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高福院士在自然出版社与川大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STTT)上发表了发表PD-1/PD-L1抗体展望,高福院士为该文的通讯作者,谭曙光助理研究员为第一作者。

  免疫治疗是目前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是目前多个制药企业的研发重点项目。特别是,目前PD-1抗体和PD-L1抗体的临床治疗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默沙东制药的PD-1抗体Keytruda(pembrolizumab,MK-3475)和百时美的PD-1抑制剂Opdivo(Nivolumab, BMS-936559)都已经获得FDA批准上市,这两个药物目前在进行多个临床试验,希望扩大适应症。同时值得关注的在研有罗氏的PD-L1抗体药物MPDL3280A,阿斯利康的PD-L1抗体药物MEDI4736,默克与辉瑞合作开发的PD-L1抗体avelumab等,这些药物目前均在进行临床实验。然而遗憾的是,这些抗体药物的作用分子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而细胞程序化死亡受体-1(PD-1,programmed death 1)与细胞程式死亡-配体1(PD-L1,programmedcell death-Ligand 1)结合,可以传导免疫抑制信号,降低T细胞的增生,从而起到免疫抑制作用。PD-1是CD28超家族中的一员,作为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在肿瘤微环境中大量表达,但肿瘤细胞可以在自身表面产生PD-L1,当T细胞表面的PD-1识别PD-L1后,能抑制T细胞的活化或诱导T细胞凋亡,抑制免疫反应的发生,从而使肿瘤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阻止PD-1和PD-L1相互识别过程,可以解除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隐身”效果,从而实现对肿瘤的免疫治疗。PD-1和PD-L1均可作为治疗的靶点,PD-1抗体与PD-L1抗体均可阻止二者的相互识别,增强T细胞免疫应答,从而使T细胞能够识别并杀死肿瘤细胞。

  2016年,高福院士团队通过结构免疫学平台,成功解析了avelumab抗体与人PD-L1分子的复合物结构,同年,宋海卫教授团队也成功解析了pembrolizumab和PD-1作用的复合物结构。在这篇展望中,高福院士总结了这两项研究的成果,指出了目前研究尚未解决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如何开发更有效的PD-1抗体和PD-L1抗体、小分子药物以及其它蛋白和非蛋白抑制剂

  从这两项研究发现的复合物结构中可以看出,单克隆抗体主要通过其重链和的轻链的CDR loop与PD-1/PD-L1进行结合,而免疫启动离不开fragment crystallizable(Fc)区域。Avelumab抗体主要通过其重链的三个CDR loop与PD-L1相互作用,而轻链的CDR1和CDR3 loop则贡献了部分相互作用。PD-L1主要通过其C,C’,F和G折叠片及CC’ loop与avelumab相互作用,其中CC’ loop同时与avelumab的轻链CDR3和重链CDR3相互作用并有多个氢键参与。通过对avelumab抗体与PD-1竞争结合PD-L1机制的分析,发现avelumab主要通过其重链的CDR2与PD-L1的F和G折叠片结合来竞争PD-1与PD-L1的相互作用,其在PD-L1上的结合区域与PD-1与PD-L1相互作用区域部分重叠。研究还表明,avelumab与PD-L1的亲和力(Kd)为47.2 pM,远高于PD-1与PD-L1相互作用亲和力(0.77-8.2 μM)。因此,高亲和力的avelumab通过其重链CDR2结合PD-L1的F和G折叠片后能够阻止PD-1结合PD-L1,进而阻断PD-1/PD-L1的相互作用。

  此外,高福院士也指出,尽管PD-1和PD-L1的单克隆抗体取得了成功,但尽管小分子抑制剂或低分子量蛋白药物或许可能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首先,单克隆抗体与PD-1/PD-L1的结合需要两者相互靠近,但单克隆抗体分子量太大,很难在肿瘤微环境中达到所需要的浓度;其次,保留了Fc片段和单克隆抗体会引起免疫毒性反应。而目前对于结构的解析,为小分子抑制剂及低分子量蛋白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简介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STTT)是自然出版集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出版的全英文生物医学专业期刊(网站:http://www.nature.com/sigtrans,点击本网站最下方"阅读原文”)。主编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Carlo M. Croce教授(美国三院院士,Cancer Research前主编),UCSD的张康教授、川大华西医院魏于全教授担任。有来自全球等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多位相关领域的近百位著名学者组成编委会。

相关文章

我国医学专家最新研究揭示肿瘤免疫治疗全新靶点

在肿瘤治疗中,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的出现,为临床肿瘤治疗带来了深刻变革。记者13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的最新研究揭示了肿瘤免疫治疗的全新靶点:CD3L1抗体,有望为肿瘤免疫治疗带来新的突破。据悉,复......

天津大学针对结直肠癌免疫治疗取得新突破

日前,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英才副教授吕春婉团队成功研发新型结直肠癌免疫治疗药物,相关成果已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纳米》。结直肠癌潜伏期长、死亡率高,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顽症。在诸多疗法中,免疫疗法被认为......

连发两篇!仁济医院发现肿瘤免疫治疗新靶点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干细胞中心、肿瘤系统医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桂俊团队同合作者揭示了肿瘤免疫治疗新靶点,为开发新的肿瘤免疫治疗手段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分别发表于《细胞—代谢》和《先进科学......

全球首个肺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研究获进展

1月16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教授陆舜牵头开展的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用于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围手术期治疗的Ⅲ期研究(NEOTORCH)成果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这成为全球......

还有新活儿!武汉大学舒红兵团队再取进展

与单一治疗相比,PD-1阻断和IL-2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抗肿瘤疗效。联合治疗的协同作用的潜在机制仍然是谜。2023年11月6日,武汉大学舒红兵及李姝共同通讯在CellResearch(IF=44)在线......

首个国产PD1免疫治疗儿童肿瘤临床数据出炉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翼鷟教授团队在SignalTransductionandTargetedTherapy期刊发表了题为:Safetyandclinicalefficacyofsintilimab(......

肝细胞癌患者免疫治疗领域研究取得进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越来越多地用于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目前评估ICIs治疗的临床试验大多数针对的是肝功能Child-PughA级患者,然而临床实践中许多晚期HCC患者的肝功能为Child-PughB级,这导......

研究或发现提高胰腺癌免疫治疗效果关键“钥匙”

免疫治疗已被证实可以在多种实体肿瘤中产生明显疗效。然而,对于有“癌中之王”之称的胰腺癌,免疫治疗方案一直疗效不佳。记者11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率先发现了“富含半胱氨酸蛋白1”(CRIP1)在胰腺癌免疫......

中国晚期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实现“零”突破

6月4日,记者从“零”的突破——TORCHLIGHT研究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江泽飞教授牵头组织、全国56家参研中心联合开展的一项被称为TORCHLIGHT的研究显示,与注射用紫杉......

新研究助力晚期食管鳞癌免疫治疗精准化

长期以来,对于晚期食管鳞癌的治疗以单纯化疗方案为主,但患者生存获益有限。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徐瑞华团队在晚期食管鳞癌免疫治疗方面取得了前瞻性转化研究成果。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癌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