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4-18 15:43 原文链接: 东南大学与“阿尔法磁谱仪”项目合作15年纪实

  和很多学校的新校区一样,东南大学的新校区也坐落于古都南京南郊的一片经济开发区里。这里虽没有六朝风月沉淀下的历史沧桑,但也有着一份独特的宁静与平和。

  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就在这座安静的校园里。沿着学院教学楼的楼梯拾阶而上,会看到旁边墙面上悬挂着的一幅题有“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字样的书法作品。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出自《诗经》,当今的人们常用它比喻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但对这句话不熟悉的人看到“日”“月”二字,首先想到的却很可能是浩瀚的天际。

  虽然这种理解并不正确,但在这里却显得很贴切。因为这座普通建筑,乃至这座校园本身,的确和我们头顶上的宇宙苍穹有着太多的联系,而且这种联系已经持续了整整15个年头。


丁肇中(左四)与东南大学AMS团队合影。    

  跟世界冠军“练球”

  故事还要从上世纪末开始说起。

  1998年,国际科学界发生了一件引人注目的事件。由著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主持研发的“阿尔法磁谱仪(AMS)”搭乘发现号航天飞机腾空而起。

  “阿尔法磁谱仪的主要作用是寻找太空中的反物质和暗物质。”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罗军舟介绍说,此次实验获得了一些有用的数据,但并没有达到丁肇中的预期。他将原因归结于探测器的探测能力不够,因此决定设计一个能力更加强大的探测器。

  这就是目前依然在宇宙中寻觅反物质和暗物质踪迹的AMS-02探测器,正是基于这项研究,东南大学开始和丁肇中共同开启探索宇宙中最神秘物质的合作。

  基于AMS-02项目研究的前沿性,丁肇中需要在全球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中寻找合作伙伴,中国的高校自然也是他的潜在合作伙伴。然而,这一工作最初在国内开展得并不顺利。

  “当时很多高校都觉得这项工作有些‘悬’,既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最终却不一定能获得什么成果,学校本身事情就很多了,怎么还会有多余的精力呢?”罗军舟回忆说。

  然而,偏偏有人不这么看。这其中就包括了罗军舟的导师,时任东南大学校长顾冠群。

  作为我国著名的计算机网络专家,顾冠群看到了AMS-02项目背后巨大的研究价值。除此之外,爱好运动、平时爱打乒乓球的他还有着另一套更为“朴素”的理由:“丁教授是伟大的科学家。换句话说,他就是‘世界冠军’,跟着世界冠军一起练球,以后肯定能培养出世界冠军。”

  2002年,东南大学成为了国内第一所参加AM-02实验的高校。同年,以顾冠群为组长的AMS项目领导小组在东南大学成立,同时成立的还有AMS专家组,以及一支兼跨无线电、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机械、物理、仪器、电气等学科的科研队伍。

  这并不容易。要知道,本世纪初正是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急速扩张的时期,各个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力量并不富裕,为了一项很“悬”的工作而投入如此大的精力,这在国内高校中并不多见。

  从黑头发跑到白头发

  从2002年签署合作协议开始,AMS-02项目就成为了顾冠群心中一份长久的牵挂。以至于当2007年疾病缠身的他即将走向生命的终点时,依然不断叮嘱自己的学生,一定要把AMS做好,一定要让它上天……

  四年后的2011年,顾冠群的遗愿终于实现了——由东南大学参与研制的AMS-02探测器顺利升空。也就在这一年,国内唯一具有国际最先进水平的AMS-02数据处理与分析中心在东南大学建成,开始迎接来自AMS-02传回的海量数据,供中外科学家共同探索宇宙的起源。

  “以2011年为界,AMS-02项目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罗军舟说,前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探测器的研制。在这一阶段,除了东南大学率先加入外,国内其他一些高校后来也参与其中;而随着探测器的升空,项目主体任务转变为数据的存储、整理和分析。凭借新建成的数据处理与分析中心,东南大学几乎成为了之后国内唯一依然承担重要职责的高校。

  除了凭借硬件设备参与项目工作外,东南大学还派遣科研人员到往瑞士AMS项目总部,在丁肇中的直接领导下工作。“这些年来,学校先后有三十多位研究人员长期在瑞士参加AMS项目的工作。”罗军舟说。

  熊润群就是这三十多人中的一员。

  熊润群在2011年前往瑞士并工作了一年多的时间。“丁教授搞物理出身,计算机数据分析并不是他的‘本行’。因此,要做一个大型的数据处理,人手不够,而我所在的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这方面恰恰是强项。”他说。

  事实上,自东南大学与丁肇中团队合作开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便是最主要的“对接单位”,与丁肇中的接触和来往也最多。作为院长,罗军舟在采访中感慨道:“从四十岁出头跑到五十多岁,从黑头发跑到白头发,以前倒时差很容易,现在已经倒不过来了。所以,我让我的学生乃至我学生的学生继续跑。”

  目前,在丁肇中团队中长期工作的人员中,已经出现了罗军舟的“徒孙”。换言之,如果将顾冠群比喻成东南大学AMS团队的第一代“家长”的话,这已经是一个延续四代的“大家族”了。

  那么,对于这样一个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大家族”,丁肇中是如何评价的呢?

