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7-09 10:43 原文链接: 低剂量辐射照样有害

  

经常暴露于辐射的人们在工作中佩戴的放射性剂量仪

  数十年来,研究人员一直试图量化可能因医疗扫描或生活在日本受损福岛核反应堆几十公里内而受到的极低剂量电离辐射的风险。这些辐射对健康的影响是如此微小——当然前提是它们确实存在,以至于看上去几乎不可能被探测到。如今,一项里程碑式的国际研究为长期暴露于低剂量辐射会增加罹患白血病风险的观点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强有力的支持。

  这项发现将不会改变为原子能和医疗行业工作人员设置的现有暴露限值指南,因为这些政策已经假定,每多一次暴露于低剂量辐射,都会导致患上癌症风险的轻度增加。不过,它摧毁了当下流行的一种观点:或许有一个剂量阈值存在,低于它,辐射便是无害的。同时,其为科学家提供了一些量化日常暴露风险的硬性数据。

  “低剂量辐射的健康风险真的非常微小,但公众很关心。”Bill Morgan在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主持一项低剂量辐射系统生物学项目,并且担任位于加拿大渥太华的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辐射影响委员会主席。他认为,公众的担心为试图量化这种风险的项目带来很多投资。例如,欧盟委员会拥有一张评估此问题的20年路线图。“在向公众解释自己时,我们做得并不是很好。他们发现很难在实际情境中评估辐射风险。于是,一些人到氡温泉治疗风湿病,而其他人会因担心宇宙射线选择不乘坐飞机。”Morgan说。

  电离辐射是指将电子从原子和分子中剥离并且打破其DNA键。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电离辐射会增加患上癌症的风险,而且累积剂量越高,对人体的损伤就越大。不过,事实证明,要决定这种关系在低剂量下是否成立极其困难,因为任何增加的风险都是如此微小,以至于想探测到它需要研究所接受剂量是已知的大量人群。对法国、美国和英国30余万名戴着放射量测定器“徽章”的核行业工作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精确地提供了这些数据。由位于法国里昂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所协调的一组研究人员分析了工作人员的死因(到此项研究进行时,已有五分之一的人员死亡),并将其同一些追溯至60年前的暴露记录联系起来。

  平均而言,这些工作人员每年在背景辐射以外只接受了1.1毫西弗(mSv)的辐射量,而每年来自诸如宇宙射线、氡等源头的背景辐射本身也有2~3 mSv。此项研究证实,罹患白血病的风险确实随着剂量的升高而成比例地上升。不过,研究也发现,这种线性关系在极低水平的辐射中存在。

  位于哥本哈根的丹麦癌症协会研究中心流行病学家J?覬rgen Olsen表示,这是一项针对暴露于极低剂量电离辐射人群开展的扎实而广泛的研究。他介绍说,研究结果表明一些白血病病例甚至由高水平的天然背景辐射引起,“尽管对个人而言,增加的风险会很小很小”。

  大多数国家的辐射防护机构所遵循的ICRP建议,已呼吁对年暴露量可能超过6mSv的个人进行监控。这些建议将连续5年里每年的暴露量限制在20mSv,其中任何一年的最大暴露量为50 mSv。鉴于上述工作人员在核行业平均待了27年,研究人员预计,他们中将有134人(每1万人中有4.3人)死于白血病。事实上,已有531人因此死亡。Olsen表示,即使在此项大型研究中,也没有直接证据表明积累了极低剂量辐射(总剂量低于50mSv)的工作人员患白血病的风险会增加。然而,对数据进行的数学推定显示,每累积10 mSv暴露量,会使工作人员患白血病的风险增加0.002%。

  数据还对ICRP的假设提出了挑战。ICRP认为,累积的低剂量暴露要比单次暴露于相同总剂量导致的罹患白血病风险低。不过,来自慕尼黑德国联邦辐射防护办公室的Thomas Jung表示,此类细节不可能改变ICRP谨慎而保守的整体建议。

