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0-21 15:21 原文链接: 诺贝尔医学奖获奖人是怎样评选出来的?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以青蒿素在抗疟药物上的创新研究,荣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这是中国大陆本土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屠呦呦教授成为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第十二位女性科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奖人是怎么评选出来的?

  (一) 诺贝尔奖提名和评审程序

  诺贝尔奖始于1901年,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记录。诺贝尔奖委员会对整个提名(包括提名人和被提名人)及评审过程严格保密(保密期为五十年)。

  整个提名和评审程序大约需要一年时间。从上一年的初秋开始,先由发奖单位给那些有资格按照诺奖规格提出候选人的提名人发出私密邀请信。这些提名人都是各专业领域享誉全球的顶尖科学家。提名至1月31日截止。从本年2月1日起,各类奖项的评定委员会(Nobel Committee)开始初选工作。3月-5月,评委会拟定小名单,并向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征求评议; 这些专家就被提名人的工作成果向诺贝尔评审委员会递交专家评议报告; 6月-9月,评委会进行评审,最后向诺奖委员会(Nobel Assembly)提出诺奖推荐名单。诺奖委员会在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进行投票表决。

  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评委会得到327位提名。屠呦呦教授,以及其他一些候选人,可能会得到来自不同提名人的多次提名。327位被提名者中,有57位是第一次被提名,也就是说,大多数候选人已经在往年被提名。

  整个诺奖评选过程非常严谨、缜密。我们实在应该向这些做推荐和评议的资深科学家(“大牛”)们以及诺奖评委会致以感谢和敬意!

  (二)四年前的美国拉斯克奖,米勒院士和苏新专博士

  四年前的2011年9月,屠呦呦教授荣获美国生物及医学领域最高级科学奖---拉斯克奖。美国拉斯克奖亦被戏称为诺贝尔奖的“风向标”。毫无疑问,获取2011年拉斯克奖使屠呦呦教授在青蒿素的发现和研究方面的成就引起了世界各国更多的资深科学家的注意,也为她今年获取诺贝尔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美国纽约颁发拉斯克奖的同时,科学界的顶级学术期刊《细胞》(2011年9月版)刊登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米勒(Louis Miller)和华人学者苏新专(Xinzhuan Su)博士合写的文章: 《青蒿素:中国草药园中的发现》(Artemisinin: discovery from the Chinese herbal garden)。今年81岁的米勒博士,是世界顶级的研究虐原虫和疟疾病研究领域的科学家,2009年从美国国家卫生署(NIH)退休。在他的科学研究生涯中,他的研究团队与合作者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包括发表在《科学》(17篇)、《自然》(18篇)、《新英格兰医学期刊》(4篇)、《细胞》(2篇)、以及《美国科学院学报》(多于30篇) 等最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米勒院士是真正具备拉斯克奖和诺贝尔奖提名人的资格的专家,也是最有资格给出同行专家评议报告的专家。

  2008  -2009年间,米勒院士和苏新专博士,仔细考查了青蒿素研究的原始记录,得出结论: “毫无疑问,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药研究所的屠呦呦教授是发现青蒿素的首要贡献者。” 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屠呦呦教授的原创性发现得到国际科学界认可并成为首位获得拉斯克奖的中国大陆科学家。

  (三)《分子》国际期刊的青蒿素研究专集----为庆祝屠呦呦教授80岁诞辰

  早在2010年12月,《分子》国际期刊(英文: Molecules)为庆祝屠呦呦教授80岁诞辰发表了青蒿素研究专集,表示对她的尊重和敬意。专刊封面:

  Artemisinin (Qinghaosu): Commemorative Issue in Honor of Professor Youyou Tu on the Occasion of her 80th Anniversary。

  这集专刊的主编为Dr. Geoff Brown(英国),期刊收录了12篇文章(6篇综述文章,6篇原创研究文章),作者分别来自中国(北京中药所、清华大学)、美国、英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泰国等多个国家。专刊回顾了青蒿素的发现经过和青蒿素的后期研究。其中中药所廖福龙教授的综述文章回顾了青蒿素的发现过程: Discory of Artemisinin (Qinghaosu) 。廖福龙教授的文章曾在2009年发表。

