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Cell杂志SnapShot专栏介绍了表观遗传研究的检测方法,这四种方法包括:亚硫酸氢钠测序法(bisulfite sequencing)、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技术(chromatin immunoprecipiation sequencing)、开放染色质测定(determination of open chromatin),以及3D染色质捕获分析(3D chromatin capture)。

  3D染色质捕获分析

  虽然十年前我们就获得了人类基因组序列的线性图谱,但是对于其空间组织的破译,还才刚刚起步。最近的研究表明,远程基因组元件,如增强子和启动子,能通过染色质相互作用被带入其它区域,调控临近位置的基因转录。这打破了我们之前对于基因调控的理解,也指出了三维染色质结构的重要性。

  近年来,染色质构象捕获(chromatin conformation capture)及更高通量的衍生技术的出现,有助于研究人员阐明染色质的复杂结构。这些技术提供了长距离的染色质相互作用,但不能扩展到整个染色质相互反应组。之后,马萨诸塞大学的Job Dekker开发出了HiC,将3C与新一代测序相结合,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查看3D染色质相互作用。

  尽管这些技术能提供染色质相互作用的全局视图,但近年来染色质捕获方法也许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分辨率更高,提供更为精细的染色质相互作用组图谱。如果这真的能实现,将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基因调控和人类疾病。

  荷兰和以色列的研究组介绍了一种4C-seq技术,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分辨率,描绘染色质相互作用,为更准确,更细致的解析特殊功能元件的调控相互作用铺平了道路。

  他们的方法首先与正常方法无异,也是联合消化和DNA连接两大步骤,这些连接后的DNA通常含有多个限制性片段,因此研究人员进行了又一轮的,不同限制性内切酶的消化,然后通过反向PCR扩增DNA目标区域特异性连接信号,最后利用新一代测序平台进行解析。

  此外还有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个集成方案,可以在未知这些技术或生物来源的前提下,消除Hi-C数据中的许多误差。换句话说,通过一种无偏差方式消除了误差。其核心假设是,在一个无误差实验中,所有的基因组区域应该通过同一“可见性”进行分析,这样实验中观察到基因组区域的概率就相同了。而且作者假设每对相互作用的可见误差是会消失的,也就是说,这种偏差是随着相互作用的两个区域各自作用区域出现的误差而出现的。

  在这些假设的基础上,Hi-C原始计数矩阵可以反复验证,在一个重复循环中,Hi-C图谱的每一组分都能通过两个互作区域的可见误差产物区分开来。研究人员也在人淋巴母细胞系实验中验证了这种方法,获得结果出现的误差与近期概率方法计算出来的限制性片段水平误差相关性很好,从而相互确认了这两种方法的作用。

  利用开放染色质分析癌症

  染色质是在细胞核中的材料,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凝结形成染色体,是由DNA、被称为组蛋白的蛋白质和RNA组成的。每种类型的细胞都有一个特有的染色质结构,包括封闭的染色质——紧紧缠绕在核小体周围并且相对不活跃,和开放的染色质——宽松的材料片段,与编码在DNA中的调控元素相互作用。

  美国Jackson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精确和可靠的方法——开放染色质的全基因组分析,来识别引起特定类型白血病的细胞,他们表示分析大量肿瘤细胞中的开放染色质,可以提供一种可能的改进方法,来识别癌细胞的起源,因为染色质结构有着细胞类型的特异性。

  这项研究通过精通人类基因组学的计算机科学同事之间的密切合作,利用对我们来说崭新的先进基因组和基因组测序技术,迅速从这些技术中提取最大价值,将研究结果与人类基因组数据进行整合和比较,揭示最具有转化相关性的潜在生物学机制。

相关文章

综述:化学干预靶向致癌m6A修饰蛋白

RNA表观遗传学为基因表达调控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以RNAm6A甲基化修饰为代表开辟了RNA表观遗传的研究新方向。首个m6A去甲基化酶FTO的发现证实了m6A修饰的动态可逆性,成为推动m6A领域发展......

研究人员发现防御纳米粒子的祖先表观遗传防御机制

来自芬兰综合方法开发与验证中心(FHAIVEFHAIVE)和坦佩雷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与纳米粒子暴露有关的新型反应机制,这种机制在不同的物种中是共享的。博士研究员GiusydelGiudice博士......

国外新技术可同时绘制多个表观遗传标记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和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科研人员开发了Nano-CT,可以同时探测单个细胞和数千个细胞中的几种不同组蛋白标记,更详细地研究小鼠大脑中细胞如何获得独特属性和专门化。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生物......

光谱生物技术及应用分会:设计仪器方法探索生命奥秘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2020年11月1日,第21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暨 2020年光谱年会,在四川成都世外桃源酒店继续召开。在第一天大会报告后,组委会安排了精彩的分会报道,光谱生物技术及应用......

DNA甲基化参与调控大豆等表观遗传研究新进展

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cystnematode,SCN;Heteroderaglycines)病是引起大豆减产的病害之一,研究大豆-线虫互作机制对提出新的病害防控策略、培育抗胞囊线虫病的大豆新品......

杀虫真菌侵染附着胞分化形成的表观遗传机制及调控通路

3月26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昆虫发育与进化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王四宝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魏刚研究组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Advances)上在线......

科研人员发现鸡脂肪肝综合征表观遗传标记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鸡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在鸡脂肪肝相关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通过DNA甲基化测序与LncRNA测序等手段发现了与鸡脂肪肝相关的重要表观标记。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分......

CellRep:科学家们鉴别出促进细胞发生癌变的关键机制

当引导干细胞向体细胞转化的机制被正常关闭时,细胞就会发生癌变,识别阻碍这一过程的机制或有望帮助科学家们寻找新型的癌症研究靶点;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普渡大学......

遗传发育所曹晓风团队开辟水稻表观遗传研究新方向

DNA测序技术发明之后,科学家们认为自己可以通过DNA全基因组测序解析生命的全部密码。渐渐的,他们发现有些重要信息并不编码于DNA序列里面,即便基因序列没有发生变化,生物体的表型也可以改变。这种研究被......

NCB|肝脏再生与类器官形成中表观遗传重塑过程

在成体肝脏中,生理条件下细胞迭代的速率较低。而肝脏遇到组织损伤的情况下,细胞则能够高效地发挥再生能力【1-4】。最近有研究发现,胆管细胞能够发展成为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肝脏类器官,并且具有分化成为肝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