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8-26 16:17 原文链接: INCSeq:提高纳米孔测序准确性的新方法


  新加坡基因组研究院(GIS)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方法,称为INC-Seq,能够提高牛津纳米孔技术公司掌上测序仪MinIon的测序准确性。目前他们正努力改进该方法,将它应用到复杂样本的16S测序、RNA测序以及基因组复杂区域测序等中。

  研究人员在近日发表于《Giga Science》的文章中描述了该方法。GIS计算与系统生物学副主任NiranjanNagarajan说,纳米孔测序是一项令人兴奋的技术。但是这种技术的致命弱点在于测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以及系统误差。他的团队希望找到一种方法来提升MinIon的准确性。

  INC-Seq的原理

  他们开发的方法借鉴了PacBio公司的环形一致性测序模式(circular consensus sequencing,CCS)的概念:通过对同一个分子反复测序,可以计算出一致性序列,进而提高准确性。

  虽然纳米孔测序时DNA模板必须是线性的,但GIS研究小组的方法是使用滚环扩增,来产生一个环状的DNA分子,它由一个DNA扩增子的串联重复组成。

  这种方法被称为分子内连接的纳米孔一致性测序(intramolecular-ligated nanopore consensus sequencing,INC-Seq)。该方法首先需要环化模板DNA分子,然后研究人员利用滚环扩增来扩增分子,生成由多个重复单元组成的环状分子,这些环状分子随后在测序前被打断成线性DNA链。

  Nagarajan说,“对来自同一原始序列的DNA reads进行多次测序,使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合并这些信息,得到原始DNA序列的准确read。”

  INC-Seq的验证

  为了进行概念验证,研究人员首先将这种方法应用到16S RNA测序中,16S RNA测序是一种鉴定混合样品中细菌的方法。16S序列可能是相似的,因此长读长和准确读取非常重要。

  研究小组首先利用合成序列来验证该方法,将INC-Seq方法和标准的MinIon测序方法产生的2D reads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只有72%的2D reads可以比对到正确的参考序列上,88%可比对到相同物种的参考序列上。而INC-Seq产生的reads中有92%可以比对到正确的参考序列上,99%能比对到相同物种的参考序列上。

  研究人员接下来在菌群中测试了该方法,该菌群包含了S. cristatus、S. oralis和P.micra。他们发现,利用INC-Seq进行16S RNA测序将reads的准确率提升至97%,而标准2D reads的准确率仅84%。错配率由7.5%降低了十倍至0.7%。此外,该方法还能计算出每个物种的正确丰度。

  研究小组接着又对一个更加复杂的菌群进行了测试,该菌群包含了10种不同丰度的微生物。利用INC-Seq技术进行16S测序能够检测出每个物种的相对丰度,但是对于最丰富的物种会出现一些问题,这表明该技术可能受到了扩增偏差的影响。

  INC-Seq的改进

  Nagarajan说,他的团队正在改进该方法。他们正在研究使用哑铃状接头,替代滚环扩增,来使相同的DNA分子进行多次测序。每个DNA分子的两端都连接上一个发夹环,确保该分子能够被重复读取。

  Nagarajan表示,这种方法比滚环扩增更好,后者容易导致偏差。例如,在滚环扩增中,有时DNA会粘在一起,有时聚合酶会从一个模板跳到另一个,这会导致来自两个不同模板序列的混合read产生。哑铃状接头方法同时还能减少运行周期,把时间从一天减少到几个小时。

  Nagarajan还在测试该方法的其他应用,例如RNA测序和组装分析。他最感兴趣的是将该方法应用到RNA测序中,研究复杂基因、同源异构体和大型基因家族。此外他还希望利用该技术澄清人类基因组中的一些复杂区域。

  Nagarajan表示,如果他们能够成功开发出哑铃状接头方法,它将成为对复杂样本进行快速16S测序的好方法,可以准确鉴定物种,甚至是株系,例如,在农田里鉴定特定的作物病原菌。

  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该方法。Nagarajan说,他和牛津纳米孔公司在讨论开发一个改进版本提供给用户。该实验方法非常简单,目前已经有很多实验室在使用它了。

相关文章

海鸥与丹顶鹤居然是近亲?浙大研究将改写教科书

海鸥与丹顶鹤、老鹰与猫头鹰,这几组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鸟类,不久前刚认上亲。浙江大学生命演化研究中心张国捷教授联合国内外学者,正在组织收集世界上现生一万多种鸟类的基因组及形态信息,旨在构建起鸟类物种......

“女娲”基因组计划发布第五项成果

近日,“女娲”基因组团队重点阐释了适应性选择下非编码调控元件对表型演化的影响,相关研究发表于《分子生物学与进化》。这项工作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涛院士、何顺民研究员牵头的“女娲”(NyuWa)中......

一生中患病的几率或可预测,十种慢性病遗传风险估算更接近临床

通过分析基因组中数百万个微小的遗传差异,就可预测一个人一生中患某种疾病的几率。在过去的10年中,研究人员为数十种疾病制定了风险评分,希望有一天患者能利用这些信息来降低患病风险。在《自然·医学》杂志最新......

揭秘基因组“暗物质”

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基因信息传递过程中非编码RNA的调控作用机制”在人类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非编码RNA不参与编码蛋白质,占全部RNA的98%,如同宇宙中神秘的“暗物质”,是生命活动调控的......

构建水稻基因组倒位变异图谱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联合国内多家单位发布了迄今为止最大的水稻群体水平倒位变异图谱,并挖掘获得了新的水稻耐热优异等位基因,该研究对水稻育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通......

基因组精确注释新方法:增强子鉴定新技术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动物功能基因组学创新团队研发出增强子鉴定新技术。该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平均分辨率提高了约10倍,为基因组的精确注释提供了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核酸研究》(......

迈向CRISPR2.0,下一代基因编辑技术方兴未艾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本月稍早时间宣布,批准CRISPR/Cas9基因编辑疗法Casgevy上市,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镰状细胞贫血病患者。这是FDA批准的首款CRISPR基因编辑疗法。而11......

瑞孚迪:改变千万新生命——全基因组测序在新生儿筛查中的应用

导读:这项技术可以及早发现那些可能对患儿生命产生重大影响的罕见疾病。     瑞孚迪的这项首创研究证明了全基因组测序在对看似健康的新生儿的筛查中存在重......

科学家解析百余“神奇蘑菇”基因组以培育新品种

科学家收集了几十种“神奇蘑菇”的基因组数据,以了解驯化和培养是如何改变它们的,从而培育新品种蘑菇。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当代生物学》。裸盖菇的商业品种缺乏遗传多样性,因为它们被驯化为人类使用。而澳大利亚......

一二三四代测序如何分类。本文揭晓答案

作为生命科学及医疗产业“皇冠上的明珠”,基因测序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广泛运用于与健康相关的各类场景中,如孕产前筛查及遗传病检测、病原微生物诊断及溯源、肿瘤防治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场景,极大地助力了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