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6-15 15:38 原文链接: 人民时评:还科学一份纯粹与沉潜

  对论文造假零容忍,是进一步完善科研制度的契机,也是涵养科学精神、净化学术环境的进一步努力

  这两天,有两条与科技相关的新闻备受关注。一条新闻是科技部向新闻界通报对今年4月《细胞生物学》杂志撤稿事件的处理进展,态度鲜明、措施有力,显示出相关部门解决问题的诚意。另一条新闻则是,78岁的刘先林院士在高铁二等座上笔耕不辍的照片刷屏网络,纯粹的科学精神,专注的学术态度,引发网友点赞。

  如果往深层挖掘,两条新闻也折射出当今中国科学界的两个侧面。正如科技部相关部门负责人所言,此次论文集中撤稿事件虽是个别案例,但严重损害了我国科技界的国际声誉和广大科技人员的尊严。这说明我国学术环境还需要净化,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体系和力度还需进一步改进。更应看到,个别科研人员违反科研诚信要求、违背科学精神,绝不能代表整个中国科学界。比如刘先林院士,他毕生致力于测绘仪器国产化,曾用很少的科研经费,填补多项国内空白。像他这样的科技工作者千千万万,不能以个别极端案例否定整个科研队伍。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今年4月撤稿事件曝光后,科技部、中国科协、卫计委等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迅速召开了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部署处理论文造假工作,展示了把“零容忍”落到实处的决心和坚决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滋生蔓延的鲜明态度。这次科技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对撤稿论文逐一彻查,向社会公开。对论文造假零容忍,是进一步完善科研制度的契机,也是涵养科学精神、净化学术环境的进一步努力。

  当然,驱散造假雾霾,不仅需要事后的惩戒,更需要事前的引导。其中的关键正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近年来医院成为论文造假的重灾区,就折射出评价标准单一化的弊端。医生的第一要务是治病救人,诊疗水平应该是考核的第一标准。但在现实操作中,许多医院出现了“做一千台手术不如发一篇论文”的怪相。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造假风气。科研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等不同类型,成果的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有的是论文,有的是技术发明,有的是创新产品,不应用发论文这一把尺子衡量。应该对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科研活动制定不同的评价体系,既减少不必要的压力,又提升科研活力。

  科学研究是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神圣事业,由于专业壁垒的存在,任何时候科研人员反求诸己的自律、科研氛围的风清气正,对于防止学术不端行为都是极其重要的。在这方面,进入公众视野的刘先林院士只是一个代表。人们也许还记得,“布鞋院士”李小文一张穿着布鞋上课的照片曾风靡网络,让人们在众声喧哗中看到科学家耐得住寂寞的坚守与沉潜。还有近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批示表扬的黄大年教授,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工作,7年间不舍昼夜地工作,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正是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薪火相传,以心有大我的爱国情怀、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形成了中国科学的精神传统,支撑起我国科研大国的国际地位。踏上向科技强国进军的新征程,必须将这一传统发扬光大,让科学界正气充盈、风清气正,让科技创新回归“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正途。

  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中国科技创新将逐步走进收获的季节,并将逼近从量变到质变、从跟跑到领跑的拐点。这是中国科技的历史性机遇,又何尝不是广大科研人员实现梦想的人生舞台?静下心来,摒弃浮躁,在纯粹的科研活动中不仅能实现自我价值,更将获得与国家共同成长的机会。

相关文章

第四届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大赛线上竞赛圆满结束

记者从广东省科协获悉,由广东省科协主办的第四届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大赛线上竞赛已于8月15日24时圆满结束。据统计,本届参赛总人次突破990万。线下总决赛将于今年10月在广州举行,届时现场将决出第四届广......

8位学者获2023未来科学大奖,首次出现90后!

8月16日上午,2023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揭晓。柴继杰、周俭民获得“生命科学奖”;赵忠贤、陈仙辉获得“物质科学奖”;何恺明、孙剑、任少卿、张祥雨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单项奖金约725万元人民币......

2024年度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工作通知

按照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年度工作计划,现启动2024年度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工作,详细信息如下:一、2024年度改革调整事项(一)面上项目面上项目主要资助科技人员在2024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

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

记者从中国科协获悉,中国科协、教育部日前联合印发通知,共同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旨在构建开放协同工作模式,将科学家精神从抽象符号转化为生动的科学家故事,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

让“玄学”为科学家开脑洞

100年前,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科玄论战”,又称“科学与人生观论战”。2023年2月10日,本报邀请科学史家刘钝发表署名文章《“科玄论战”百年祭》,对这一场科学派、玄学派和唯物史观派......

中科大:发现迄今最高超导转变温度元素超导体

记者24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陈仙辉教授团队的应剑俊特任研究员等人与南京大学孙建教授课题组合作,通过超高压技术手段,发现元素钪在高压下具有高达36K的超导转变温度,刷新了元素超导最高转变温度纪......

在太空播下科学、梦想和友谊的种子

尼日利亚青年普罗斯珀·丹尼亚的获奖作品《共同愿景》。丹尼亚供图2022年9月6日,在尼日利亚阿布贾,当地青少年通过网络视频与正在中国空间站执行任务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进行“天宫对话”活动。新华社记者郭骏......

粤举办科普大赛讲好“科普故事”激发公众科学兴趣

比赛现场广东省科技厅供图中新网广州6月12日电(王坚王子杰)据广东省科学技术厅12日消息,主题为“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2023年广东省科普讲解大赛决赛已在广州举行。该赛事以“线上+线下”方式,旨在激......

科学闪光者八旬“火山院士”刘嘉麒:一直在路上

刘嘉麒院士在办公室。82岁的“火山院士”刘嘉麒,近期在北京市委宣传部、市科协等部门组织开展的遴选活动中当选为2023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这是一位非常前卫的爷爷。几十年前就经常脚踩登山鞋,戴着太阳......

“儿童食品”三大问题:噱头大于实质、配料不科学

“六一”儿童节到了。电商促销活动正在进行,“儿童食品”是其中非常畅销的品类。儿童酱油、婴幼儿低钠盐、儿童营养面条、宝宝山楂条……打着专为儿童研发名义的儿童食品真的都是健康的吗?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