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8-17 09:35 原文链接: 基因新疗法治眼见成效

  

人眼视网膜内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 图片来源:Steve Gschmeissner

  经过治疗后,当猫头鹰俯冲而下时,“盲”鼠也能迅速逃脱。这多亏一种新基因疗法重新替换了眼球深部细胞使其可以感知到光。经过治疗后,在播放猫头鹰视频时,盲鼠会像正常的老鼠一样寻找躲避的地方。

  “你可以说它们在试图逃跑,虽然我们并不确定。”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该疗法设计和检验团队共同负责人之一Rob Lucas说,“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它们在见到猫头鹰之后,会产生像正常老鼠那样的反应,但是没有经过治疗的老鼠则会一动不动。”

  这是该团队作出的最有力的证明:在一只盲鼠眼部注射感光色素基因后,盲鼠会再次恢复视觉。该方法旨在治疗由各种损伤或视杆细胞及视锥细胞缺失导致的失明。截至目前,多数治疗失明的基因疗法都聚焦于替换因遗传原因导致失明的错误基因。

  新的基因疗法则是让那些视网膜深部的其他细胞捕捉光线。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功能通常是发现光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而位于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之后的神经节和双极细胞则负责处理这些信号,并把它们传递至大脑。其机制是通过让这些细胞产生光感色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失去的感应器。

  该团队采用了取自人类视网膜紫质(视杆细胞用来感光的一种色素)的基因。他们把该基因连接在一个可以打开神经节和双极细胞内部基因的“开关”上,然后通过一种病毒把这个DNA插入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受损的大鼠眼睛内部。

  经过治疗后,Lucas和同事发现,这些大鼠可以通过视觉能力分辨物体,尽管它们的视觉并不像正常的大鼠一样好。“经过治疗后的大鼠可以分辨黑色和白色的色条。”Lucas说。

  “这是目前已知利用基因疗法治疗复杂视网膜退化的最有效的案例。”伦敦大学学院利用基因疗法治疗雷伯氏先天性黑内障的Robin Ali说。

相关文章

抗体新药诞生,200万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救了

今日,FDA官网信息显示,重磅PD-1抑制剂Keytruda已经获得美国FDA批准,与含铂化疗联用作为手术前新辅助治疗,并在手术后单药作为辅助治疗,用于治疗可切除(肿瘤≥4厘米或淋巴结阳性)的非小细胞......

病毒入侵时,生命体如何自我保护?

在生命体内存在在这样的一种英雄主义:细菌在杀死入侵病毒的那一刻“壮烈牺牲”,与其“同归于尽”,以完成保护生命体的重任。早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们就通过间接的手段检测到了一种同归于尽的自我保护行为,......

库普弗细胞样合胞体在纤维化肝脏中补偿驻留巨噬细胞的功能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和德国柏林夏里特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首次观察到肝脏如何在疾病的情况下保持它的细菌过滤功能。据此,他们发现了肝病中一种以前未知的代偿机制:如果肝脏中的一种特殊免疫细胞......

人巨细胞病毒对外源性细胞凋亡与抗病毒天然免疫双重抑制的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溪团队在《科学进展》(ScienceAdvances)上,发表了题为HumancytomegalovirusUL36inhibitsIRF3-depen......

国家药监局:已批准100余个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开展临床试验

10月7日,国家药监局网站发布《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2469号(医疗卫生类215号)提案答复的函》(以下简称《答复》)。针对丁列明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精准医学时代个体化定制药物研发......

国家药监局:已批准100余个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开展临床试验

10月7日,国家药监局网站发布《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2469号(医疗卫生类215号)提案答复的函》(以下简称《答复》)。针对丁列明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精准医学时代个体化定制药物研发......

上海六院《细胞》子刊发文,刷新人们对肿瘤转移的认识

恶性肿瘤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作为引发癌症患者死亡首要因素的肿瘤转移成为一大研究重点。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张长青、高俊杰课题组联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浙江大......

农科院油料所:发现花生黄曲霉抗性关键候选基因

近日,中国农科院油料所花生花遗传育种创新团队有效破解了花生黄曲霉抗性机理,并发掘出了关键候选基因,为抗性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相关学术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前沿研究杂志》(JournalofAdva......

一种全新的酶可对抗寄生的基因组TE序列

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名为PUCH的酶,它对于阻止寄生DNA序列在我们基因组中的传播至关重要。这一发现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我们的身体如何识别和对抗内部威胁(如基因组寄生虫)和外部威胁(如病毒和细菌)。德国美......

研究鉴定出新的玉米抗粗缩病基因

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海洋团队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等研究人员,通过图位克隆、转录组和代谢组等生物学手段,研究揭示了ZmDBF2-ZmGLK36-ZmJMT/ZmLOX8分子模块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