  一份国际科学期刊特为一位80岁高龄的中国科学家出版贺诞专集,史无前例,令人感动。

  为庆祝屠呦呦教授80岁诞辰青蒿素研究专刊:

  http://www.mdpi.com/journal/molecules/special_issues/artemisinin

  综上所述, 中国和全球各国科学家在2009年与2010年间在国际期刊发表的文章让世界了解了青蒿素发现的历史。而在此期间, 米勒院士和苏新专博士所作的大量调研澄清了青蒿素发现的经过。两位专家推荐授予屠呦呦教授拉斯克奖以及他们在过去四年间的不懈努力最终让屠呦呦教授摘取了今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桂冠。

  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中国开始抗虐药物研究,七十年代成功提取青蒿素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后续研发工作。多个团队和众多科研和医务人员的合作努力,使原创发现迅速转化成新的治疗药物。早在八十年代,中国政府机构已经对各团队和主要贡献人员颁发了各式奖励。今天,诺贝尔奖委员会将医学奖颁发给青蒿素课题的最原创和最关键的人物---屠呦呦教授,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其原创性发现的尊重,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科学家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的贡献的认可。青蒿素的发现不仅挽救了全球千百万人的生命,而且避免了很可能发生的大范围疟疾传染给全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相关文章

重磅!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2月29日上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主要分布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人工智能、量子、天文、化学能源等科学领域。分别为:人工智能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揭示人类......

刚刚!诺奖得主涉嫌造假又被撤稿还有52篇论文P图造假

2019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联合授予WilliamG.KaelinJr、SirPeterJ.Ratcliffe和GreggL.Semenza,以表彰他们“对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的发现”。近期,Gr......

多样化菌群共存现象有了新解释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腾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研究成果。该研究从理论上揭示了微生物群落中广泛存在的水平基因流动可以帮助竞争性微生物群体突破物种多样性“极限”,促......

多所新大学今年启动招生,专业以新能源等工科为主

各地教育部门近日陆续发布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大湾区大学等多所新大学获批设立,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等高校今年启动招生。这些大学设立的专业中,新能源、工程技术等工科专业占绝大多数。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

2023年度高新技术企业火炬统计年报表和年度发展报告开始填报

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组织填报2023年度高新技术企业火炬统计年报表和年度发展报告的通知。原文如下:各有关单位:根据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数据与情报科学学报(英文)》:致力加深社会对科研生态的理解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说,科学是人类最伟大的集体事业。公众、科学家和政府都是科学事业的直接或间接参与者。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和认知共同影响着科学能否有效地回应社会现实。例如,在流行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等社......

科学仪器行业趋势之历史深处的忧虑

前言: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大国的更替。科学仪器行业是大国复兴必经之路。经历了几十年高速发展,习惯了行业高速发展的我们,第一次面对行业整体下滑。躺赢的时代过去了,在这行业大变革的时机,历史可以让我们在凛冬已......

缅怀王绶琯院士:为有志于科学的孩子创造机遇

1998年,75岁的王绶琯还是忙得脚不沾地。接不完的电话、外出开会、看材料、改稿子……“我记得那时候每逢周六日,家里总会来很多人,有老师也有中学生。”彼时,工作繁忙的王荧完全不知道父亲到底在忙什么。实......

真还是假?2023年度十大科学流言揭晓

1月21日,“智止流言探求真知——2023年度‘科学’流言求真榜”在北京揭晓。具体包括,基因检测能“剧透”孩子天赋;中国科学家测定月球年龄为20.3亿年;航天员不能是近视眼,因为太空中不能戴眼镜;电水......

《科学》发布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难题,涉及医学、材料、人工智能等

2005年,《科学》(Science)杂志在其创刊125周年之际,公布了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这些问题涵盖地球科学、能源、宇宙领域,并涉及数学与计算机科学、政治与经济、能源、环境和人口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