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7-31 13:28 原文链接: Nature:新型转基因水稻既高产又环保

  水稻是全球超过半数人口的主要能量来源,对于人类的粮食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然而,水稻的生长过程每年会释放超过一亿吨甲烷气体,贡献了全球17%的甲烷(温室气体)的释放量。来自中国福建农科院、中国湖南农业大学、瑞典农业大学和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的联合课题组近期在《Nature》刊文称,通过转基因增加一个基因SUSIBA2,可以让水稻基本上不释放甲烷而更加环保,而且淀粉合成量增加,导致食物含有的能量更多。

  大气中甲烷是继二氧化碳之后的第二大温室气体,对气候变暖的“贡献”占到20%。而水稻是因为人类活动而导致的第二大甲烷释放源。水稻引起的甲烷释放,是因为水稻是需要大量灌溉水的作物,水稻的根本被淤泥和水覆盖,水稻根部产生了热量和一些营养物质,这为产甲烷的产生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这就导致了水稻会产生了7-17%的甲烷量,每年甲烷的排放量在两千五百万到一亿吨。随着人口增加和粮食需求增加,水稻的扩大栽培会继续恶化这个问题,导致更多的甲烷排放进入大气。而科学家一直试图找到转基因方法使得水稻减少甲烷释放,并且提供淀粉的合成或者聚集量,但是同时有这两个特性非常困难。

  来自中国、美国和瑞典的联合课题组,首次成功研发出了第一种转基因水稻,可以同时减少甲烷释放量和提高稻谷颗粒淀粉含量。其中的关键基因是大麦中的糖信号分子(Sugar signalling in barley 2,SUSIBA2)。SUSIBA2是一种只存在于植物的转录因子,参与调节糖分子诱导的基因表达,因而可能参与了能量分子从合成到固定下来的信号通路。过量表达SUSIBA2可以导致植物更高的淀粉合成和沉积量,因此,如果在水稻叶子和茎秆中过量表达SUSIBA2,可能会增加植株地上部分的淀粉合成量以及在稻穗中的沉积,并且减少甲烷的释放量。

  两个稳定的转基因SUSIBA2水稻株被选择出来,分别命名为SUSIBA2-77 和 SUSIBA2-80。其中SUSIBA2-77和其对照组(日本晴水稻)在2012年和2013年夏天在中国福州栽培实验。实验结果发现,水稻开花期前,SUSIBA2-77的甲烷释放量降低到了10%,开花后28天,甲烷释放量降为了0.3%。而且测序分析发现,甲烷释放减少确实与SUSIBA2基因相关,而不是随机插入基因组导致的。2014年秋季在中国福州、广州和南宁三地又栽培了SUSIBA2-77 和 SUSIBA2-80发现,这两种有相似的甲烷释放规律,即在早上甲烷释放量高于全天其他时间,这样正好验证了SUSIBA2可以控制糖代谢,夏天和白天太阳很大的时候SUSIBA2基因活性也很强,这时候甲烷释放量会降低很多。科研人员还将继续分析这个转基因为什么会导致甲烷的释放减少,他们希望得到更加具体的分子机制。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温度升高导致整个生态圈(包括水稻)的甲烷释放量都会增加,这又反过来会加剧全球变暖的进程。这个SUSIBA2的转基因水稻,则能够很好地完成碳固定和再分配,导致释放进入大气的碳减少,而富集在种子(稻穗)和地上部分(茎秆和叶子),这对于同时保障粮食产量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都有重要意义。水稻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增加,又可以作为生物质燃料的原料,为人们提供更多的能源选择。因此,SUSIBA2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验证如果能够通过的话,那么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植物所发现水稻中控制两个时期的耐寒分子模块

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苗期和孕穗期是两个对低温胁迫非常敏感的阶段,但鲜有关于同时调控两个时期的分子模块的报道。解析水稻低温信号调控网络、挖掘关键调控基因以及开展分子设计育种,是解决水稻耐低温胁迫的有效......

上海高研院在微生物强化餐厨垃圾产甲烷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史吉平、刘莉团队,在微生物协同强化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甲烷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SynergisticbioaugmentationwithClostridiu......

事关固定污染源废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2项国家标准首次发布

标准发布为规范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生态环境部近日批准发布了《固定污染源废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便携式催化氧化-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HJ1331-2023)和《固定污染源废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

微生物协同强化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甲烷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史吉平、刘莉团队,在微生物协同强化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甲烷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SynergisticbioaugmentationwithClostridiu......

罗锡文团队在水稻无人农场研究方面获新进展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团队在水稻无人农场建设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提出了一种非线性系统下水稻自主收获中的运输车辆精准定位控制方法,以及一套主从式协同作业系统和相关控制策略。相关成果......

抗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水稻新种质创制成功

4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该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与作物科学研究所等国内科研单位合作,采用基因编辑等方法,快速创制出对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具有广谱抗性的水稻新种质,......

让水稻也能像大豆一样榨油

9日,记者从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张健研究员团队获悉,该团队利用合成生物学手段将水稻种子油脂含量从2.3%提升至11.7%,为水稻、玉米、马铃薯、木薯等高产淀粉类粮食作物转换为油料用......

滨海耐盐水稻种植获突破:南粳盐1号亩产超561公斤

10月22日,耐盐水稻品种“南粳盐1号”“盐稻21号”测产现场观摩会在位于江苏盐城市的江苏顺泰农场举行。经过收割、脱粒、水分测定、称重等环节,现场测算两个品种的实收结果分别为亩产561.1公斤、531......

首个万份水稻群体变异图谱发布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基因组研究所联合海南三亚崖州湾实验室、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河南大学等单位在《核酸研究》上在线发表了全球首个万份水稻群体变异图谱。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自然变异是基因改良和......

中国首个万亩耐盐碱水稻示范片亩产突破573.8公斤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西北中心万亩耐盐碱水稻示范片10月13日进行测产。专家组随机抽取了高、中、低三种类型3块示范方,每示范方实测1亩以上,通过收割、脱粒、水分测定、除杂、称重,实收结果为平均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