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1-26 11:01 原文链接: 美科学家将“末日之钟”调快2分钟

图片来源:《原子科学家公报》

  本报讯 负责管理《原子科学家公报》(BAS)的一个委员会日前决定,将其象征世界末日的时钟上的分针向着发生灾难的时刻拨快2分钟。“末日之钟”如今距离午夜只有3分针,这是因为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以及全世界的核武器储备越来越多,导致“发生全球性灾难的可能性变得非常的高”。

  “在2015年,不受控制的气候变化,全球核武器的现代化以及庞大的核武库带来的特别和不可否认的威胁将持续存在于人类社会。”该委员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世界各国领导人未能采取足够迅速以及规模的行动保护公民免受潜在灾难的威胁。这对于地球上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危险的。”

  在1月22日于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召开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BAS执行董事Kennette Benedict表示,气候变化的加速以及减少核武器储备的不力在BAS的科学与安全委员会将“末日之钟”重置在下午11点57分这一举措上具有相同的推动作用。

  Benedict认为,人类生存面临两大“非同寻常和不可否认的”威胁:一个是气候变化。现有行动不足以实现把全球气温控制在比工业革命前上升不到2摄氏度的目标,由此造成的气候变化将伤害数以百万计的人,威胁文明生存所依赖的多个关键生态系统。二是核武器现代化带来新的军备竞赛。目前世界仍有大约1.63万件核武器,这一数量“太多了”,但世界削减核武器的努力却已停止,核国家尤其美国和俄罗斯没有兑现它们降低核威胁的承诺。

  该委员会成员之一、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气候科学家Richard Somerville表示:“我们之所以在气候问题上感到更大的紧迫感是因为,如果你想限制气候变化到一定程度,在碳排放被终止之前,你只有很有限的时间。减少全球碳排放必须马上行动,从现在开始。”

  BAS委员会成员、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防扩散专家Sharon Squassoni补充说,同时还有太多的核武器。其风险并不仅仅是“有人会按下核按钮”。她说:“这些武器的存在需要花太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来确保它们的安全,曾信誓旦旦要维护这些系统的官僚机构让人越来越不放心。”

  Benedict指出,这两大威胁可以相互关联。例如,许多国家正在发展核能以减少碳排放,从而增加了核原料扩散的风险。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升高很可能对修建在海岸边的核电站构成威胁。她说:“总的来看,这些趋势正在构成一幅可怕的前景。”

  BAS是研制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的美国科学家于1945年创办的,主旨是反对使用核武器。这家杂志于1947年设立“末日之钟”,目的是警示人类,关注威胁人类文明的核武器扩散等诸多重大问题,2007年首次关注气候变化。

  “末日之钟”由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科学家和政策专家负责调整,指针越靠近午夜,表明人类文明所面临的威胁越大,1947年刚设立时设定在11时53分,此后多次调整,最接近午夜的是1953年美国试爆第一颗氢弹后的11时58分,离零点最远的是1991年冷战结束后的11时43分。

  “末日之钟”上一次调整是在2012年,指针被拨到11时55分,而上一次拨到11时57分还要追溯至1984年,当时美苏的紧张关系进一步升级,11时57分也是这30年来最接近午夜的时间。

  “紧迫性是真实的。我们并不是说采取行动为时已晚,但行动的窗口正在迅速被关闭。世界应从昏睡中醒来,开始作出改变。我们拨快这个钟的指针,旨在激励采取行动。”Benedict警告说,“这由我们选择,时间紧迫。”

  据悉,此次作出调整时钟决定的委员会由20多位科学家组成,其中17人为诺贝尔奖得主。

相关文章

地表负荷季节性信号空间大地测量研究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金双根带领的卫星导航与遥感研究团队,开展了地表负荷季节性信号的空间大地测量研究,综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

氢泄露对气候的影响超二氧化碳十多倍

由挪威奥斯陆国际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心(CICERO)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6月7日出版的《通讯地球与环境》杂志上刊发论文称,泄漏的氢气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几乎是二氧化碳(CO2)的12倍。这是迄今对......

臭氧条约推迟首个无冰北极夏季

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1987年签署的以保护臭氧层为主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将第一个无冰北极夏季的出现推迟了15年。《蒙特利尔议定书》是第一个由所有联合国成员国批准......

突破危险的界限——气候临界点究竟是什么?

气候临界点是气候变化研究的热门领域,也是全球面临的最大气候风险。关于气候临界点,201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诺德豪斯曾有这样的一个比喻:一叶在水面上漂浮的独木舟开始倾斜进水的时候,尚能保持平衡......

西北太平洋海洋热浪归因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太平洋海洋热浪事件归因为何?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尹宝树团队在该项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地学领域Top期刊《美国气象学会公报》上。 据介绍,&nb......

今年我国气候状况怎样

“国家气候中心对今年国家总体气候状况初步研判认为,今年全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仍然呈现出多发强发的态势。”在近日举办的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表示,今年我国南方地......

多米诺效应:亚马孙雨林被毁致青藏高原升温

当巴西亚马孙雨林的一棵树木被砍倒,万里之外青藏高原的一片积雪可能就会因此消融。地球的生态系统是一张精致的生命之网,每个部分都互相影响着并将之反映到整体层面,共同创造出一曲相互依存的“交响乐”。世界因相......

2022年《中国气候公报》发布,专家详解未来趋势

6日,中国气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2022年度《中国气候公报》。该报告由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完成,全面分析了2022年中国基本气候概况、气候系统监测状况以及主要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综合......

先锋报告显示我国港口与航运迎来绿色低碳转型期

12月28日,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在“2022中国蓝天先锋论坛”上发布了《蓝港先锋2022:中国典型港口空气与气候协同力评价》(以下简称《蓝港先锋2022》)和《航运先锋2022:航运减污降碳进展研究》(......

第二届碳中和与能源创新发展论坛举行

12月24日,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碳中和绿色转型与气候变化”教席(筹)共同承办,碳中和与能源创新发展研究院协办的第二届碳中和与能源创新发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