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9-22 11:34 原文链接: 北京这块玉米地价值超百亿,但就算王健林也买不到

  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盖高楼”是开发商们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降低开发成本并获取高额利润的基本手段。在房地产市场火热的当下,不少大城市已是地王熙攘,北京更是堪称寸土寸金。

  然而,在北京北三环核心地段,却有两块“一马平川”的农地,种植其上的玉米等作物安静地生长,与环绕四周的高楼大厦“格格不入”。

  是不是感觉来到了郊区?

  地是谁的?为什么没被开发?带着这些疑问,每经记者决定前去一探究竟。

  “世界最贵”,业内估值超百亿

  事实上,北京北三环皂君庙路旁这片面积约150亩的田地,近日已引起了部分媒体关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田地正位于皂君庙路东侧,北靠联想桥,虽然城市交通早高峰已经过去,道路上川流不息的汽车和行人依然难掩此地的繁荣。与田地一路之隔,中国农业科学院坐落于此,人民大学、北航、中央财大、北师大、北交大均距此地不远。

  记者查阅多家房地产网站后发现,皂君庙周边地区的房价早已突破6万元/平。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估算称:“如果按地价9万/平估算,容积率为2,那么150亩地就值180亿。”

  于是,有网友称其为“世界最贵玉米地”。

  从皂君庙路往北,大约500米处,是另一块面积稍小的农田。周围高楼林立、道路环绕,让这两块开阔的农田显得格外醒目。

  一些路过的市民会拍照留念。

  记者看到,两块农田均用铁栅栏围了起来,部分地块种植着玉米等农作物,其它地块目前处于空置状态。皂君庙路旁的农地上还有4位中年人在干着农活。

  来到栅栏入口,记者向两位看管人员询问得知,原来两块农地均是旁边中国农业科学院的试验田,目前一部分用于种玉米,一部分用于种小麦。一位看管人员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这块地离农科院很近,很早以前就是农科院的试验田,学院的老师来这里做试验(杂交等)也很方便。”

  此外,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这片试验田其实大有来头,年岁比新中国的年龄都长!据中国青年网报道:

  这些田地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之前,是大钟寺的庙产。1938年,当时的“中央农事试验场”收购觉生寺(大钟寺)土地200多亩辟为试验农田。1941年,“中央农事试验场”已经更名为“华北农事试验场”,再次从大钟寺的管理者手里收购一部分土地。解放后,这些科学试验田归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成为农业试验田。

  曾经有一起种子被盗事件引起轰动。有一年,中国高油玉米奠基人、玉米遗传育种专家宋同明教授试验田里最有价值的试验品种不翼而飞,让宋教授痛心不已。这些种子在常人眼里是几株玉米穗,但损失无可估量。专家分析,以一个新品种一年推广1000万亩为例,一亩地增产30公斤,一年就增产3亿公斤,被大面积种植后还会带来更大增收效益。

  有媒体报道称,这片试验田最早约有4000亩,但随着北京城区不断扩大,农科院的试验田不断萎缩,如今仅剩下这150亩。

  商业开发?抱歉,想都别想!

  今年北京新增供地政策进一步收紧,土地已是寸土寸金,虽然这两块田地被冠以“世界最贵”之名,但如果真有人想打三环内唯一的两块农地的主意,那可真是“想多了”。

  早在1998年,国务院颁布的《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就规定,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管理。所谓基本农田,就是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该条例还规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者占用。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建窑、建房、建坟、挖砂、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

  而且,今年8月4日,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联合发布《关于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的通知》,要求把全国15.46亿亩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落实到用途管制分区,落实到图斑地块,实现上图入库、落地到户,划准、管住、建好、守牢永久基本农田。

  国土部相关负责人还表示,永久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擅自改变用途,坚决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农化”。

  试验田关乎粮食增收

  保护耕地便是保障粮食安全,而试验田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著名玉米育种专家黄长玲就曾表示,玉米育种的周期在10年左右,这还是在每一步都很顺利的情况下。

  这就意味着,农作物实验也需要较长的周期,用作试验的农田当然也很难短期改变。要实现农产品增产增收,保护试验田也尤为重要。

  记者还了解到,农科院的这两块实验田就曾经诞生过小麦新品种。有一年麦收前,北京突然下起了大雨,大雨过后经历太阳炙烤,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主任何中虎发现,他用来做试验的许多麦子都被烤死了。

  然而,何中虎却发现有一行麦子还顽强地活着。“由于这片试验田面积有限,我就在这个巴掌大的地方发现了这个宝贵的材料,真是欣喜若狂,如获至宝。”何中虎说。

  第二年,何中虎将这一材料移至昌平试验田里继续种植观察,还是麦收前又遇到高温炙烤,其他材料都死了,惟独它幸存下来,由此,诞生了一个小麦新品种——在生长后期抗高温性能突出的“中麦629”,最终大面积推广。

  如此看来,这两块身处闹市的农田,其价值可能远非一般商业价值所能衡量。或者说,科研是无价的。

  所以,在北京生活的朋友们,路过此地时,不妨放慢脚步,享受一番难得的“田园风情”。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要提醒大家:

  偷偷掰玉米是不对的哦!

相关文章

与时间赛跑!这片试验田打响“麦收保卫战”

5月底,河南多地持续出现阴雨天气,给部分地区“三夏”麦收造成一定影响。为了降低天气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河南各地提前谋划、多措并举,确保成熟的小麦能够及时收获。近日,河南新乡再次迎来阵雨,位于新乡县的中......

中国野生刺葡萄抗白腐病遗传位点获揭示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葡萄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发现了起源中国的野生刺葡萄抗病遗传位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园艺研究》(HorticultureResearch)上。中国野生刺葡萄。中国农科院......

最新研究解析碳4解剖学结构形成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研究发现控制水稻碳3、碳4小脉发育新机制,为在碳3水稻中有效组装碳4解剖学结构提供新的基因资源和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植物细胞》(......

深耕“试验田”打造新生态

12月12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江苏产研院”)与世界顶尖的先进材料公司德国肖特集团,在苏州高新区签署“全球创新伙伴”合作备忘录。双方将通过“全球创新伙伴”合作平台,在开放创新体系内寻找更......

这个“图书馆”助广东育成一批优质品种

15万份目前,广东省农科院拥有国家种质资源圃(分圃)6个、农业农村部种质资源圃3个、广东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中心库)1个、省市共建库(圃)11个。广东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中心库)是广东农作物种质资......

中国农科院11项成果获2019—2021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2019—2021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获奖情况,中国农业科学院共11项成果(个人)获奖,其中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2人,农业技术推......

黄麻耐盐适应机制和驯化历史获揭示

记者10月11日从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获悉,该所联合国内外3家单位,通过基因组、转录组、表观修饰组联合分析的手段,揭示了黄麻耐盐适应机制和驯化历史,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黄麻11个重要性状的候选位......

259万!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仪器设备购置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东长岛迁飞昆虫科学观测实验站仪器设备购置项目公开招标公告2022年09月08日15:55公告信息:采购项目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东长岛迁飞昆虫科学观测实验站仪......

北京农学院花费140万元购入核酸蛋白检测相关仪器设备

近日,北京农学院发布《北京农学院实验室生物仪器设备购置项目》中标公告,花费140万元从北京圆融正通科技有限公司购入核酸蛋白检测仪已经相关设备。详细信息如下:一、项目编号:110000222102000......

鲁氏菌基因缺失标记活疫苗首发上市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27日发布信息,研发历时18年,由该研究所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制的布鲁氏菌基因缺失标记活疫苗产品在中国首发上市。该疫苗的应用,将有效降低布鲁氏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