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0-26 13:27 原文链接: 中科院+英国:联手迈向黄金时代

  10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对英国的国事访问。此前,习近平到帝国理工学院参观了数据科学研究所和哈姆林中心。中英科技创新合作成为此次国事访问的重要篇章。

  科技部部长万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展望未来,中英科技创新合作必将进入“快车道”。

  尽管此次访英是10年来中国国家主席对英国的首次国事访问,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英间的科技交流从未中断。

  作为中国科技的国家队,中国科学院也全力以赴,将中英科技合作推向新的历史高潮。

  强强联合 共商科学大计

  不久前,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莱斯特大学、皇家帝国学院、开放大学的40多位科学家,共同商讨启动了中欧联合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计划(SMILE)”的预先研究工作。

  “尽管是中欧联合项目,但主导的其实是中国和英国。”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副主任王赤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今年6月,欧洲空间局和中科院“中欧联合空间科学卫星任务”遴选中,SMILE计划从13个任务建议中脱颖而出,这一计划将利用创新的X射线和极紫外成像仪器,首次对太阳风和地球磁层相互作用进行全景成像。英国将负责项目中具有龙虾眼光学特点的宽视场软X射线成像仪。

  除了空间科学领域,在植物学领域,中科院与英国也有着长期稳定的合作。

  2011年6月,中科院与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决定在植物和微生物研究领域建立并实施合作,以更好地应对在食品安全、气候变化、终生健康和福利以及可持续生物能源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并在合作逐步深入的基础上,着手建立“中国科学院—约翰英纳斯联合研究中心”。

  如今,该研究中心已成为一个拥有三个园区的非法人中心,分别位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

  人才交流,也是中科院与英国科技合作的重要内容。2013年底,中英政府签署协议,宣布建立联合科学创新基金,即“牛顿基金”。

  在“牛顿基金”的大框架下,中科院与英国皇家学会于2014年9月签署合作备忘录,计划在5年时间里联合支持一系列人才交流项目,对等接待科研人员互访。目前,首批项目已于2014年秋季启动,通过评审,中科院依托“国际人才计划”共支持了21个交流项目;英方通过“牛顿先进奖学金”支持了8个交流项目,并计划依托“牛顿国际奖学金”进行进一步的支持。

  面向市场 推动技术转化

  2011年2月,英国石油公司(BP)中国首席科学家马丁·阿特肯斯来到北京,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举办的第六届跨国公司中国论坛上,分享其最新科研成果。

  他所带来的成果,正是由BP团队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简称大连化物所)的科学家们历时两年多合作完成的。

  作为BP与中科院和清华大学共同启动的“清洁能源—面向未来”项目的一部分,2002年,依托大连化物所,“中国科学院—BP面向未来清洁能源研究中心”正式启动,成为当时中科院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项目之一。

  “作为中国顶尖的科研机构,中科院拥有国内最为强大的科研网络和力量,而大连化物所则是国内催化化学领域的一面旗帜。在开放式合作体制之下,该所的技术优势得以显露。”马丁·阿特肯斯说。

  其实,在双方开展合作之前,BP和大连化物所就已经分别在乙醇创新脱水技术领域获得了截然不同而又相互补充的科技成果。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后,BP帮助大连化物所为其两项国家ZL申请了国际ZL保护,并将有效期延至2011年。经过几年的合作研发,双方在2007年建立起一个试点项目,通过沸石分子筛膜蒸汽渗透技术,以更低的能耗和成本生产更高纯度的生物乙醇。

  此后,BP和大连化物所开始联手探索技术的产业化。2007年10月,双方与新加坡凯发集团签订了联合开发利用沸石膜脱水技术生产生物燃料的框架协议,推动该项目进入了国际市场。

  “英国有很多好的技术,但受市场限制,技术转让不是很好,而中国有足够的市场,但缺乏好的项目。未来,可以加强技术转让的国际合作,把英国的环保、能源等技术引入国内,进一步消化、创新、提升、转化,解决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曹京华说。

  继往开来 合作日渐升温

  合作,是提高科学效率和质量的必要途径。回顾历史,中科院与英国的科技合作,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而这些合作也一直推动着中英各自的科技发展。

