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3-04 11:16 原文链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任杨卫展望2020年的“三个并行”

  每年两会前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掌门人接受媒体采访已成为惯例。一贯低调的杨卫代表对于此次采访却非常重视,原因很简单:“国家对科学基金的投入越来越多。我们需要告诉纳税人,钱都用到哪了。”

  交账是必不可少的。“2014年,科学基金全年计划安排各类项目资助金额247亿元,截至11月15日,共批准资助各类项目36686项,经费总额约240亿元。”对于这些数字,杨卫信手拈来。

  具体说来,去年资助的项目数比2013年减少两千多项、资助强度略有增加。这一变化源于基金委近年来为提高资助效益采取的限项措施。2014年度,面上项目开始执行连续申请两年未获资助暂停一年申请资格的限制申请措施,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则纳入了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3项的限项范围。“我们希望申请者能静下心来进一步凝炼科学问题,保证申请质量。”杨卫说。

  这些措施使得科学基金的资助率今年有望达到25%。国际上效果比较好的基金资助率在20%—25%之间。借鉴国外先进基金组织运行模式的科学基金一直将“国际最好”作为自己的目标。

  这一目标的背后是基础研究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背景下的考量。“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基础研究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想作为源头活水,它应当引领新常态。” 杨卫说。

  新常态的特点之一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而原始创新是创新驱动的源头。要实现这一转变,基础研究任重道远。

  “我国基础研究总体上进入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重要跃升期。”杨卫分析道。例如,基础研究投入持续增长,环境条件不断优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学科布局渐趋平衡。

  2006年,我国基础研究投入155.76亿元,2013年达到555亿元,年均增长约20%。

  我国科技论文总量2006年以来一直居于世界第2位。从质量看,2004年至2014年,我国高被引论文(引用次数居世界前1%)数为12279篇,占全球10.4%,居第4位。

  从事基础研究队伍体量已具备科技大国的规模,全球高被引论文作者榜单中,2001年中国大陆作者仅为7人次,占比不及0.1%;而2014年达到128人次(共114人,其中110人曾获得科学基金资助),占比提升到3.98%。

  学科稳定发展,逐步从“仰视”向“平视”演进。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稳步发展,据统计,2014年我国有16个学科论文被引用次数进入世界前10位。

  但无须讳言的是,我国基础研究整体实力与科技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重大原创少、科学大师少、支撑发展不足,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不畅,产业发展普遍面临基础瓶颈和源头制约,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杨卫说,这是挑战更是机遇。“当前,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条件和可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要实现弯道超车,就必须从创新源头入手,加强对基础研究的前瞻性和系统性部署。

  凡事预则立。对于基础研究,杨卫提出,到2020年,我国基础研究初步实现与主要创新型国家三个并行的总体目标:总量并行、贡献并行和源头并行。

  总量并行是指,在经费投入上,基础研究经费占R&D投入比例达到10%;国际合作交流经费达到与合作对象大范围等同体量。二是论文总量上,与美国差距进一步缩小。三是论文影响力,论文总被引用数全球第二;有1—3个领域达到第一;前1%高被引论文作者占全球10%;篇均被引数接近世界均值。

  贡献并行是指,在热点研究方面,每年涌现10项左右里程碑式的学科前沿工作,热点论文排名第二,主导5%以上的学科前沿热点形成;学科发展方面,在全球学科地貌图上形成若干“隆起”区域;人才团队方面,拥有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学科全球前50位科学家占比进入前四,每个学科涌现1个有重要影响的前沿团队,更多科学家进入世界主要学术组织的核心领导层。

  源头并行是指,在原创成果方面,面向世界科学前沿每年涌现3—5项具有原创意义的重大成果;创新基地方面,形成一批具有学科高地性质的研究中心;贯通成果方面,面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出一批从原创到应用、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贯通性重大成果。

  “这三个目标非常难。”杨卫坦言,“而一旦实现了,将标志着我国基础研究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型发展与整体水平的全面跃升。”

  要实现这三个目标,被寄予厚望的科学基金责无旁贷。“面向未来,科学基金有责任全面筹划基础研究发展。”杨卫说,基金委既是评审机构又是资助机构,在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推动下,其“一体双能”的定位将被强化和完善。

  同时,基金委在微观层面的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在通讯评审工作中试点推广使用评审专家辅助指派系统,不断探索提高评审专家指派的准确度和评审工作效率的新措施;为促使评审专家认真阅读申请书进而提高通讯评审质量,试点在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中使用新的专家评审意见表格;设立间接经费,取消人员费比例限制,等等。

  “科学基金的目标是,到2020年,财政拨款达到300—400亿人民币,逼近NSF。”杨卫说,“我们致力于建设评审程序公正、绩效回报丰富、全球视野开阔、管理服务高效、资源总量宏大、资助谱系多样的科学基金资助管理新格局。”

相关文章

基金委征集又一重大研究计划2024年度项目指南建议

面向我国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针对后摩尔时代芯片发展中最本质的算力瓶颈问题,自然科学基金委2019年启动了“后摩尔时代新器件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旨在通过新材料、新原理、新结构、新器件和新架构的创新研......

总经费2400万|2023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拟资助项目公布

按照《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规定,经"三审一定",拟资助2023年度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项目40项(详见附件1),总经费2400万元。现将项目予以公告。......

重磅!将有40多位杰青获得3000万,比肩院士

2023年11月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发文称,提出将进一步强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杰青项目)属性,对杰青项目进行重大改革,积极构建对优秀人才的“长周期稳定支持机制”。据悉,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启动“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基础研究项目申报

上海发布2023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基础研究项目申报指南沪科指南〔2023〕24号各有关单位: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根据《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

任正非:华为每年投入三五十亿美元研究“无用科学”

9月19日,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CPC)基金会在其官网发布了华为创始人、董事长任正非近期与ICPC基金会及教练、金牌获得者的谈话纪要。谈话活动中,会谈代表就等问题与任正非进行现场问答。在回答“华......

加强基础研究是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

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当前,国际竞争和外部遏制打压形势严峻,归根到底是科技竞争、是基础研究之争。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并提出了建设世界......

中央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推进科技仪器设备国产化

——中央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推进科技仪器设备国产化,重点关注高价值、低国产率的科学仪器方向近日,求是网发布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强基础研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文章强调,“加强基础研究,......

加强基础研究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丨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新闻联播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276.shtm......

把握好基础研究中的“0”和“1”

基础研究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根基,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些“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没跟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还没搞清楚。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逐渐深入,基础研究的内涵越发丰富,开展方式......

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第二批项目申报指南公布

关于组织申报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由探索类)2023年度第二批项目的通知各市科技局,省直有关部门,省转型综改示范区,各有关单位: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开创全省高质量发展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