  “这是我们的风格”

  熊润群在与丁肇中共事的时间里,曾经听丁肇中讲起过他对东南大学的印象。“他觉得东南大学的人有一种很朴实的精神,就是肯干。我们来到这里没有其他目的,就很纯粹地奔着一个目标去努力”。

  丁肇中的这种评价与罗军舟的“自评”如出一辙:“我觉得我们比较实在,丁肇中想做什么,我们就帮他做好,这是我们的风格。”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东南大学与AMS项目合作的长达15年的时间里,东南大学没有用该项目主动申请过一个长江学者或其他人才计划。“当然,我们会对项目进行相关研究,也申请了很多项目课题,产出了大量成果。但我们从来没有借此争取过一顶‘帽子’。”罗军舟说。

  然而,这并不代表着除了科研课题,罗军舟和他的同事们没有其他收获。

  比如,熊润群在与丁肇中朝夕相处的那段时间里,印象最深的便是丁肇中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比如,每天下午5点必须开例会,出现任何问题当场解决,绝不把问题拖到第二天……”

  2011年,就在AMS-02被放入航天飞机准备发射时,丁肇中一个人在里面整整坐了4个小时。“他反复思考每个细节是否准备妥当,有没有一丝出现问题的可能。”这一场景深深地震撼了熊润群,因为那一年,丁肇中已经75岁高龄。

  “丁教授的这种精神,其实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种影响和激励。”罗军舟说。

  如今,通过AMS团队的努力,在证明暗物质存在实验的6个有关特征中,有5个已得到确认,对于最后一个特征的探索也在开展中。这样的成绩自然少不了东南大学的一份功劳。

  再过几个月,就将迎来顾冠群逝世十周年的日子,作为学生的罗军舟也计划了一系列纪念活动。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向老师汇报AMS的进展情况,而如果老校长在天有灵,看到自己十五年前的那个决定已经结出这样的成果,相信也会含笑于天际吧。

相关文章

东南大学与“阿尔法磁谱仪”项目合作15年纪实

和很多学校的新校区一样,东南大学的新校区也坐落于古都南京南郊的一片经济开发区里。这里虽没有六朝风月沉淀下的历史沧桑,但也有着一份独特的宁静与平和。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就在这座安静的校园里。沿着......

阿尔法磁谱仪5年太空实验结果发布

“用一个并不十分恰当的比喻来形容这次AMS的突破,那就是如果说我们之前对宇宙线的认知是一只‘乒乓球’的范围,现在已经扩展到了一只‘足球’的面积。”12月9日,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主持的阿尔法磁......

丁肇中:AMS太空实验结果颠覆人类对宇宙线认识

当地时间12月8日,北京时间12月9日凌晨两点,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科学家丁肇中教授主持的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在欧洲核子中心(CERN)发布了五年太空实验的结果,部分结果显示:AMS通过......

丁肇中团队公布阿尔法磁谱仪首批研究成果

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3日公布了其主持的阿尔法磁谱仪项目的首批研究成果,实验观察到宇宙射线流中正电子存在的比率符合关于暗物质存在的理论预测,但目前尚没有充分证据排除其他可能性。据介绍,用......

丁肇中:阿尔法磁谱仪将为寻找新物质提供新精度

“去年5月19日至今,阿尔法磁谱仪已收集到170亿个宇宙射线数据,远超过去100年人类收集到的宇宙射线数据总和。”诺贝尔奖得主、阿尔法磁谱仪项目首席科学家丁肇中教授6月19日在日内瓦说。当天,在日内瓦......

丁肇中:20年后我们能“触”到宇宙的边

讲座现场“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我是树高一丈,也落叶归根。”昨天(9月17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华裔美国科学家丁肇中教授走进东大讲坛,简单、温馨的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丁肇中教授与东大学子的距离。一贯......

美“奋进号”航天飞机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

图为“奋进号”航天飞机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图为“奋进号”航天飞机接近国际空间站。图为“奋进号”航天飞机逐渐接近国际空间站。图为“奋进号”航天飞机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后,宇航员们相互握手庆祝。图为宇航......

东大参与研制美国“奋进”号所携磁谱仪

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当地时间16日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前往国际空间站。这是“奋进”号最后一次升空,主要任务是运送名为“阿尔法磁谱仪2”的太空粒子探测器。记者昨获悉,在研制阿尔法磁谱仪的过程中,......

阿尔法磁谱仪随“奋进”号升空中国贡献获高度评价

作为国际空间站建成以来最大的科学实验以及人类首个在太空中研究宇宙射线的仪器,阿尔法磁谱仪5月16日随“奋进”号航天飞机升空。作为一个由16个国家和地区科学家组成团队的一分子,中国科学家也为磁谱仪倾注了......

欧洲强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未发现迷你黑洞

北京时间12月21日消息,据美国《连线》杂志报道,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首次对撞实验不断带给人惊喜。上周,紧凑型μ子螺旋型磁谱仪(简称CMS)任务团队宣布,他们向《物理快报》杂志提交了一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