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1-11 10:58 原文链接: 推开奇妙的量子之门

  2015年年底,世界顶级物理杂志、英国物理学会下属的《物理世界》公布了本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10项重大突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陆朝阳等以“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的研究成果入选,并荣登榜首。在量子研究领域,这仅仅是该团队无数荣誉中的一项。在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评奖中,潘建伟、彭承志等为主要完成人的“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团队,又摘得了我国自然科学领域最高奖项——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实现对多粒子纠缠的相干操纵可以确保通信安全、提升计算速度

  量子是微观世界不可分割的基本个体。日常生活中的光,就由大量光量子组成。量子有不同于宏观物理世界的奇妙特性,若能掌握其特征,则有望实现对信息处理能力革命性的突破。比如,利用量子的叠加性,制造出100个粒子相干操纵的量子计算机,就可能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还快百亿亿倍。

  多光子纠缠,简要地说就是利用量子的物理特征,进行的一种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作的全新方式,它能对光子、原子等微观粒子进行精确操纵,从而确保通信安全、提升计算速度。

  上世纪90年代,物理学家在理论上证明,对微观世界的物体而言,借助神奇的“量子纠缠”,可以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送物质本身。但如何让理论设想在实验中实现,并搭建起量子传输的“通道”,推动产业利用,成为国际物理学争相研究的问题。

  早在2004年,潘建伟团队就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五光子纠缠和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形传输,在实验上证明了这种可能性。该成果被《自然》杂志发表,并入选当年英国物理学会和美国物理学会评选出的年度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此后,该团队在2007年制备出六光子纠缠,2012年又制备出八光子纠缠,目前还保持着纠缠光子数目的世界纪录。潘建伟团队成员之一、中科大教授陆朝阳表示,要争取在未来5年内,实现20至30个光子的纠缠。

  “实现对多粒子纠缠的相干操纵是量子信息技术的关键,也是量子信息处理的核心物理资源。”潘建伟说。物理学界认为,纠缠粒子数越多,对量子信息处理就越有用。

  在研究基础上,潘建伟团队2007年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安全通信距离超过100公里的光纤量子密钥分发,2008年实现了国际上首个全通型量子通信网络,2012年建成首个规模化量子通信网络。

  潘伟健说,要实现有实用价值的量子模拟机和量子计算机的基本功能,起码要实现几十到上百个量子比特的纠缠,获奖是对团队多年在量子领域耕耘的肯定,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10年到15年里,每个人的手机里都有望植入一个量子加密芯片

  《西游记》中,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就能越过十万八千里,当时人们或许没料到,数百年后,科学家已经在微观粒子的层面上让“筋斗云”变成现实——利用量子纠缠发展出的量子隐形传态,可以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像“筋斗云”瞬间传输。

  “我们带着一个保险箱去北京开会,而保险箱的钥匙落在合肥了,在合肥的同事可以通过量子隐形传态将钥匙的每一个特征都精确传送到北京,而在此过程中他并不掌握这把钥匙的任何信息。”潘建伟说。

  推开量子奇妙世界,潘建伟团队有明确的科研路线图:通过量子通信研究,从初步实现局域量子通信网络,到实现多横多纵的全球范围量子通信网络,以保证信息传输的绝对安全;通过量子计算研究,为大规模计算难题提供解决方案,实现大数据时代信息的有效挖掘;通过量子精密测量研究,实现新一代定位导航……

  与此同时,潘建伟和团队的一系列成果也得到了各方认可:该团队的成果8次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次入选《自然》杂志评选的“年度十大科技亮点”,3次入选英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进展”,3次入选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事件”。

  2007年,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曾在“中国崛起”特刊中高度评价道,“潘和他的同事使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因而也是整个中国——牢牢地在量子计算的世界地图上占据了一席之地”;2012年,英国《自然》杂志在报道该项目团队量子通信研究成果的新闻特稿“量子太空竞赛”中不吝赞美之词:“这标志着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崛起,从10年前不起眼的国家发展为现在的世界劲旅,将领先于欧洲和北美……”

  有人质疑,量子信息基础研发成本高昂,目前技术还不够成熟,实用性非常小,值得如此高投入吗?面对质疑,潘建伟并不否认,但他相信这是阶段性难题,“随着技术进步,很多成本都会降下来。光纤刚问世的时候只能造几十厘米,当时没人能想到,几十年后我们的地下会建成这么完备的光纤网络。”

  潘建伟说,没有多少人预料到互联网技术在上个世纪后半段的飞速成长,量子信息技术同样也可能给世界带来惊喜。他相信,由于高安全性的优势,在未来5年左右的时间里,量子通信技术将在金融机构、国防政务、大数据中心有大用途。在10年到15年时间里,每个人的手机里都有望植入一个量子加密芯片。

相关文章

突破5000倍,我国首次利用暗态自旋实现极弱磁场量子放大

记者24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彭新华教授、江敏副教授团队首次利用暗态自旋实现极弱磁场的量子放大,磁场放大倍数突破5000倍,单次磁场测量精度达到0.1fT(1fT=10的负15次方特斯拉)水平......

中国量子计算人才比亿万富翁还少!郭光灿院士发声

“我老是想不通,为什么很多年轻的理工科好苗子上了名校后就不再搞物理研究了?”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在与《中国科学报》的“世界量子日”对话活动中,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郭光灿院士。......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杜灵杰:在量子世界中探索奥秘

在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杜灵杰看来,量子物理研究有趣而纯粹,他投身其中,不断探索科学的奥秘。今年3月,杜灵杰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引发关注。勇探科研前沿、从无到有搭建实验设备、在研究......

我国科学家实现量子演化与其反向演化的相干叠加

记者19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与香港大学同行合作,在光学系统中构造了量子演化与其反向演化的相干叠加,并证实其在量子信道识别方面的优势,该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

科学家首次实现时空全维度操控的单光子艾里子弹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教授陈洁菲课题组在单光子操控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陈洁菲课题组在实验上首次实现了单个光子非经典光源在时空(2+1)维的艾里子弹。其相关研究成果以“Spatio......

我国首个“抗量子攻击护盾”成功装备应用

中新社合肥4月11日电(记者张俊)记者11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成功装备国内首个“抗量子攻击护盾”——PQC(PostQuantumCryptog......

二维量子磁体中观察到新奇“拓扑克尔效应”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访问博士后李肖音等,与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等单位合作,在二维新型量子磁体斯格明子元激发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

爱尔兰发布首个国家量子技术战略

2023年11月,爱尔兰政府发布题为“量子2030”的首个国家量子技术战略,计划到2030年通过研究、人才、合作和创新,使爱尔兰成为量子技术领域的国际中心之一。战略共包括以下五大支柱,分别为:卓越的基......

内置纠错功能的物理量子比特问世

日本东京大学、德国约翰内斯·古腾堡大学和捷克帕拉茨基大学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最近展示了一种构建光子量子计算机的新方法。该团队没有使用单个光子,而是采用了激光产生的光脉冲,该脉冲可由多个光子组成。该研究......

可量产的微型量子存储元件制成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441.shtm  ?大小只有几毫米的玻璃室中充满了铷原子。图片来源:巴塞尔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