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2-14 23:00 原文链接: 古脊椎所关于王府井东方广场旧石器遗址的研究获进展

  王府井东方广场遗址是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在我国旧石器文化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遗址在1996年王府井东方广场施工中发现,考古工作者在该年年底至1997年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了2000余件文化遗物,其中包括石制品、骨制品、用火遗迹、和赤铁矿碎块等。

  科研人员通过对文化遗物的统计分析、拼合研究、微痕观察、计算机处理野外与室内数据、实验考古学和民族考古学等来探讨解释王府井古人类石器、骨器的打制技术与狩猎、用火和原始的宗教等活动。王府井东方广场遗址是一处季节性的临时营地,反映出人类狩猎和采集的生活。人们一边制作工具,一边屠宰和肢解猎物,然后围着火堆进行烧烤或进行一些原始的宗教活动。这一研究成果已经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超荣等人发表在最新一期的L'anthropologie(《法国人类学报》)上。

  在国际大都市中心发现古人类旧石器文化遗址属首次。东城区人民政府与李嘉诚先生共同投资兴建了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并在2001年12月 28日正式对观众开放。李超荣等人对王府井东方广场遗址的旧石器文化的相关研究,曾发表在《考古》(2000年)及《人类学学报》(2004年及2006 年)上。  

图1.发掘现场

  

  图2 东方广场遗址出土的石器

  1.两极石核; 2-5.刮削器;6.石钻; 7.雕刻器

  

图3 东方广场遗址出土的骨制品

  1.骨铲;2.骨制品拼合;3. 骨尖状器; 4. 骨器上的砍砸痕迹; 5. 骨头上的切割痕迹;6.骨刮削器;

  

 图4 东方广场遗址骨制品和骨头的拼合

  1和3:2件标本的拼合; 2:3件标本的拼合;4和5:5件标本的拼合

相关文章

古人类肌肉重建:“人类祖母”露西能直立行走

露西是一具发现于东非的古人类化石,其生活于320万年前,是已知最早的人类祖先,被称为“人类祖母”。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首次以数字方式重建了露西丢失的软组织,发现她能像我们今天一样直立行走。相关研究论文发......

史前人类就使用致幻药物!科学家找到直接证据

4月6日,一项在线发表于《科学报告》上的研究,通过对来自西班牙梅诺卡岛一处墓地遗址的人类发丝的分析显示,古人类文明曾使用提取自植物的致幻药物。这些结果是欧洲古代发生过药物使用行为的首个直接证据,这些药......

古DNA研究揭示青藏高原人群演化历史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该所付巧妹科研团队和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等合作,针对青藏高原地区古人群开展的大规模、系统性古基因组研究取得......

古人类,比你想的还厉害

肯尼亚维多利亚湖岸边的一次考古发掘找到了数百件300万年前的石器和化石,同时出土的还有早期人类牙齿及被屠宰的河马类动物遗骸。这为早期人类使用石器捕食大型动物的观点提供了直接证据。相关研究2月9日发表于......

科学家在滇西北发现一系列重要古人类活动线索

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通过2022年度的联合科学考察,考古人员在滇西北地区发现了一系列重要的古人类活动线索。据介绍,滇西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区域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气候环境的区域变化和垂直......

我国南方古人类与古印第安人基因组相近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科院昆明动物所专家运用科学手段,对在云南蒙自发现的“马鹿洞人”头骨化石开展古DNA遗传学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南方的古人类和最早的美洲土著人类之间存在深度的古老祖源遗传联系。......

过去200万年里古人类分布深受气候变化影响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人类演化研究论文指出,过去200万年里的古人类分布受到地球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这项研究通过使用大量数据,为人类演化历史提供重要见解。该论文称,在过去的500万年里,......

我国发现中更新世脑容量最大古人类

人类的脑容量和智力水平密切相关。古人类的脑容量究竟有多大?科学家告诉你答案。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首次复原出中更新世晚期许家窑人较为完整的头盖骨,并成功推算出许家窑人的......

最新研究:7500和6300年前两次环境巨变影响河姆渡古人类

全新世(距今1万年)以来,全球快速回暖,海平面上升,中国东部滨海地区地貌随之发生改变,这对新石器时期以宁(波)绍(兴)平原上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古人类生产生活等有何影响?中国学者最新发表于国际专业学术期......

最新研究:两次环境巨变影响河姆渡古人类

全新世(距今1万年)以来,全球快速回暖,海平面上升,中国东部滨海地区地貌随之发生改变,这对新石器时期以宁(波)绍(兴)平原上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古人类生产生活等有何影响?中国学者最新发表于国际专业学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