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7-22 17:19 原文链接: 林群院士:科学普及是科学家的责任

   科学普及是与科学发展相伴随的。近年来,科学普及、科学素质、科学精神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科学家在科学普及中无疑居于主导和核心地位,但科学家怎样处理科研与科普的关系、科普与创新的关系,如何在教学中实现科普等问题,仍需深入探讨。

  没有布鲁诺、伽利略的宣扬传播,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便难以掀起近代科学的革命风暴;没有赫胥黎“斗犬”般的维护和战斗,就不会有达尔文进化论的深入人心。科学普及是科学家的天职,目的是把科学知识传播给社会大众。只有把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结合起来,才能称得上是一位称职的科学工作者。所以说,科学工作者应把自己的研究进展与研究内容告诉公众。这不是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责任所在。

  很多西方国家建立了鼓励科学家与大众双向交流的机制。科学家为了使社会了解自己的研究课题,大多会主动向公众宣传,为读者写科普文章。正是由于很多科学家把向公众介绍自己的科研成果当作分内之事,才产生了很多世界级科普名著,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爱因斯坦的《物理学的进化》、法拉第的《蜡烛的故事》、别莱利曼的《趣味物理学》等。这些书在国外几乎家喻户晓,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而像霍金的《时间简史》,欧洲大多数家庭都有一本。

  在我国,科学家从事科普教育也有悠久的历史与传统。华罗庚的《统筹方法》、张里千的《正交法与应用数学》、吴文俊的《力学在几何中的一些应用》、李大潜的《从欧拉的数学直觉谈起》等,都是优秀的科普作品或演讲。被评为中国好书之一的《十万个为什么》,更是凝结着我国老一代科学家的辛勤汗水和对科普事业的挚爱。

  科普工作就像把一块石头投进水里,波纹涟漪会慢慢展开,影响很多人。华罗庚不仅在报纸上发表了很多普及数学的文章,还曾到全国各地给几百万人做“两法”(优选法和统筹法)演讲。一个人能将数学财富让这么多人分享,是十分了不起的。这正是科普教育的魅力所在。但现实中,有些科学家在心态上对科学普及存在“别扭”情绪,带有长久以来的偏见与误解,因而致力于科普教育的科学家并不多。一些人甚至认为从事科普是不务正业,没有创新性,科研搞不下去了才去搞科普。但事实上,科普与创新不但不矛盾,还能相互促进。做科研的最终目标是为老百姓服务,科普活动的开展可以让老百姓尽快接受新技术、新发明,这一过程反过来又会促进科技创新。

  还有一些科学家不善于与公众沟通,在交流传授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使用枯燥的专业术语与公式,不善于把复杂深奥的科学问题通俗化、简单化,无法吸引公众,更别说让公众理解掌握了。慢慢的,公众对科学的热情也就降低了。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曾说,真正的科学应该是“用看不用想”的。霍金也曾说:“有人告诉我,我在书中的每一个方程都会使这本书的销量减半,为此我决定一个方程也不用。然而,最后我确实用了一个方程,即爱因斯坦著名的方程E=mc2。希望这个方程不会吓跑一半我的潜在读者。”为什么日本的科普工作做得比较好?因为他们有大量的科普漫画与科普短片。科学家与艺术家合作,可以使科学知识艺术化,更利于传播。这就对科学工作者进行科普的方式方法提出了要求。应学会用讲故事的方法进行科普,多用图片、视频、动漫、微电影等形式传播科学知识。

  还应看到,尽管目前我国科研经费投入很大,但科普经费投入还远远不够。可以说,目前很多科学家从事科普是在尽义务,在科普经费的申请上还有困难,至于科普激励机制建设更应加强。我国科研评价机制还不完善,基本上仅仅以科研成果衡量科研成绩,对于科学家做科普工作没有量化评价。这就很难调动科学家从事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尽管存在各种困难,但科学家还是应积极投身到科普活动中,促进公众理解科学,帮助公众提高科学素质,因为这是科学家的责任。

相关文章

重磅!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2月29日上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主要分布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人工智能、量子、天文、化学能源等科学领域。分别为:人工智能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揭示人类......

多样化菌群共存现象有了新解释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腾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研究成果。该研究从理论上揭示了微生物群落中广泛存在的水平基因流动可以帮助竞争性微生物群体突破物种多样性“极限”,促......

多所新大学今年启动招生,专业以新能源等工科为主

各地教育部门近日陆续发布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大湾区大学等多所新大学获批设立,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等高校今年启动招生。这些大学设立的专业中,新能源、工程技术等工科专业占绝大多数。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

2023年度高新技术企业火炬统计年报表和年度发展报告开始填报

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组织填报2023年度高新技术企业火炬统计年报表和年度发展报告的通知。原文如下:各有关单位:根据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数据与情报科学学报(英文)》:致力加深社会对科研生态的理解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说,科学是人类最伟大的集体事业。公众、科学家和政府都是科学事业的直接或间接参与者。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和认知共同影响着科学能否有效地回应社会现实。例如,在流行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等社......

科学仪器行业趋势之历史深处的忧虑

前言: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大国的更替。科学仪器行业是大国复兴必经之路。经历了几十年高速发展,习惯了行业高速发展的我们,第一次面对行业整体下滑。躺赢的时代过去了,在这行业大变革的时机,历史可以让我们在凛冬已......

缅怀王绶琯院士:为有志于科学的孩子创造机遇

1998年,75岁的王绶琯还是忙得脚不沾地。接不完的电话、外出开会、看材料、改稿子……“我记得那时候每逢周六日,家里总会来很多人,有老师也有中学生。”彼时,工作繁忙的王荧完全不知道父亲到底在忙什么。实......

真还是假?2023年度十大科学流言揭晓

1月21日,“智止流言探求真知——2023年度‘科学’流言求真榜”在北京揭晓。具体包括,基因检测能“剧透”孩子天赋;中国科学家测定月球年龄为20.3亿年;航天员不能是近视眼,因为太空中不能戴眼镜;电水......

《科学》发布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难题,涉及医学、材料、人工智能等

2005年,《科学》(Science)杂志在其创刊125周年之际,公布了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这些问题涵盖地球科学、能源、宇宙领域,并涉及数学与计算机科学、政治与经济、能源、环境和人口等领域,......

百名院士进百校讲科普照亮青少年前行之路

湖北2024科普迎新春暨“百名院士进百校讲科普”首场报告会12日在武汉启幕,来自武汉经开外国语学校、黄冈市金铺中学、鄂州市实验小学、恩施市杉木坝村小学的2000余名师生代表,线上线下共享科普盛宴。据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