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2-09 09:47 原文链接: 丁肇中:AMS太空实验结果颠覆人类对宇宙线认识

  当地时间12月8日,北京时间12月9日凌晨两点,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科学家丁肇中教授主持的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在欧洲核子中心(CERN)发布了五年太空实验的结果,部分结果显示:AMS通过准确测量铍-硼流强比例,得到关于宇宙线在星系间传播时间的信息,测得银河系宇宙线的年龄大约是1200万年,这是人类首次获得宇宙线的相对准确年龄;“对1650万电子和108万正电子的测量显示,电子流强与正电子流的强度不同,随能量变化的行为也不一样。”AMS的这一测量结果颠覆了以往实验结果,刷新了科学家对宇宙线的认识;利用3亿个质子事例,AMS将质子流强测量达到1%的精度,结果显示,“质子流强不能被简单地描述成单一的幂律谱,质子能谱指数随能量变化。”这颠覆了人类之前对宇宙线的普遍认识。

  9日凌晨,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AMS热系统总负责人、山东大学空间热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程林教授刚刚与远在日内瓦的丁肇中教授通完话。“AMS测量的这些涵盖多种宇宙线粒子的精确而独特的数据,不是拓展了人类‘已知的边界’,而是拓展了‘未知的边界’,就好像我们在若干万年之前,可能只知道有北京,但不知道有上海,但通过AMS的突破,我们不仅发现了上海,也发现了香港、新加坡……我们‘未知变已知’的领域扩大了。”程林说,“用一个并不十分恰当的比喻形容来形容这次AMS的突破,那就是如果说我们之前对宇宙线的认知是一只‘乒乓球’的范围,现在已经扩展到了一只‘足球’的面积。”

  据了解,宇宙线(即“宇宙射线”)是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是人类获取太阳系外物质样本的唯一渠道,被认为是传递“宇宙大事件”的信使和发现“宇宙加速器”的探针。丁肇中认为,组成人类已知物质的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只占宇宙的不到5%,而宇宙中95%以上的物质看不见、摸不着,因此称之为暗物质(包括暗能量)。暗物质无法直接观测,却能干扰星体发出的光波或引力等,其存在能被明显感受到。

  为寻找暗物质而远赴太空的AMS,每天不间断地纪录与采集数以亿计的数据信息,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探测了宇宙线中正电子流强,正电子比例,反质子-质子比,以及电子、正电子、质子,反质子、氦核以及其它核子的流强,试图找到暗物质的“蛛丝马迹”。

  程林表示,“人类通过研究宇宙线来寻找暗物质,根据对电子、正电子和质子流强等的测量数据,建立了很多不同的物理模型。但AMS的突破在于,它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探索宇宙线,由此形成一个全新的物理模型,就好像原先是‘X+Y=Z’,现在却发现不是这样,而是‘X+Y=W’。用丁肇中先生的话来说,就是AMS项目做了五年,得出了很多不一样的结论,颠覆了我们对宇宙线的认识。”

  据了解,丁肇中这次发布的太空实验结果,包含着几项大的突破:

  通过对1650万电子和108万正电子的测量,AMS探测结果显示电子流强与正电子流的强度不同,随能量变化的行为也不一样。在60GeV(GeV是能量单位,表示十亿电子伏特。电子伏特代表一个电子在经过1个伏特的电场加速后所获得的动能)以上,正电子、质子和反质子的流强显示出一样的随刚度变化的行为,而电子的行为则完全不同。这一结果与以往实验结果完全不同。

  宇宙中的反质子非常稀少,是质子的万分之一,因此,对反质子的精确测量要求异常苛刻。AMS用了5年的时间准确分辨出349000个反质子事例,其中探测到2200个能量高于1000亿电子伏特的反质子事例。这不容易,因为宇宙线反质子的实验数据是了解宇宙中反质子起源的基础。与此同时,质子是宇宙线种最丰富的粒子。AMS利用3亿个质子事例,将质子流强测量达到1%的精度。结果显示,质子流强不能被简单地描述成单一的幂律谱,质子能谱指数随能量变化。这一结果改变了几十年来对宇宙线的普遍认识。

