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1-04 10:36 原文链接: 阿斯拉尔: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次将增加

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天气研究计划负责人卡西姆·阿斯拉尔

  尽管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指出,目前的大气环流形势与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期间的大气环流形势有很大不同,但人们对雨雪冰冻灾害是否再现仍心存忧虑。更让人感到混乱的是:不是都说暖冬了吗?怎么冬天还这么冷?在经历了去年年初和年末两次让人印象深刻的寒潮之后,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天气研究计划负责人卡西姆·阿斯拉尔博士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2010年很可能成为历史上最热的一年。百年一遇的灾害将可能变为“二十年一遇”。到本世纪末,一些现在看来少有的极端天气事件将不再显得很特别。

全球严寒、洪灾、高温轮番上演,去年中国遭遇最具破坏性泥石流

  记者:您曾讲过,“20年来我们从未见过极端天气事件如此频繁、集中地发生。”那么2010年让您印象最为深刻的极端天气事件有哪些?

  卡西姆·阿斯拉尔:2010年有很多的极端气象事件,这里列举当中的主要部分:在2009~2010年间的冬季,包括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在内的北半球被极端寒冷大范围笼罩着。在美国,数以百计的日最低温度被刷新。在欧洲,暴雪中断了空中和陆路交通。相反,在北极和加拿大情况却减缓了很多。

  2010年夏季,巴基斯坦遭受了历史上最糟糕的洪灾,2000多万人受灾。2010年6月,是莫斯科有现代气象记录以来最炎热的月份。气温超出长期录得的平均值多达7.8℃。从7月开始一直到8月中旬的高温导致俄罗斯欧洲国土部分爆发大规模的山林大火,有害气体影响了数以千万计的人。

  不管是俄罗斯热浪还是巴基斯坦洪灾,都和发生在北半球大气流的“阻塞事件”有关,它让天气模式保持静态,令热量和湿气都不能散开。

  在中国许多地方,高温打破了历史极端记录,因此中国有了史上最热的夏季。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也对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8月,位于中国西北甘肃的舟曲遭遇了中国有记录以来最具破坏性的泥石流。

  冷冬、干旱、炎热都与大气层“阻塞”有关,2010年或为史上最热一年

  记者:造成这些天气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卡西姆·阿斯拉尔:北半球冬季的极端气象(欧美和亚洲的严寒)和北极的变暖都与大范围的大气干扰有关,这又与北冰洋、北大西洋涛动,以及北半球大气流的“阻塞事件”让天气在部分国家保持模式静态有关。

  欧洲和欧亚地区在这个夏季的极端炎热和干旱、巴基斯坦在季风季节遭遇强降雨,也和大气层的“阻塞”有关系。它有效地阻隔了俄罗斯的热力散发,也阻挡了巴基斯坦的湿气挥发,将它们“锁”在特定的区域,让这些热和湿气变得更加强烈。

  至于其他的极端气象发生原因就比较复杂。很难将一个单一的极端气象事件归结于气候变化。但是要指出的是,气候科学家们确实预测极端气象事件会增加,尤其是极端炎热事件,这是因为气候变化的原因。2010年有望进入史上最热年份的前三甲,并且可能成为最热的那一年。

单一寒潮难归因于气候变化,预计高温更频密、寒冷频率会降低

  记者:像最近欧洲出现的大范围寒潮天气,是否说明全球变暖的趋势正在变缓?

  卡西姆·阿斯拉尔:难把一个单一的极端事件归因于气候变化。目前欧洲正在重复着和前一年冬季差不多的气候条件,上面已经说到过。它是复杂的大气现象的结果,也是与北冰洋和极地地区变暖的因素配合在一起而产生的。WCRP(全球天气研究计划)研究每一个事件,希望弄明白发生的原因以便我们能造出一个计算机模型,让未来的预测更加精确。

  记者:您提到WCRP利用电脑模型研究预测今后50年至100年大气变化以及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形式等,那么目前电脑模拟出来的场景会有多恶劣?

  卡西姆·阿斯拉尔:早在1990年,气候模型已经预测到在一个变暖的地球上将会出现更强和更频繁的极端气象事件。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首份评估报告称,高温事件的出现频率在未来将更频密。寒冷事件在当时预计出现频率会降低。空气流动的不断变化和它覆盖范围的改变所带来的影响也有所涉及,但是报告认为难以预测。

今年极端气候事件尚难预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减少极端天气

  记者:您能告诉我们2011年会不会发生和2010年同样或者更严重的极端天气事件吗?

