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9-01 10:26 原文链接: 用好总量减排制度推进环境质量改善

  在刚刚结束的2015年全国环保厅局长研讨班座谈会上,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指出,质量是根本,总量是实现质量的重要手段。实现质量改善,既要通过总量控制解决固定污染源的问题,也要通过有效政策激励各方面共同参与加强环境治理,从而实现环境质量的根本改善。

  这一论述明确了总量减排与环境质量的关系,抓住了当前环保工作的重点,对于做好“十三五”时期的环保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总量减排是我国推进污染防治、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更不可本末倒置,将总量减排看做环保工作的目的,而忽视环境质量改善。只有正确认识并处理好总量与质量的关系,才能推动各地扭住环境质量改善这一核心,补齐小康社会的短板;才能用准用活总量减排制度,有效发挥其作用;才能激发全社会的活力,采取更多手段治理环境。

  正确处理总量与质量的关系,是当前环境形势下做好环保工作的迫切要求。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环境质量差,一些地区大气、水、土壤等污染严重,已经成为全面实现小康的瓶颈和短板。总量减排制度实施近20年以来,主要污染物被纳入国家约束性指标,在减少污染排放、遏制环境恶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是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仅仅依靠总量减排已经难以实现环境质量的全面改善。一方面,总量减排与环境质量不完全正相关。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很多,而纳入总量减排指标的只是几种主要污染物。例如,影响水质的污染物除了氨氮,还有总磷和重金属等;影响空气质量的污染物除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还有细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多种污染物结合在一起,还会产生二次污染物。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环境质量不一定有明显改善。另一方面,实现环境质量改善需要多种手段齐抓并用,比如政策、规划等都很重要。因此,在经济新常态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之下,我们还应积极探索更多的办法路径,为改善环境质量提供强大的合力。

  在处理总量与质量的关系时,要把改善环境质量作为治污减排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满足公众对美好环境强烈期盼的必然要求。环境保护是重要民生问题,环境质量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存质量。公众对美好环境的期待,不是看总量减少了多少,而是看质量改善了多少。不是看指标完成了哪些,而是看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只有正确处理总量与质量的关系,才能找准环保工作的方向,与人民群众的呼声直接对接。只有正确处理总量与质量的关系,才能集中全力解决老百姓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问题,增强老百姓对环境质量改善的信心。

  质量是硬约束,要想方设法抓牢、抓实、抓细;总量是重要手段,要用对、用准、用活。总量与质量的关系认识得越深入、处理得越好,环保工作的效果就会越明显,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就越容易实现。

  首先,在新的形势下要完善和用好总量减排制度。总量减排作为一项削减污染物的有效制度,今后仍将长期坚持下去,既要保持强制性,又可适当增加弹性。保持强制性就是要更加坚定、毫不动摇地实施这一制度,约束性指标必须完成。增加弹性就是要因地制宜,更加灵活地用好这一制度。一方面,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太大,远远超出环境容量。无论是水、还是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都在2000万吨以上。根据专家测算,在现有的基础上再降30%~50%,环境质量才会有明显的变化。如果不能把总量削减下去,环境质量改善就无从谈起。对于影响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仍要坚持全国性、约束性的总量控制。另一方面,目前,影响环境质量的更多重要指标还没有被纳入进来,“十三五”时期应更加科学地设置总量控制指标,完善指标体系。同时,由于各地环境容量、环境质量、污染状况不同,总量控制不宜搞一刀切,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根据环境质量改善情况,适当对总量进行弹性调整。

  其次,要强化综合施策,形成改善环境质量的合力。《环境保护法》提出综合治理的原则,就是要求运用各项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发挥治理的综合效益。下一步,应推进环境管制、市场手段、社会制衡等领域的政策和制度改革,建立多元共治体系。要用好约束性手段。强化法治思维,善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生态红线、环保督察等制度要深入探索,离任审计、党政同责等制度要落到实处。要用好激励性手段。要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各方参与环保的积极性。生态补偿、环境税收等政策需加快出台,排污权交易、绿色信贷等政策仍需大力推进。

  第三,要建立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模式。做好新时期的环保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完善管理制度,建立与经济社会和环境形势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模式。以污染控制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模式,容易造成污染治理与环境质量改善的脱节。我们要建立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模式,进一步理顺与完善环保工作体制机制,提高环保工作成效。

  环境质量改善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核心,必须下大气力,做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以质量改善为根本,以总量减排为抓手,用好各项政策和方法,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就不难实现。

相关文章

450万!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采购高分辨液质联用仪

      项目概况浙江省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能力提升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政府采购云平台(https://www.zcygov......

广州地化所科普基地获颁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

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生态环境部在广西桂林举办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科普工作交流会。会上,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地化所)科普基地获颁第八批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牌匾。据了解,此......

生态环境监管计量技术规范:9项征求意见通知发布

近日,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计划,全国生态环境监管专用计量测试技术委员会已顺利完成《环境空气二氧化碳高精度监测检定系统表》等共计9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的初步起草工作。为确保国家......

形成无需高压高温地球生命出现前甲烷或已很普遍

一项地球科学研究指出,地球早期的甲烷形成可能比之前认为的更容易也更普遍。研究结果显示,温暖环境和光驱使的反应或许能在无需高压和高温的情况下,在全球含水环境中产生甲烷。这些反应可能影响了生命出现前的大气......

近一半美国自来水样本中包含有毒“永久化学品”

近日,美国地质调查局一项新研究显示,近一半美国自来水样本中包含有毒的“永久化学品”,广泛接触此类物质可能带来严重健康风险。这项研究对来自全美700多个住宅、企业和饮用水处理厂的自来水样本进行检测,以查......

水汽压差升高对热带季节雨林红椿径向生长的影响

热带森林贡献了全球约1/4的陆地碳库和1/3的初级生产力。研究热带森林树木生长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对于模拟和预测全球碳循环动态颇为重要。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热带地区的大气水汽压差(VPD)普遍升高,可......

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创新应用试点工作成效评估预通知

各有关单位:为落实《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创新应用试点工作方案》(环办监测函〔2022〕63号)要求,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创新应用技术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技术指导委员会)将于2023年4月启动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创......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公示(核与辐射)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2023年7月10日我部拟对1个核与辐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

四川省资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年度政府采购意向公告

序号采购项目名称采购需求概况预算金额(万元)预计采购时间备注1快速响应能力提升项目(第一批)采购内容:地下水流速流向仪;全自动智能化低速洗井采样系统(含气囊泵、低流量潜水泵、洗井六参数测定及三水位测定......

四川省眉山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年度政府采购意向公告

序号采购项目名称采购需求概况预算金额(万元)预计采购时间备注1快速响应能力提升项目(第一批)采购内容:采购专用仪器设备(第一批):全自动高锰酸盐指数分析仪、全自动测油仪(紫外)、全自动BOD5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