技术的发展趋势,并且造价较低,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

  这种“海泥电池”的海泥和海水全是原生态的,没有任何添加剂,其奥秘全在电极材料上。若使用一般碳/石墨材料电极,电池功率低,须提高功率才能走向应用。为此,研究小组在电极表面改性处理、电极形状设计、电池结构设计、测试方法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该电池输出功率可以达到数百毫瓦,远高于国外文献报道的海泥生物燃料电池水平。日前,在实验室里,该电池已能成功驱动收音机、计算器、钟表和小型玩具平稳运行。

  付玉彬研究团队于2007年初开始了该领域的探索研究。2008年,该课题被列为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在深远海条件下,海洋仪器的电源供给一直是一个难题,该项目的研制成功为海洋仪器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持续长效的电源。

  据悉,这类电池可望用于深远海水下仪器的电源补给、海洋环境污染治理、海泥微生物菌种筛选、海洋地质沉积层探测等方面。为了尽快实现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应用,该研究小组目前正在优化结构设计,开展实海研究。

相关文章

公开征求对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及公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对《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1年本)》进行修订,形成《锂电池行业规范......

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超30%

据报道,全球能源智库Ember最新报告称,得益于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快速增长,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首次超过全球总发电量的30%,创历史新高。该报告指出,绿色电力占全球总发电量的比例从2022年的......

工信部:提升电动自行车锂离子蓄电池质量安全水平促进行业安全健康发展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5月6日消息,为进一步提升电动自行车锂离子蓄电池质量安全水平,促进行业安全健康发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组织起草的《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GB43854—2024,以......

百特仪器亮相CIBF2024:在线粒度监测系统引领新潮流

在今日盛大开幕的CIBF2024中国国际电池展上,分析测试百科网编辑获悉,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展位N1T011)推出一场专注于锂电颗粒测试解决方案的直播活动。本次活动主题为“百特智能粒度仪,助力续航......

灵感来自爬山虎!上海科研团队研发纤维锂离子电池

一个看似普通的背包,能够实现为手机充满电,不仅如此,历经弯折、水洗、强紫外照射后它仍能稳定供电。复旦大学彭慧胜教授团队的研究,让曾经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场景,成为现实。近日,复旦大学彭慧胜团队在高性能纤......

钠离子电池可几秒钟完成充电

科技日报北京4月22日电 (记者刘霞)据韩国科学技术院官网19日报道,该机构科学家将电池中常用的阳极材料与适用于超级电容器的阴极材料集成在一起,开发出一种高能量、高功率钠离子混合电池。该电池......

溴基液流电池革新:功率密度与循环寿命显著增强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先锋和副研究员鲁文静团队在溴基液流电池电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通过在电极表面基于可逆的固态溴络合效应,同步提高了电极的固溴能力和催化活性,降低了溴基液流电......

溴基液流电池新进展!可提高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先锋和副研究员鲁文静团队在溴基液流电池电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通过在电极表面基于可逆的固态溴络合效应,同步提高了电极的固溴能力和催化活性,降低了溴基液流电......

多功能可穿戴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教授蔡欣和教授方岳平等人在多功能集成电极及其柔性可穿戴锌-空气电池领域取得新进展。他们通过设计构建0D/2D/3D异质结构的双相纳米合金薄膜用于催化析氢/析氧/氧还原......

比亚迪宣布将加大两轮车研发投入6月试点“能上楼的安全电池”

2月,南京某小区电动两轮车引发火灾一事,引起广泛关注。彼时,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发文宣称,基于南京“2.23”火灾事故,电池管理团队、开发团队“连夜召开紧急会议”,探讨对两轮车品质安全解决方案,决定将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