  1978年,中科院与英国皇家学会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8年后,英国女王访华时宣布成立“英国皇家奖学金计划”,资助中国优秀青年科学家去英国做博士后研究工作。该项目启动以后,每年中科院有约10个名额去英深造。

  “早期,我们与英国的科技合作,对中国科技领域影响最大的是在人才培养上,这段时期的合作,塑造了当时我国学者的科学理念,也明晰了科学要怎么做的问题。”曹京华说。

  不过,“英国皇家奖学金”计划结束后一段时间里,中英间的科技合作并没有更多的进展,低谷期一直持续到2013年。

  2013年9月,中科院院长白春礼会见了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保罗·纳斯爵士,双方签署联合声明,强调将加大科技领域协作,共同推动和支持两国的合作研究,注重青年人才的培养与交流。

  中英科技合作不断升温,双方政府建立的“牛顿基金”,拟在5年期内投入2亿英镑推进科技合作。2014年4月,双方明确了主要资助方向是生命健康、环境科技、食品和水、城镇化、能源、教育产业六个领域。

  “展望未来,‘牛顿基金’的作用非常大,它是我所了解的所有发达国家里最大的面向科技的基金。”曹京华说。

  2014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访问英国过程中,中英双方共签署数十项政府和商业间协议,内容涉及科技、教育等多个领域,总额超过300亿美元。

  曹京华告诉记者,从国际合作局工作中,他们切身感受到,随着两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两国的科技合作正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而习近平访英期间所安排的“科技时间”,更是将两国的科技合作推进黄金时代。

相关文章

英国重返“地平线欧洲”项目

近日举行的一场深夜谈判中,英国终于和欧盟达成协议,重新加入“身价”950亿欧元的欧盟旗舰科学项目——“地平线欧洲”。这意味着英国科研人员可以申请“地平线欧洲”的项目资金并申请参与相关研究。据《自然》报......

第九届LipidALL脂代谢会议(北京)第一轮通知

LipidALL脂代谢会议由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税光厚研究员发起,至今已在国内多个城市成功举办八届。丰富的会议主题与优质的会议内容数年来吸引了超过数万名各地科研人员参与其中,极大推进了脂质/代......

中科院学部回应《饶议科学》院士增选存行贿受贿问题

5月31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启动。当天,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的个人微信公众号“饶议科学”发布《院士选举改革的第一步:收到贿赂上交》一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饶议科学”该文称:“中国科......

中科院道德委工作人员:希望饶议科学提供证据或线索

5月31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启动。当天,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的个人微信公众号“饶议科学”发布《院士选举改革的第一步:收到贿赂上交》一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饶议科学”该文称:“中国科......

中英团队联合研发新型内窥技术,助力高效肿瘤检测

医生在手术中利用内窥影像来寻找病灶并判断治疗边界,从而制定手术方案(如切除部位、方式、范围和深度等)。病灶的精准高效检测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目前,临床常用的白光内窥镜或窄带内窥镜,根据色彩信息来区分病......

黄荷凤院士:最好的预防从生命源头开始

DNA究竟携带着什么?DNA序列信息如何解释复杂的生命活动现象?5月26日,复旦大学庆祝建校118周年相辉校庆系列学术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生殖与发育研究院院长黄荷凤从理论到实验,再到临床......

一次艺术碰撞,会擦出什么火花

 一次艺术家的碰撞会擦出什么火花?答案可能超乎你的想象。正如意大利现代艺术家洛伦佐·钦尼奇(LorenzoChinnici)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李政道科学与艺术中心(以下简称李......

中科院4集体、7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4月27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大会,表彰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获得者。中国科学院4集体、7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吧!祝贺以上获奖集体和个人!......

中科大本科生共同一作发Nature!

2023年4月2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铜文/杨正金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题为“三嗪框架聚合物膜内近无摩擦的离子传导(Near-frictionlessiontran......

“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大湾区开讲

4月24日,“科学与中国”走进大湾区暨深圳第十一届院士专家巡讲系列活动在南方科技大学开幕,中科院副院长、中科院院士高鸿钧通过视频向活动致辞,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曦出席开幕式并致辞,26位两院院士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