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7-27 10:48 原文链接: 稻花香里说“万年”

   “野稻驯化,万年之源”。2012年,我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为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之一——江西万年亲笔题下了这8个字。

  江西万年位于鄱阳湖东南岸,享有“中国贡米之乡”“淡水珍珠之乡”等美誉,而“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的称号则让这里拥有了世界知名度。2010年,继浙江省“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之后,万年稻作文化系统也入选了联合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了第二批被列入其中的农业文化遗产。

  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

  1995年,一支中美联合农业考古队在江西万年的发掘有了重大发现。对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的考古发现,不仅是当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也对了解人类农耕历史意义非凡。遗址中新石器时代早期发现的栽培稻植硅石,将人类稻作的起源从7000年前又往前推移了5000年,江西万年由此也成为了人类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稻作起源地之一。

  事实上,即便不是考古发现让万年稻作“颇有来头”,万年的稻米在历史上也已赫赫有名。“万年贡米”的历史可追溯至南北朝,明朝进贡朝廷后成为了“代代耕食,岁岁纳贡”的贡米。现在,万年贡米也成为了万年乃至江西省主打的区域品牌。

  考古专家研究认为,在遗址中发现的稻作遗存具有野、籼、粳稻特征,是一种野生稻向栽培稻演化的类型。而在相距不远的东乡县,上世纪70年代就发现了一片野生稻,而这种野生稻是遗存稻的祖型。

  “野稻驯化起于是,烧土成器始于斯,刻符记事源于此,物食易换发于兹”是万年人引以为豪的四个“第一”,人类对水稻漫长的驯化栽培之路,在万年的水稻生产中可以寻找到其历史脉络和文化传承。在万年的水稻生产中,劳动人民创造出的油茶籽壳磨粉防虫、扎草人拒鸟、打桩排泉等等栽培管理方式,也是万年稻作文化形成的重要基础。

  保护开发并重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万年贡米原产地的面积事实上在不断减小。据了解,解放初期,万年贡米的主产地——万年裴梅镇有种植面积100公顷,产量25万公斤,后经土地承包到户、退耕还林等,其种植面积进一步减少,最低时甚至仅有7.4公顷。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遗产,其保护的主体应当是维持农业生产体系与传承相应农业文化的农民。”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科学咨询小组(SAG)主席闵庆文曾撰文指出,“然而受经济效益和粮食问题的驱动,一方面农民会选择追求产量的现代化农业,选用单一作物品种,投入化肥、农药、除草剂等,造成传统耕作方式的改变和农业生物多样性的降低。”

  事实上,这不仅仅是万年稻作文化系统面临的保护难题,也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中的当务之急。

  闵庆文此前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发掘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意义重大,既是对“文化遗产”类型的拓展,又是对农业发展“基因”的保护,同时,还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平台”与科普宣传的“基地”,兼可促进地方发展的“可持续”。

  2004年开始,万年着手对贡米原产地进行保护,寻求更加可持续的保护途径。

  近年来,万年县将万年贡米作为区域品牌来打造,以“公司+合作社+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推进贡米的产业化,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得益于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万年贡米已获得多个绿色产品标志,成为了驰名商标。产于万年基地的贡米较常规稻价格高出4倍以上,但仍供不应求,畅销市场。

  “以稻为媒,借稻扬名,以名聚力,借名兴县”,万年坚持弘扬稻作文化,并以此作为做强万年贡米品牌、推进旅游稻作化的基础。

  迄今,万年已经举办了四届万年稻作文化旅游节,对仙人洞、吊桶环等遗址也加大了保护与开发,建立了遗址陈列馆,并打造了由仙人洞遗址、神农宫等景点组合而成的神农源风景区。

  2015年占地面积107亩的世界稻作文化主题公园开工建设,据了解,该公园以陶土文化、纪念石碑、雕塑造型、实体构筑等多种方式展现万年稻作文化的悠久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作为国家展示项目中唯一的江西元素,万年稻作文化首次亮相世界舞台——在米兰世博会亮相184天,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方式直观地展示,成为了中国农耕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张名片。

相关文章

“杂交水稻之父”的梦想正在非洲实现

14日上午,在三亚水稻国家公园,袁隆平铜像前,外宾们纷纷插下杂交水稻秧苗,缅怀这位“杂交水稻之父”。走进杂交水稻新品种展示田,外宾们捧起金黄饱满的稻穗仔细观察,又现场观看机械化插秧、无人机播种等新技术......

1251.5公斤!杂交水稻单季亩产创新纪录

10月14日,记者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获悉,湖南省农学会组织中国水稻研究所、广东省农科院、四川省农科院、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凉山州农业农村局等单位专家,对该中心选育的杂交水稻品种“粒两优8022”,在......

籼稻粳稻杂种不育分子机理阐明

一般来说,水稻品种间亲缘关系越远,杂交优势越明显。据预测,如果籼稻和粳稻亚种间能育成超级杂交稻,可以比现有杂交水稻增产15%以上,因此,如何利用亚种间的超强优势一直受到育种家的关注。7月26日,中国工......

兰定国委员:加快推进杂交水稻技术国际合作

杂交水稻为世界粮食增产和农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湖南省委会副主委、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兰定国为此建议,加快推进杂交水稻技术国际合作,在湖南设立杂交水稻技术对外援助交流合作中心。湖......

研究证实无融合生殖杂交水稻的遗传稳定性

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基因组编辑及无融合生殖创新团队将无融合生殖杂交水稻材料繁殖至第4代,从植株表型、基因组、甲基化、转录组和亚基因组转录等层面比较了不同世代克隆材料,证实了无融合生殖杂交稻在不同世代间......

“小粒种”破解杂交水稻产业化之困

11月23日,长沙,湖南省农科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二楼的办公室里,主任唐文帮正专注地瞅着桌上并排放着的三捧谷粒。“这里面有个创新品种,在种业市场里很火爆。”见到走进来的科技日报记者,唐文帮笑呵呵地指着其......

“多面手”明星基因,同步实现高产早熟

从绿色革命改良作物株型,到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粮食单产增长了一倍多。然而,此前研究表明,全球约24~39%的玉米、水稻、小麦以及大豆种植区域单产处于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的态势。7月22日,《科学》在线发表......

投入100亿元!这两大国家级实验室揭牌

7月20日上午,岳麓山实验室和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暨建设动员会议在长沙举行。岳麓山实验室是湖南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的标志性工程,实验室围绕服务种业振兴国家战略,瞄准建成国内......

三亚南繁基地又获丰收科研人员传承袁隆平精神

5月7日,海南三亚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几位游客在金黄的稻田中拍照。这里是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00公斤攻关试验示范点。前一日,该示范点早稻测产910公斤。科研工作者说,对完成今年双季亩产15......

我国建成杂交水稻雌性不育制种技术新体系

记者6日从云南农业大学获悉,该校稻作研究人员近期成功构建了杂交水稻雌性不育制种新体系,为实现机械化高效制种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国际期刊《植物科学前沿》在线发表了相关研究结果。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