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4-27 17:19 原文链接: 北京大学PNAS发表CRISPR研究新成果

  AMPA型谷氨酸受体(AMPAR)对于大脑正常功能至关重要。AMPAR位于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上,是介导快速神经传递和突触可塑性的主要突触后受体。AMPAR异常会导致包括自闭症在内的多种神经疾病。

  AMPAR往往与一些辅助蛋白形成大分子复合体,比如最近发现的ABHD6。不过,人们还不清楚ABHD6对AMPAR的功能有何生理意义。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利用CRISPR等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在四月二十五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ABHD6在神经元中对AMPAR进行负调控。

  研究显示,在神经元过表达ABHD6会显著减少AMPA介导的兴奋性神经传递。研究人员还发现,通过CRISPR/Cas9和shRNA knockdown失活神经元ABHD6,能使兴奋性神经传递显著增加。进一步研究表明,GluA1与ABHD6存在直接的功能性互作。这种互作需要GluA1的C端尾巴,但不需要ABHD6的水解酶活性。这项研究的发现可以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大脑中控制AMPAR转运的分子机制。

  近年来,我国研究者在神经学领域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在面对威胁生命的刺激时做出正确的反应,是动物生存所必需的能力。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科学家们通过小鼠研究,分析了动物看到捕食者时的先天性防御行为,揭示了视觉刺激引起先天恐惧时的大脑通路。这一成果发表在四月九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NMDA受体是大脑最重要的受体之一,它参与的神经元交流是记忆、学习和思维的基础,对于大脑发育和正常功能非常关键。正因如此,NMDAR受到了严密的调控,活性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引起神经疾病。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神经活性诱导的GluN2A-NMDAR突触递送依赖内质网伴侣蛋白Bip,而且与恐惧记忆有关。(更多信息请参见:浙大副校长Cell Research发表最新成果)

  慢性痛患者常会出现焦虑等负面情绪,加重患者的痛苦。已知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与疼痛的感觉分辨和情绪体验有关。不过,人们对这一过程中的具体机制还知之甚少。北京大学和中科院的研究团队发现,mPFC中的前边缘皮质(prelimbic cortex,PL)与慢性痛有关。慢性炎症痛通过Cdk5使PL兴奋性神经元失活,促进了痛觉感知和焦虑。

  作者简介:

  张晨 研究员 教育经历:2008  -2009 , 博士后 , 神经科学 , 斯坦福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2004  -2008 , 博士后 , 神经科学 ,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达拉斯);1998  -2003 , 理学博士 , 神经生物学 , 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1994  -1998 , 理学学士 , 生物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经历:2010  -至今 , 研究员 Principal Investigator ,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9  -2010 , 助理研究员 Assistant Investigator , 斯坦福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