  同时,AMS通过7个子探测器鉴别了不同种类的基本粒子和原子核,包括氦、碳、氧等轻原子核和更重的原子核,一直到铁核。AMS测量的碳-氦流强比和氧-碳流强比是与刚度无关的。而出乎意料的是,质子-氦流强比却随着刚度的增加而迅速但平滑的下降。AMS也测量了其他的次级宇宙线,包括硼和铍。测量铍-硼流强比例将能得到关于宇宙线在星系间传播时间的信息。AMS通过这一测量测得银河系宇宙线的年龄大约是1200万年。同样重要的是,硼-碳流强比没有任何显著的结构,与很多宇宙线模型的预言不同。

  “AMS的这次突破,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找到暗物质指日可待?”程林并不这样认为,他表示,“寻找暗物质没有时间表。目前可能只是刚刚开了个头,可能以后还要花五年、十年,甚至更多时间才能有更大收获,但科研的意义更在于探索的乐趣,以及这其中意想不到的发现。”

相关文章

“做基础研究要对自己有信心”

“不要盲从专家的结论”;“做基础研究要对自己有信心,做你认为正确的事”;“不要因为大多数人反对而改变你的兴趣”;“对意料之外的现象要有充分的准备”;…………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近日做客中国科学院大......

大湾区科学论坛直播|丁肇中等诺奖得主做报告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1087.shtm直播时间:2023年5月21日(周日)下午16:30直播平台:科学网APP(科学网微......

“阿尔法”新冠变异病毒“逃跑”机理揭示

国际战“疫”行动据《纽约时报》8日最新消息,一项新研究揭示了最初在英国发现的变种病毒“阿尔法(α)”是如何逃避人类免疫系统的:α携带的一种突变可使其产生更多Orf9b蛋白,这些蛋白质聚集在人类Tom7......

AMS在Pittcon2020上展示自动湿式化学和近红外分析仪

AMS联盟和联合科学®、即KPM分析公司,在Pittcon2020展示环境,农业和食品应用及其先进的分析解决方案,帮助维护品牌完整性,提高效率,并降低在线或实验室中过程或质量控制的成本。来自AMSAl......

丁肇中谈与国内科学家合作40年体会

11月7日,83岁的美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在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国际战略研讨会上,回顾了40年来与中国科学家合作的物理学研究成果。“中国有很多世界一流的实验物理科学家。他们有想象力、有......

诺奖得主丁肇中的42次“纠错”:科学容不得半点马虎

 当设计师汇报方案时,丁肇中教授把自己的座位移到离大屏幕最近的位置,皱起眉头,盯紧PPT中的每一处细节。3个小时里,这位82岁的老人质疑、纠错、再质疑、再纠错,把气氛搞得像一场考试。诺贝尔奖......

科学研究要保持强烈的好奇心

——诺贝尔奖获得者、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丁肇中访谈录已经82岁高龄的诺奖获得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丁肇中还没有退休,早八点至晚八点的12小时工作量并没有让他感到疲惫,因为浩瀚宇宙中的那些未解之谜仍在吸引......

丁肇中:大科学项目,要选对题目

反物质是否存在?暗物质源于何处?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著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领导的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团队,一直在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7月7日,丁肇中造访山东大学时表示,这些......

丁肇中演讲启发的“中国科学家的升官悖论”

世界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2018年7月6日在山东大学发表演讲,介绍了自己经历的现代物理的重要实验以及自己做自然科学研究的体会。在演讲中,他还特别指出:中国的科学家一有成绩以......

丁肇中:2024年暗物质来源或有决定结果

 今天上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在山东大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随着AMS项目的进展,到2024年,周期表上的元素可以推到什么地方,反物质最终结果是什么,暗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