  与此同时,此项研究的参与者、北卡罗来纳大学流行病学家David Richardson介绍说,低剂量辐射的一个日益增加的重要源头来自医疗领域。“一个美国人每年接受的平均辐射量已经翻倍,而这大多是因为医疗程序。”计算机断层(CT)扫描要对增加的大部分辐射负责。一次标准的腹部扫描会产生超过10 mSv的辐射。据哥伦比亚大学放射学家David Brenner计算,在每年接受CT扫描的2500万人中,有100万人在过去20年里累积超过250 mSv的辐射量。

  参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辐射流行病学项目的Martha Linet表示,需要对最新发现给予格外注意的一个群体是上万名利用放射成像指挥导管穿过病人血管到达其心脏和大脑的医务人员。这些微创性操作流程被利用得更加频繁。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辐射暴露会产生除癌症以外的其他影响。目前,由IARC领导的研究小组正在分析其对实体肿瘤以及诸如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的影响。其他研究低剂量辐射对不同年龄组造成的长期影响的项目也在进行中。比如,Epi-CT研究正从9个欧洲国家招募100万名在孩童时代接受过CT扫描的人,分析工作将在2017年完成。在另一项研究中,亥姆霍茨慕尼黑中心正在分析死在俄罗斯南乌拉尔地区玛雅克铀矿中的工人的心脏组织。

相关文章

关注“上游”健康,“剂量”大有讲究

研究表明,绿地暴露(接触)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均有益处,但绿地暴露能带来哪些好处?绿地暴露多久对健康有益?以及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最大化绿地健康效益等问题人们并不清楚。为此,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研究员......

研究实现胶体量子点在液体中的放大自发辐射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杜骏团队在胶体量子点多激子动力学与光增益研究中取得进展。该团队与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研究团队合作,开发了体积紧凑的“俄歇抑制”型胶体量子点,在量子......

南海海洋所揭示海冰透光性温度响应机制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海洋光学研究团队揭示了海冰漫射衰减系数的温度响应机制及其对北冰洋的潜在影响。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湖沼学与海洋学》。论文通讯作者、南海海洋所副研究员许......

世界最深、最大地下实验室锦屏大设施正式投入科学运行

12月7日,国投集团雅砻江水电与清华大学校企共建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简称“锦屏大设施”)土建公用工程完工,具备实验条件,标志着世界最深、最大的极深地下实验室正......

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建立6项国家计量基准和废除3项国家计量基准

12月12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批准建立6项国家计量基准和废除3项国家计量基准的公告。原文如下: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批准建立6项国家计量基准和废除3项国家计量基准的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

科学家发布地表太阳辐射近实时遥感监测系统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胡斯勒图和石崇团队,发布地表太阳辐射近实时遥感监测系统及高时空分辨率产品(CARE)。这是目前我国构建的国际最高精度地表太阳辐射监测系统,......

单细胞纳米药物及亚细胞结构无标记原位同步辐射成像技术获重要突破

11月13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团队在《自然-实验手册》(NatureProtocols)上,发表了题为Insitulabel-freeX-rayimagingforvisualizin......

华东监督站对石岛湾1号机组核岛基坑进行验槽检查

近日,生态环境部华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以下简称华东监督站)组织检查组对石岛湾核电厂扩建一期工程1号机组开展了核岛基坑负挖验槽检查。石岛湾核电厂扩建一期工程具有业主新、工程建设模式新等特点。华东监督站......

植物揭秘|光谱不变理论研究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方红亮总结了光谱不变理论在过去二十余年的相关研究,并于近日在《环境遥感》上发表综述文章。文章系统梳理了光谱不变理论的提出背景、光谱不变理论的建模原理以及光谱不变量的......

核污染水排海,如何用科技守住辐射环境安全线?

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引发了公众对核安全的高度关注。在国新办日前举行的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强调,核安全是核事业的生命线,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状况总体良好,未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