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7-09 16:24 原文链接: 长粒圆粒谁控制?我科学家破解水稻粒长调控机密

  

人民网北京7月8日电 (记者 魏艳)长粒大米还是圆粒大米由谁来决定?近日我国科学家发现水稻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可调控水稻的粒长和品质,成果被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

  这一成果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超级稻种质创新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等单位最新合作研究发现,被认为将为水稻粒形的分子设计和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培育奠定了基础。

  水稻粒形是衡量稻米外观品质的主要指标,同时也是影响水稻产量性状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的水稻分籼、粳两个亚种,粳稻主要分布在北方稻区以及南方长江流域稻区的晚稻,粒形均为短圆状;籼稻主要分布在南方稻区,中晚稻均为长粒形。近年来随着稻米市场的开放,消费者对优质米的需求不仅要口味适合,还要求外形美观。因此,如何改良稻米的外观品质,提高稻米的商品价值,成为育种家和稻米生产企业的共同目标。

  与绝大多数圆粒粳稻不同的是,美国长粒粳稻米粒细长有光泽,对其粒形调控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有助于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的培育。研究团队通过精细定位将美国长粒粳稻携带的粒长调控基因——GL7基因位点定位在水稻7号染色体上一个20.4kb的区间内(该区间包含两个基因)。进一步的遗传学研究发现,在大多数美国长粒粳稻品种中,GL7位点发生了17.1kb的DNA 大片段串联重复,这一基因组结构变异导致了GL7基因表达量的上升,同时还引起了其临近的负调控因子表达的下调,引起粒长增加,垩白度和垩白率降低,从而显著改善稻米外观品质,揭示了美国长粒粳稻粒长复杂而精确的遗传调控机制。

  经过对普通粳稻与籼稻的比较,科学家研究发现在粳稻中与GL7临近的负调控因子能够抑制GL7的表达,而在籼稻中GL7临近的负调控因子功能丧失,对GL7表达的抑制减弱。转基因研究结果显示,过表达GL7基因在籼稻中出现了比粳稻中更为明显的表型,将美国长粒粳稻GL7基因位点通过分子标记导入普通水稻品种中可以显著改善稻米外观品质而不影响产量。

  科学家通过对96个品种的序列分析,证实了GL7及其负调控因子位点的变异影响水稻粒形的多样性,进一步对GL7及其他粒形调控基因的基因型与水稻粒长的相关性分析揭示了水稻粒形调控基因间的遗传相互作用。有趣的是,研究发现美国长粒粳稻品种曾被引入日本,但是通过遗传交换丢失该区域17.1kb 的串联重复序列的品种(如关东146等)表现出短圆粒的表型,而我国广东的优质籼稻品种(粤丰等)品质好的重要原因是由于其同时聚合了GL7和GS3优势位点。这一结果揭示了调控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拷贝数变异如何在育种过程中被选择和利用提供了重要例证。

  据悉,该研究得到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王跃星、熊国胜和胡江为共同第一作者,钱前、李家洋和朱旭东为共同通讯作者。

相关文章

首个万份水稻群体变异图谱发布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基因组研究所联合海南三亚崖州湾实验室、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河南大学等单位在《核酸研究》上在线发表了全球首个万份水稻群体变异图谱。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自然变异是基因改良和......

中国首个万亩耐盐碱水稻示范片亩产突破573.8公斤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西北中心万亩耐盐碱水稻示范片10月13日进行测产。专家组随机抽取了高、中、低三种类型3块示范方,每示范方实测1亩以上,通过收割、脱粒、水分测定、除杂、称重,实收结果为平均亩产......

“植物疫苗”促水稻增产增效,多指标均显著提高

“接种了‘植物疫苗’的水稻(兆优5455)亩产达到779.85公斤,平均增产14.85%,穗数增加7.79%。”10月8日,“植物疫苗诱导水稻防病抗病、促进增产增效绿色技术”田间示范观摩会在湖北襄阳襄......

病毒入侵时,生命体如何自我保护?

在生命体内存在在这样的一种英雄主义:细菌在杀死入侵病毒的那一刻“壮烈牺牲”,与其“同归于尽”,以完成保护生命体的重任。早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们就通过间接的手段检测到了一种同归于尽的自我保护行为,......

国家药监局:已批准100余个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开展临床试验

10月7日,国家药监局网站发布《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2469号(医疗卫生类215号)提案答复的函》(以下简称《答复》)。针对丁列明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精准医学时代个体化定制药物研发......

研究揭示赤霉素对水稻籽粒脱落的影响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超级稻种质创新团队初步解析了赤霉素影响水稻落粒性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细胞(ThePlantCell)》上。赤霉素被广泛认为是引起“绿色革命”的激......

根系微生物协助水稻耐酸抗铝研究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梁玉婷研究员课题组联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等,在合成菌群(SynComs)协助水稻耐酸抗铝的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研究......

优质食味粳稻宁香粳9号得到多省引种推广

在安徽庐江白湖农场,13000亩“宁香粳9号”稻杆挺立、穗大粒饱、丰收在望。在近日召开的优质食味粳稻宁香粳9号现场观摩培训会上,参会专家实地参观了庐江县郭河镇王仕照家庭农场种植的800亩连片宁香粳9号......

农科院油料所:发现花生黄曲霉抗性关键候选基因

近日,中国农科院油料所花生花遗传育种创新团队有效破解了花生黄曲霉抗性机理,并发掘出了关键候选基因,为抗性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相关学术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前沿研究杂志》(JournalofAdva......

一种全新的酶可对抗寄生的基因组TE序列

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名为PUCH的酶,它对于阻止寄生DNA序列在我们基因组中的传播至关重要。这一发现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我们的身体如何识别和对抗内部威胁(如基因组寄生虫)和外部威胁(如病毒和细菌)。德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