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6-29 11:16 原文链接: Science:生物钟为何是二十四小时

  众所周知,为了适应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改变(尤其是光强和温度),地球生物会通过生物钟调控自己的活动。生物钟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符,大约是24小时。那么,这个周期到底是怎样决定并执行下来的呢?

  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 (IMS)的科学家们发现,地球的自转周期(24小时)铭刻在生物钟蛋白KaiC的原子结构上。这种蛋白在蓝藻中表达,是直径10 nm的小分子。这项研究于六月二十五日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生物钟的基础机制,还可以帮助人们治疗与异常昼夜节律有关的疾病。

  生物钟一直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人们已经在许多生物(从细菌到哺乳动物)中阐明了生物钟与多种疾病的关系,但一直不清楚24小时昼夜节律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研究人员用蓝藻解决了这个问题。蓝藻的生物钟主要包括三个蛋白(KaiA、KaiB和KaiC)和 ATP。2007年的一项研究表明,KaiC的ATPase活性(介导ATP水解)与生物钟周期密切相关。这说明,可能是KaiC的功能性结构决定了昼夜节律。

  已知在KaiA和KaiB存在的情况下,KaiC的ATPase活性表现出节律性的振荡。而这项研究显示, 即使不存在KaiA和KaiB,KaiC的ATPase活性依然在振荡,而且这个振荡频率大致为24小时。由此可见,KaiC就是24小时稳定周期的来源。

  研究人员用高分辨率的晶体学技术分析了KaiC的N端结构域,通过原子结构揭示了KaiC比其他 ATPase慢的原因。“KaiC有一个空间障碍阻止水分子进入理想的ATP水解位点,该障碍锚定在一个多肽异构化(polypeptide isomerization)的结构上,”Dr. Jun Abe解释道。“这样ATP水解就涉及了水分子进入和可逆的多肽异构化,比一般ATP水解需要更大量的自由能。正因如此,KaiC的 ATPase活性要慢得多。”

  这种蛋白质结构介导的反馈机制使KaiC的ATPase活性始终保持低水平,其时间常数就是地球的自转周期(24小时)。这项研究首次在原子水平上证明,蛋白小分子可以通过结构调控产生24小时节律。“人类和其他复杂生物可能也具有类似的分子机制。在拥挤而嘈杂的细胞内环境中,这是一个很巧妙的计时机制,”Shuji Akiyama教授说。

相关文章

最新研究:实验室培养“迷你结肠”可用于癌症研究

中新网北京4月25日电(记者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医学论文称,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培养出一个能真实再现结直肠癌发生的类器官模型。这一被形象称为“迷你结肠”的细胞培养物,或能用于研究......

新型碱基编辑器助力工业底盘菌株创制

近年来,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工业菌株是生物制造的“灵魂”,性能优良的工业微生物就像一个个高效的“细胞工厂”,只需要摄取简单的营养甚至废料,便可合成我们日常......

液晶智能窗来了!降温供暖按需切换

4月19日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Materials)上的一项成果,在辐射冷却液晶智能窗构筑领域取得新研究成果。湘潭大学化学学院博士研究生邓媛为论文第一作者,湘潭大学教授谢鹤楼、北京大学教......

新研究:雄性小鼠饮食结构或影响后代健康

·“我们的研究表明,受孕前父亲的饮食类型可以影响下一代的具体特征,不仅是饮食总量的多少,还包括饮食的结构。这使我们向研究的最终目标又迈进了一步,即通过为父亲制定饮食指南,以降低下一代患代谢疾病和情绪障......

翼龙头骨如何演化?最新研究揭秘

中新网北京4月24日电(记者孙自法)作为亿万年前曾称霸蓝天的古脊椎动物,翼龙自200多年前发现以来,其神秘的起源与灭绝、同恐龙和鸟类的关系,以及复杂头骨的演化等一直备受关注,也持续存在争议并充满挑战。......

研究揭示胆固醇代谢调控巨噬细胞抗肿瘤新机制

中新网4月23日电据中国科学院网站消息,4月19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红艳研究组联合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免疫》(Immunity)上在线发表了题为25-Hydrox......

第二届天津生物及临床质谱论坛二轮通知

由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产教联合体主办,分析测试百科网(安特百科(北京)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全国卫生健康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药学类专业委员会,天津市药理学会,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市安定......

紫云英稻秸联合利用可强化生物炭镉吸附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肥料及施肥技术创新团队揭示了紫云英-稻秸联合利用可以强化铁基生物炭吸附镉的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炭(Biochar)》上。绿肥-稻秸联合利用是稻田常......

一位教生物仿真课的体育老师

 认真制作恐龙模型的余国梁。 受访者供图■本报见习记者王兆昱记者孙滔穿过忙碌的施工人群,进入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操场,右手边一排矮房间中的最后一间是余国梁的库房,也是他的恐龙世界。这......

国际最新研究:森林采伐管理能保护大型濒危哺乳动物

中新网北京4月11日电(记者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生态学研究论文称,负责任森林管理认证体系覆盖区域内的哺乳动物比非认证管理森林里的哺乳动物更丰富,被捕猎的威胁更低。这项研究基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