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7-03 13:58 原文链接: PNAS:线粒体蛋白转运的“两面性”

  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通过氧化(底物水平的磷酸化)分解糖类的代谢物,合成着细胞所需的绝大多数能量货币——ATP。因此,线粒体的正常工作,就像炼油厂或者发电厂对现代社会那样重要。线粒体的正常工作需要大量的蛋白质提供支持。一般认为,在线粒体中,蛋白质含量是通过细胞质新合成蛋白质输入和老旧蛋白质的降解,来维持平衡的。来自细胞质的蛋白质,会被运输进入线粒体的两层质膜的夹层空间,然后完成正常的折叠,通过这种方式,线粒体可以完成蛋白质的聚集。蛋白质进入线粒体是在转运蛋白帮助下完成的,而蛋白质怎么出或者是否会出线粒体一直存在疑问。

  最新的研究可以部分解决这个线粒体蛋白质转运的疑问。德国弗莱堡和波兰华沙的研究人员们找到线粒体维持蛋白质数量稳定的新机制。一般来说,细胞质的蛋白质进入线粒体需要转运蛋白质帮忙。在线粒体的外层质膜上,存在着多种大型的转运通道蛋白复合体(TOM),而且新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线粒体需要通过不同的路径。在这个过程的最后一步,一般是蛋白质进入线粒体的过程,往往还伴随着这种蛋白质的折叠。正确的折叠模式能够保证来自细胞质的蛋白质能够到达最终的目的地——线粒体双层质膜的夹层空间。

  新研究认为,蛋白质不仅可以被维持在线粒体中,应该还可以被转运出去。他们的实验发现,那些无法正常折叠的蛋白质被清除出了线粒体,这是以前从未证明过的。这个反转运(从线粒体到细胞质),被证明是与半胱氨酸的还原反应(二硫键断裂)相关的。以前研究已经证明,新进入线粒体的蛋白质会被Mia40(蛋白质在线粒体双层膜中聚集的关键因子)蛋白识别。然后,进入线粒体的蛋白质上面的半胱氨酸在Mia40和另一种线粒体蛋白质Erv1一起氧化,形成二硫键进而完成折叠。而未能正确折叠的蛋白质,则通过将半胱氨酸二硫键断裂来打开折叠,再在其他蛋白质的辅助下转运出线粒体。

  他们还发现,较小的蛋白质能够在Tom40的帮助下更高效地逃离线粒体。同时,那些未能够正确的折叠的蛋白质从线粒体释放之后,会在细胞质中存在这些蛋白质被降解后的小片段。在线粒体中,蛋白质的转运存在着“两面性”。通过这种反向转运的机制,线粒体能够更好地维持其中数量的动态平衡,从而能够稳定地为细胞提供能源。

相关文章

636万,该高校欲采购蛋白质组测量分析系统

项目概况复旦大学超高分辨蛋白质组测量分析系统采购项目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复旦大学采购与招标管理系统(网址为:https://czzx.fudan.edu.cn)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4年05月2......

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线粒体基因编码第14个蛋白质

热热闹闹的线粒体大厂中,线粒体基因细胞色素b(CYTB)兄弟的一项全新能力,已被我国科学家解锁出来。5月3日,国际期刊《细胞-代谢》刊发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刘兴国课题组的该项研究成果。......

挑战传统假设,研究揭示细胞有非基因组信息系统

美国莫菲特癌症中心科学家一项新研究提出,细胞拥有一个此前未知的、独立于基因组的信息处理系统,使它们能够对环境变化迅速作出反应。相关论文发表于最近的《交叉科学》(iScience)杂志。图片来源:《交叉......

免疫细胞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相关性获揭示

γδT细胞是一种独特的T细胞亚群,在各种免疫反应和免疫病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日,暨南大学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研究员杨美香与教授尹芝南团队合作,在γδT细胞代谢调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揭示了免......

研究揭示“细胞焦亡”新机制

4月25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丁璟珒研究组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邵峰团队,在《科学》杂志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两种来源于低等真核生物的gasdermin(GSDM)蛋白通过非蛋白......

西湖大学团队揭示T细胞“特种兵”真相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周强课题组,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课题组助理研究员宿强,在合作研究中首次呈现了两种经典的γδTCR–CD3复合物的全长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Vγ依赖的组装模式,......

瑞典研究探明蛋白质引导电荷运移机制

瑞典哥德堡大学科研人员探明了细胞中的能量如何通过微小的原子运动引导以到达蛋白质中的正确位置。相关研究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科研人员使用飞秒X射线晶体学技术分析了果蝇中的一种蛋白质,即光......

《细胞》: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3D重构人类原肠期胚胎

北京时间2024年4月23日晚,我国科学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发表题为“3DReconstructionofaGastrulatingHumanEmbryo”(人类原肠胚的三维重建)的研究论文。......

助力细胞培养产品质量,中量大牵头国家标准发布

近日,中国计量大学教授陈春主持制定的国家标准《细胞培养液中苯乙烯、2-氯乙醇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GB/T43778-2024)正式发布并实施,细胞培养产品质量有了新保障。细胞(含体......

南大科学家发现“返老还童”因子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辰宇、陈熹、王延博,医学院教授方雷等人通过研究揭示了一项重大发现:年轻血液中的小细胞外囊泡(sEVs)具有显著延长寿命、恢复整体生理功能以及逆转与年龄相关的退化变化的能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