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2-01 14:29 原文链接: 合肥研究院等锰氧化物相分离实空间观测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国家实验室的陆轻铀课题组与吴文彬课题组经过一年多的密切合作,利用自制的20T超导磁体中的磁力显微镜,在一类受各向异性外延应力调控的相分离锰氧化物薄膜中观测了锰氧化物相分离实过程,发现了丰富的相分离行为。相关工作以Evolution and Control of the Phase Competition Morphology in a Manganite Film 为题发表于《自然·通讯》上(Nature Communications )。

  庞磁阻锰氧化物中由于不同相互作用的耦合,处于竞争状态的热力学相能够同时存在。通过对这些相在实空间的分布以及演化规律的探索,有助于理解这些相互作用在相分离中扮演的角色,因此在实空间对相分离的观测一直是该领域的热点之一。但是,由于需要较强的磁场才能驱动这些相的相互转变,而此类仪器一直较少,因此关于锰氧化物相分离从电荷有序态到重现的完整过程一直没有被观测过。

  La0.67Ca0.33MnO3体材是最佳掺杂的铁磁金属,但研究发现,沉积在NdGaO3(001)衬底上的La0.67Ca0.33MnO3薄膜在经历退火过程后,由于来自衬底各向异性外延应力的作用,可诱导出特殊的相竞争行为。在铁磁转变以下,还会出现新的铁磁-反铁磁转变(TAFI)以及更低温度的反铁磁-铁磁转变。从输运上来看,在TAFI以下电阻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表现出巨大的回滞,说明在TAFI以下的温度范围内样品都处于相分离态。在相图中这种相分离又可细分为电荷有序绝缘相(COI)占主导的相分离区(COI-PS)和铁磁金属相(FMM)占主导的相分离区(FMM-PS),两种相分离区的电阻-磁场(r-H)曲线截然不同(图1b)。在升场的过程中,由于COI逐渐转变为铁磁金属相,两个温度下电阻都会下降,但在铁磁金属相饱和后再降场,在150K时,COI会重新出现(图1b中箭头2所示),而在10K时却不会。

  这种在降场过程中COI的重现在其他以COI为基态的锰氧化物中(如Pr1-xCaxMnO3, Nd1/2Sr1/2MnO3以及LaPrCaMnO3)都被观察到过,但以前的微观成像研究要么无磁场,要么集中在升场部分,因此降场时COI重现的微观细节在此之前人们完全不清楚。这个过程意义重大,可以提供更多的有关铁磁金属相与 COI相互转变的信息。

  科研人员利用自制的磁力显微镜对该样品的相分离行为特别是降场时COI的重现进行了系统成像。结果表明,微观上这种重现与升场时COI的融化完全不同,而且形态更加多样化(图2)。

  COI畴在230K时呈点状,在190K时呈条状,而在130K时呈无规则的片状,同时COI畴的尺寸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大;与之对应的是,COI相的融化场也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这都表明COI相逐渐增强。因此作者提出一个物理图像:在较高温度(230K)时,COI相较弱,重现时COI畴较小,因此呈点状;在中间温度时(190K),COI相变得更强,畴的尺寸也变大,此时,各向异性外延应力的作用使得COI畴沿着某一晶格方向生长,这时畴的形状体现的是外延应力的特性;在低温时(130K),由于COI相变得更强,其主导相互作用(Jahn-Teller畸变)在与外延应力竞争的过程中取得优势,因此,这时畴的形状体现的是Jahn-Teller畸变的特性(无规则)。因此这个工作的重要性还在于从相变时相竞争的形态出发得以推断出相互作用的竞争关系,同时可实现对相竞争的形态进行人工调控。

  该工作的第一作者是博士研究生周海彪,陆轻铀与吴文彬为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基金委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科技部“973”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图1: La0.67Ca0.33MnO3/NdGaO3(001) 薄膜的输运性质

  

图2: La0.67Ca0.33MnO3/NdGaO3(001) 薄膜在不同温度下由降场导致的COI重现的形态及调控

相关文章

相分离调控蛋白翻译与生物节律的分子机制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吝易团队与杨雪瑞团队合作揭示了细胞利用相分离对蛋白质翻译进行精细的时空调控,从而维持昼夜节律周期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以“区室化周期性蛋白质翻译精确调控生物节律(Circadianc......

研究揭示RNA结合蛋白相分离在植物热胁迫应答中重要作用

2022年2月28日,DevelopmentalCell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刘聪课题组与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张蘅课题组合作的题为“L......

研究揭示RNA结合蛋白相分离在植物热胁迫应答中重要作用

2022年2月28日,DevelopmentalCell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刘聪课题组与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张蘅课题组合作的题为“L......

光谱技术研究单分子技术研究蛋白质相分离机制

近日,《美国化学会志》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柯莎研究组等的研究论文ConformationalexpansionofTauincondensatespromotesirreversib......

进军药物研发!“相分离”现象使抗癌药物更有效

荧光标记的抗癌药物顺铂分子聚集在细胞的液滴中。图片来源:IsaacKlein/WhiteheadInstitute制药业长期以来有一种假设,即药物分子进入细胞后会均匀分布,但生物学家RickYoung......

科学家发现相分离驱动叶绿体内蛋白分选的新机制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是十亿年前蓝藻被真核生物吞噬后经内共生演化而来,共有3000个左右的蛋白,其中95%以上由核基因编码。核基因编码的叶绿体蛋白在细胞质中合成后,通过叶绿体内、外被膜和类囊体膜转运通道运输......

Cell背靠背|相分离促进紧密连接形成的机制

细胞连接(celljunction)是指相邻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在质膜接触区域特化形成的连接结构。细胞连接在加强细胞间的机械联系,维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和协调不同细胞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细......

老蛋白新功能,相分离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Ataxin-2通过其与poly(A)结合蛋白的相互作用参与调节mRNA翻译。ataxin-2中的三核苷酸重复扩增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和肌萎缩侧索硬化密切相关。Pbp1,哺乳动物ata......

Science背靠背丨相分离如何促进膜受体信号转导

相分离在膜受体及其下游信号转导通路中常有发生。以T细胞活化过程为例,TCR被Src家族激酶磷酸化后,招募胞内酪氨酸激酶ZAP70,后者磷酸化骨架蛋白上T细胞活化linker(LAT)的酪氨酸位点。磷酸......

两篇《Cell》、两个神器“照亮”无膜细胞组成

11月29日,《Cell》杂志上发表了来自普林斯顿大学不同部门的两篇文章,他们报道了利用这种新工具所观察到的无膜细胞器形成条件以及它们对细胞DNA的影响。研究小组负责人、化学和生物工程学副教授Cl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