  卡西姆·阿斯拉尔:在这个阶段,还不可能预测2011年将发生什么极端气候事件。不过,关于气候变化的政府间座谈会议已经预计气候变化肯定会让极端事件的发生数量增加,特别是热浪和干旱。例如,以往100年将才出现一次的热浪,将可能变为20年出现一次的程度。等到了这个世纪的尾声,在2003年欧洲夏天遭遇的那种极端炎热可能不再显得很特别。

  记者:您曾提到,WCRP的另一项任务是“指导人们防范极端天气”,您能告诉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去防范这样的极端天气吗?

  卡西姆·阿斯拉尔:由于在我们大气中温室气体的聚集,地球将继续变暖,因此可能导致在未来出现气象极端事件的增加。即使现在“关掉”所有的温室气体排放阀门,我们也不能在全局上叫停变暖的趋势,但是我们最起码可以减慢变暖的步伐和由此导致的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世界气象组织正在搭建一个针对气候服务的国际框架,以便提供适应气候变化的有关信息和服务。WCRP和其兄弟研究项目共同领导下的气候研究,目前正在草拟评估和预测未来极端气候事件风险的量化评估方法。此外,各国需要加强研究,加强观察和监测能力,以便提供预计和减少有关系统的脆弱性。

近期极端天气

  新年伊始,大范围的低温雨雪让湖南、贵州、广西等地陷入到一场人们似曾相识的交通拥堵中。

  在此之前,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中东部和我国南方出现了今冬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广东遭遇了35年来历史同期的最低气温。

  英国、德国、丹麦、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也相继遭遇了强降雪,美国中北部也遭遇暴风雪袭击。

  在近日揭晓的由中国气象局主办的“2010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中,大旱、强降雨、泥石流、沙尘暴占据了榜单的显眼位置,其中,位居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前三甲的分别是“西南地区特大干旱刷新气象记录”、“甘肃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新疆出现近60年来最严重雪灾”。

  排在2010年国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前三位的分别是“印度遭严重高温干旱,最高近50℃”、“罕见寒流暴雪冻结‘北半球’”、“严重高温干旱引发俄森林大火”。

相关文章

动物所揭示外来动物和本土动物面对极端天气的响应差异

外来物种入侵和气候变化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大威胁。探讨两者之间的互作过程和联合风险,对制定外来种防控和本土种保护策略至为关键。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气候变化不仅仅指平均温度或降水的改变。近年来,频次和强度......

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如何用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难题?

在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背景下,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发展气象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9月2日,作为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高峰论坛之一的第二届国际气象经济高峰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热浪与暴雨交织,全球极端天气事件成“新常态”?

或许很少有人像雷切尔·贝兹纳·克尔(RachelBeznerKerr)一样,在今年如此频繁地感受着极端天气事件的残酷。克尔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名社会学家,在非洲马拉维的农业社区中工作。今年春天,马拉维......

气候变化引发粮食危机?专家:对中国粮食供给影响有限

“气候危机给全球粮食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国际经济商业网站17日这样担忧地称。据报道,全球最大大米出口国印度正考虑禁止绝大多数大米的出口。尼日利亚总统提努布日前宣布该国进入粮食安全紧急状态。与......

筑牢防灾减灾坚固防线

近期,全国多地遭遇高温和强降雨天气。持续的极端天气,不仅对生产生活造成影响,也对能源保供形成挑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未雨绸缪,精心准备,提前应对各种气象灾害。夏季是极端天气多发季节,今年更是不同寻常。当......

大气所关于热穹顶环流的研究获进展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如热浪、强降水、干旱等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2021年6月底至7月初,一场强劲的热浪席卷北美西海岸,造成部分地区温度相比于常年同期高出16-20℃。“热穹顶”是此次高......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如何应对?

2月6日,2022年中国气候公报发布。过去的一年,我国的天气气候特征是怎样的?经历了哪些重要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面对风险挑战,我们又该如何更好地防范应对?《新闻1+1》连线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值班首......

香山科学会议聚焦地球系统变化

今夏以来,我国多地持续高温少雨,截至9月19日,中央气象台已连续33天发布气象干旱预警;7月份,北极圈温度一度飙升至32.5摄氏度……全球极端天气频发,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啥关系?日前,香山科学会议第S6......

面对极端天气,粮食生产形势将如何发展?

今年入汛以来,中国遭遇了持续暴雨和极端高温天气,气候变化带来的灾害事件日益频繁,对中国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中国农业农村部20日对此进行了解答。在当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发布会上,中国农业农村部种......

世界气象组织发文称:未来几十年将会频繁出现高温情况

世界气象组织(WMO)当地时间19日表示,像本次欧洲热浪这样的极端高温未来将频繁出现,且这一气候恶化趋势将至少持续到2060年。据报道,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PetteriTaalas)在当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