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2-23 08:46 原文链接: 热点解读:寒潮暴雪为何频频来袭?

  核心提示

  22日,中央气象台继续鸣响寒潮蓝色预警,南方将遭遇今冬第二场大范围雨雪天气。前不久,已有两次强冷空气活动侵袭江南、华南,欧洲也出现了罕见的寒潮暴雪天气。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为何频繁遭受寒流袭击?本报记者专访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专家。

  大气环流形势与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期间不同

  12月10日―16日,从黑龙江、内蒙古中东部到广东、广西,出现了罕见的初冬寒潮过程;受寒潮天气影响,广东出现了35年来历史同期的最低气温。

  总体上看,今年我国入冬时间偏晚,但冷空气来势汹汹,进入12月后,已出现两次全国性强冷空气活动。

  国家气候中心专家指出,12月上中旬,英国、德国、丹麦、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也相继遭遇了强降雪,交通严重受阻,并造成27人死亡;12日美国中北部再度遭遇暴风雪袭击,导致16人死亡,多条高速公路关闭,数千个航班取消或延误。

  导致入冬以来全球气象灾害频发的主要成因是什么?

  国家气候中心专家分析认为,入冬以来,北半球极地大气环流出现了明显的调整转换,原先集中在北极地区的极地冷空气,沿两条路径大举扩散南下:一条经北大西洋伸向欧洲;另一条经俄罗斯中部到达蒙古国和我国北方地区,新疆北部、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中部也因此出现了寒潮暴雪天气。

  专家介绍,目前正在发生的拉尼娜事件是1951年以来发展速度最快的,对全球及区域气候持续异常产生了重要影响。拉尼娜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连续6个月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0.5℃以上则构成一次拉尼娜事件。受拉尼娜事件影响,东北太平洋高纬度地区上空的高压系统明显增强,使得极地冷空气侵入北美大陆,导致了北美洲大部地区的暴风雪。

  同时,进入12月以后,西伯利亚高压系统出现两次明显的增强过程,东亚冬季风明显偏强,冷空气向南爆发,形成两次全国性冷空气过程。12月中旬,极地南下冷空气与来自热带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地区的西南暖湿气流共同作用,导致我国中东部地区大范围强雨雪天气过程的发生。

  有人担心,我国南方地区是否会遭遇2008年初那样的雨雪冰冻灾害?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周兵表示,从目前的大气环流形势来看,与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期间的大气环流形势有很大不同:海洋上拉尼娜的形态和中心位置不一样,2008年时是中部型,目前是典型的东部型;极地附近北极涛动(北半球中纬度和高纬度气压此消彼长的一种跷跷板现象)位相不一样,2008年是正位相,目前是负位相阶段;青藏高原南缘的南支低压槽活动形势不一样,2008年南支槽相当活跃,导致从印度洋、南海向我国南方输送充沛水汽,目前南支槽没有2008年那样活跃。

  “千年极寒”只是臆测

  前几个月,中国一些媒体上曾出现“欧洲将经历千年来最冷冬季、冰河世纪将再现”的传言。随着欧洲和我国最近遭遇寒潮侵袭,“千年极寒”的字眼,再次出现。

  周兵指出,世界气象组织已于10月22日在日内瓦发表声明说,有关欧洲将经历千年来最冷冬季,冰河世纪将再现的说法系误传,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根据目前的气候监测,虽然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等地出现寒潮和暴雪,但欧洲其他一些地方气温偏暖,总体来讲气候是平衡的。

  我国目前的气象监测数据也显示,“千年极寒”只是臆测。今年入冬以来,我国气温较常年同期是偏高的。全国平均气温为0.5℃,较常年同期(-0.1℃)偏高0.6℃。

  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没有改变

  “冷事件频发与全球变暖并不矛盾,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加,有暖事件增加,也包括冷事件增加。”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应用与服务室主任张培群说。

  气象专家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增多、增强的趋势。气候变暖之后,赤道与两极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变暖使得冰川大范围融化,而冰川的融化又会吸收大量热量,使得极地和极地外原有的热量平衡关系被打乱,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大气的不稳定性。

  在不稳定的背景下,大气环流容易发生极端和持续的异常。张培群打了个比方,一支铅笔平放在桌子上是稳定的,但将笔立起来,笔很难被放稳,一阵风或是桌子轻微的晃动,铅笔就会倒下。气候变暖导致局部的大气像被立放的铅笔一样,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容易出现。本报记者 刘 毅

相关文章

动物所揭示外来动物和本土动物面对极端天气的响应差异

外来物种入侵和气候变化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大威胁。探讨两者之间的互作过程和联合风险,对制定外来种防控和本土种保护策略至为关键。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气候变化不仅仅指平均温度或降水的改变。近年来,频次和强度......

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如何用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难题?

在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背景下,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发展气象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9月2日,作为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高峰论坛之一的第二届国际气象经济高峰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阚海东:气候变暖导致精神问题凸显

1我国空气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果记者:相比过去,近年来我国在控制空气污染方面有哪些进展?阚海东:毫无疑问,我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时候已经过去了。2012年我国颁布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3—20......

气候变暖对植物花叶间隔影响规律被揭示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郭梁团队在CellPress细胞出版社期刊CurrentBiology上发表研究成果,探究了气候变暖对植物花叶物候及其间隔的影响规律。全球变暖背景下植物春季物候提前已得到广泛报道......

热浪与暴雨交织,全球极端天气事件成“新常态”?

或许很少有人像雷切尔·贝兹纳·克尔(RachelBeznerKerr)一样,在今年如此频繁地感受着极端天气事件的残酷。克尔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名社会学家,在非洲马拉维的农业社区中工作。今年春天,马拉维......

我国学者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近海演变规律的整合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090040)资助下,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凡研究员在中国近海演变规律的整合研究方面取得进展,以“气候变暖下的中国近海(TheseasaroundChinainaw......

气候变化引发粮食危机?专家:对中国粮食供给影响有限

“气候危机给全球粮食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国际经济商业网站17日这样担忧地称。据报道,全球最大大米出口国印度正考虑禁止绝大多数大米的出口。尼日利亚总统提努布日前宣布该国进入粮食安全紧急状态。与......

CPTPP接纳英国,中国能否成下一个?

15日至16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成员部长级会议在新西兰奥克兰举行。随着英国商务和贸易大臣凯米·巴德诺赫于16日在奥克兰正式签署CPTPP,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

筑牢防灾减灾坚固防线

近期,全国多地遭遇高温和强降雨天气。持续的极端天气,不仅对生产生活造成影响,也对能源保供形成挑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未雨绸缪,精心准备,提前应对各种气象灾害。夏季是极端天气多发季节,今年更是不同寻常。当......

大气所关于热穹顶环流的研究获进展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如热浪、强降水、干旱等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2021年6月底至7月初,一场强劲的热浪席卷北美西海岸,造成部分地区温度相比于常年同期高出16-20℃。“热穹顶”是此次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