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2-20 10:15 原文链接: 固体电解质研究有望提高手机电池安全性

  锂离子电池被广泛用于手机等电子产品,但在温度过高时,电池中的电解液存在易燃易爆的风险。美国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筛选出21种固体物质,这些物质有望替代锂离子电池中的易燃电解液,提高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安全性。

  液体电解质价格低廉,具有良好的离子传导性,在电池正负两极间传输锂离子。相比之下,固体电解质稳定性更高,不易燃烧爆炸,其较为坚硬的质地还能使电池的结构更为牢固。不过,人们迄今尚未找到一种廉价的固体物质,能够在室温下拥有堪比电解液的性能。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在英国《能源与环境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结合以往数据,建立起预测性模型,从12831种含有锂元素的固体物质中筛选出21中最具潜力的固体电解质。

  研究人员介绍,已知含锂复合物数以万计,大多数未经测试,其中有些可能是良好的导体。他们收集了过去几十年所有已知有关这些含锂复合物的科学数据,并开发出计算机模型,让计算机从有限的数据中学习如何辨别可取和不可取化合物。

  计算机模型根据多个标准来预测哪些含锂固体物质有潜力成为电解质,其中包括结构和化学稳定性、充裕程度、成本、通过电池回路传导锂离子的能力等。

  研究报告主要作者奥斯汀·森德克介绍说,计算机模型从庞大的含锂物质数据库中筛选出21种最有潜力的固体电解质,只需几分钟就完成筛查,速度是现有筛查方法的100万倍。研究项目的大部分时间是用于收集和整理数据,建立决定模型预测可信度的指标。

相关文章

4项锂离子电池相关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

根据标准化工作的总体安排,现将申请立项的《电子电器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等4项强制性国家标准计划项目予以公示(见附件1、2),截止日期为2024年6月8日。如对拟立项标准项目有不......

华东理工大学在锂离子电池领域获新突破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江浩和化工学院教授李春忠在锂离子电池富镍单晶三元正极材料理性设计和创新制备方面的取得新进展,为设计和合成具有优异循环稳定性的高比能单晶富镍三元正极材料提供了理论......

科学家开发出新型“鸡尾酒电解液”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忠帅团队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冯新亮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余彦教授合作,基于多组分添加剂的协同效应,开发了一种具有普适性的新型“鸡尾酒电解液”,通过在正极和负......

科学家开发出新型“鸡尾酒电解液”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忠帅团队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冯新亮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余彦教授合作,基于多组分添加剂的协同效应,开发了一种具有普适性的新型“鸡尾酒电解液”,通过在正极和负......

响应设备更新政策|锂离子电池材料表征解决方案

锂离子电池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需求的不断提高,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竞争日益激烈。为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比容量等关键技术参数,在严格控制现有原材料质量的基础上,还需不断开发出新型正负极、隔膜和电解质......

新型锂电池在70℃到60℃环境下“充放自如”

从电解液的特性着手,锂离子电池的快充难题有了新突破。2月29日,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范修林研究员团队与国内外科研人员合作,在国际期刊《自然》发表论文。科研团队设计出一款新型电解液,能够支持高比能......

新型隔膜提升锂离子电池安全性

记者1月9日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材料中心科研人员与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合作,利用重离子辐照技术和化学蚀刻工艺,成功研发了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耐高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化学所锂电池硅基负极研究取得进展

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开发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的锂离子电池至关重要。相较于传统石墨负极,具有更高理论比容量的硅基材料被认为是颇有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硅基负极在充放电时存在较大的体......

研究揭示电解液活性物质结构对锌沉积的影响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先锋和研究员袁治章团队在碱性锌铁液流电池电解液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通过调节锌活性物质的配位结构,揭示了其对锌沉积的影响机制,实现了碱性锌铁液流电池的高效稳......

硅基超亲电解液锂电池隔膜研究获进展

能量型锂金属电池作为下一代电化学储能技术,是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展的基础。然而,在构建高比能锂金属电池的条件(如欠锂、低电解液用量等)下,锂枝晶不可控生长和中间产物穿梭等问题制约了产业化进程。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