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8-15 09:32 原文链接: 中科院植物所揭示冻土碳循环对气候变暖响应

   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杨元合研究组的最新一项研究揭示了气候变暖对冻土碳循环的直接效应及其调控因素。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在线发表在《生态学(Ecology)》杂志上。

  杨元合研究组选择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内的高寒沼泽化草甸这一类特殊的生态系统,避免了以往增温实验中“温度上升引起土壤含水量下降”的缺陷,进而揭示了气候变暖对冻土碳循环的直接效应及其调控因素。通过2014年至2016年连续3个生长季的野外监测,研究人员发现温度上升增加了生长季前期生态系统碳固定,但这种促进效应在生长季后期消失,这一现象主要与植物提前衰老引起的叶片氮磷浓度下降有关。上述结果表明增温引起的植物养分变化并没有增加生态系统的碳固定,反而抑制了增温对生态系统碳固定的促进效应。

  该研究为认识气候变暖背景下生态系统碳-氮-磷交互作用提供了新视角,对理解冻土碳循环与气候变暖之间的反馈关系具有重要启示。相关结果并不支持学术界关于“气候变暖引起的养分变化有利于生态系统碳固定”的传统认识,意味着气候变暖情景下养分对生态系统碳交换的调控比以往预想的更为复杂。

  据了解,冻土区储存着大量有机碳,同时也经历了显著的气候变暖。大量研究显示,冻土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气候变暖十分敏感。这是因为一方面,温度上升会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进而加速生态系统碳释放;另一方面,气候变暖也会促进土壤氮磷矿化,促进植物生长,进而增加生态系统碳固定。然而,学术界迄今仍不清楚增温引起的养分变化究竟如何调控冻土生态系统碳交换过程。

相关文章

Nature:人为变暖致积雪减少或出现水供应危机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气候变化研究论文发现,人为变暖使北半球1981至2020年的积雪减少。该论文介绍,暖冬更利于降雨而不是降雪,这会增加雪融水,减少积雪,对水安全和整个生态系统都有影响......

阚海东:气候变暖导致精神问题凸显

1我国空气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果记者:相比过去,近年来我国在控制空气污染方面有哪些进展?阚海东:毫无疑问,我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时候已经过去了。2012年我国颁布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3—20......

气候变暖对植物花叶间隔影响规律被揭示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郭梁团队在CellPress细胞出版社期刊CurrentBiology上发表研究成果,探究了气候变暖对植物花叶物候及其间隔的影响规律。全球变暖背景下植物春季物候提前已得到广泛报道......

我国学者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近海演变规律的整合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090040)资助下,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凡研究员在中国近海演变规律的整合研究方面取得进展,以“气候变暖下的中国近海(TheseasaroundChinainaw......

科学家试图减少研究带来的碳排放

2019年和2020年澳大利亚前所未有的野火让人记忆犹新。而对于贝克心脏病与糖尿病研究所计算生物学家MichaelInouye来说,正是随着气候变暖更有可能发生的让其实验室关闭的野火,促使他开始关注碳......

珊瑚应对气候变暖的驯化适应机制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黄晖团队联合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香港科技大学和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揭示了珊瑚应对气候变暖的驯化适应及其生理和分子......

湖泊生产力和气候变暖对多环芳烃积累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地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博士万难难和研究员冉勇等人,探讨了中国东部湖泊水体有机质和全球变暖对多环芳烃积累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of......

首次发现气候变暖引起鳗草南界北移现象

 气候变暖使温带海域鳗草地理分布南界北移  课题组供图9月18日,记者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获悉,国际学术期刊Cell子刊iScience在线刊发了该所研究员周毅团队新研究成......

研究首次发现气候变暖引起鳗草地理分布南界北移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子刊iScience在线刊发了中科院海洋所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发现了气候变暖致使鳗草地理分布南界北移的现象,揭示了全球气候变化对海草床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为确定鳗草地理分布北......

研究发现植物物候对气候变暖发出响应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副研究员马倩倩与合作者研究发现植物物候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相关研究发表于《全球变化生物学》(GlobalChangeBiology)。马倩倩为该论文第一作者,黄建国研究员为通......