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2-06 09:17 原文链接: 北京理工大学:运用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净化空气

  2月1日 出版的Nature杂志以《金属有机合物在空气过滤领域的应用(Metal–organic mix for air filters)》为题,关注了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王博及其团队将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s)材料应用于空气过滤净化方面的研究成果。

  据介绍,MOFs材料是一种多孔结晶材料,由有机骨架和金属离子组成,这种材料可以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实现对大量的细微颗粒物的捕获。王博团队合成了三种MOF结晶化合物,并且使他们附着到不同的基材表面,包括纺织物、泡沫材料和塑料材料,实现了双面热滚压加工。

  经过实验室检测,在室温下的空气过滤结果显示,该种材料能够有效地将空气中的pm2.5和pm10污染物降低99.5%,只有在200 °C的时候才出现较少的效率损失。 另外,该种材料在过滤方面的潜在应用还包括家用吸尘器的灰袋材料和汽车排气管装置领域。

  王博团队在该领域的研究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技术积累,下一步将深入推进其技术转化和产业化。

相关文章

我国学者实现金属团簇“油到水”相转移的荧光调控

科技日报合肥5月10日电 (记者吴长锋)记者10日从安徽大学获悉,该校化学化工学院朱满洲/康熙团队在金属团簇荧光调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化学领域国际期刊《德国应用化......

白矮星表面首次发现金属“疤痕”有助恒星演化研究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科研团队在使用智利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VLT)时,首次在一颗白矮星WD0816-310的表面观察到金属“疤痕”。这些疤痕是恒星在吞噬其周围行星和小行星后留下的明显标志。研究......

二维金属碲化物材料迈入宏量制备“新时代”

2023年6月,吴忠帅收到了一份来自《自然》(Nature)的审稿意见。打开邮件,其中一位审稿人的拒稿意见提的非常刁钻,里面密密麻麻的问题让他有点不知所措。但是科研如同“登山”,他认为:“既然决定了研......

我国科学家基于液态金属构建“人工树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刘岗研究员团队与国内外多个研究团队合作,研制出将半导体颗粒嵌入液态金属实现规模化成膜的新技术,并构建出新型仿生人工光合成膜,其具有类似树叶的功能,在太......

重大材料突破!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高抗疲劳3D打印钛合金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介绍,该所科研人员近期制备出具有高抗疲劳性能的3D打印钛合金材料,未来有望在航空航天领域发挥作用。该成果于北京时间2月29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由科普世界提供据了解,理想......

新型“水电池”在压力下不会爆炸

研究人员展示“水电池”。图片来源:卡雷尔·穆拉瓦·理查兹。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和中国辽宁大学联合团队发明了不会着火或爆炸的可回收“水电池”。新开发的电池处于水储能设备这......

光打印金属纳米结构新法面世

据《先进材料》杂志报道,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基于光的打印金属纳米结构的方法。这种方法比目前任何可用技术都更快、更便宜。具体而言,它比目前的传统方法快480倍,成本仅为原方法的1/35。......

福建物构所金属有机π团簇理论研究取得进展

非线性光学材料在原子冷却、量子信息存储、光子飞轮和光开关方面的应用展现了广阔前景。团簇是化学领域中重要的结构单元,但是现有的团簇理论大多侧重于对几何构型的解释,对其性能特征的描述相对较少,探索团簇结构......

NanoEnergy综述:特定金属−氮−碳活性位点的调控策略

【内容速览】目前,最先进的电催化剂仍然严重依赖于传统的贵金属基纳米粒子,其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且资源稀缺。而热解型的金属、氮共掺杂的碳材料金属−氮−碳(M−N−C)成本相对低廉,催化性能优异,成为当前性能......

衡昇质谱与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共建质谱实验室

2023年12月11日,衡昇质谱(北京)仪器有限公司宣布与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以下简称“川大分测中心”)共建质谱实验室。双方将依托该共建实验室,深耕元素标记与单纳米颗粒领域研究,力争取得更多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